满江红 其二 月夜感逝,用丹阳贺渔隐对月韵

满江红 其二 月夜感逝,用丹阳贺渔隐对月韵朗读

先我而生,诸作者,如风吹过。十馀年,虫沙劫尽,居然存我。

七椀新茶春雨活,三掾老屋秋风破。计班书,下酒恰终篇,寻盲左。

影何在,和香裹。梦何往,随风坠。羡道家无欲,僧家无可。

饱饭且争鸡鹜食,弹冠大似弥猴锁。劝先生,莫漫发牢骚,平心坐。

黄钧宰简介

1826-1895年,一名振钧,字宰平,钵池山农,别号天河生,江苏淮安人。他“性好词赋而不乐制艺”,“一生偃蹇不遇,”中年丧偶,益佗祭,不自聊。”著有《比玉楼传奇四种》,其一《十二红》为揭露南河总督署的积弊而作,针砭甚力,也最著名;《金壶七墨》记游幕期间之亲见亲闻,保存了一些有关鸦片战争的珍贵史料,是著名笔记,论者以为“作小说观可,作子书观,作史书观,作经书观亦无不可。”又有《比玉楼遗稿》、《谈兵录》等。 ...

黄钧宰朗读

古诗满江红 其二 月夜感逝,用丹阳贺渔隐对月韵相关作品

猎碣镌功事惘然,摩挲坏石卧寒烟。昌黎已道文残缺,又较昌黎五百年。

所思兮何在?

乃在西长安。

雅淡浅深黄,顾影欹秋雨。碧带犹皱笋指痕,不解擎芳醑。
休唱古阳关,如把相思铸。却忆铜盘露已干,愁在倾心处。

闲寻芳草到门迟,云水无心本不期。

枕畔残书犹自在,主人出户未多时。

秋风山馆客,移席近灯前。

共语忽深夜,相看非少年。

风俗连巴楚,封疆接播溱。

记年时、千丝萦釜,名泉催汲寒溜。红尖细糁花瓷滑,竹下厨烟清昼。

盐下后。问此味云间小陆还知否。酪浆枉斗。但酥样钗茎,难粘双筋,说甚剪松韭。

横流触石溪声壮,古木入云关路盘。不恨风沙吹马足,要令鱼鸟识儒冠。

雁书数寄天何远,鹤氅重披日巳寒。笑抚西汤亭下柳,年年荣悴有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