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陈石闾三首 其三

和答陈石闾三首 其三朗读

风雅黄初后,谁知此道难。时趋尝折角,绝诣早登坛。

同□惭深予,新诗忍细看。文章疑鬼物,容易致泥蟠。

李锴简介

(1686—1755)清汉军正黄旗人,字铁君,号眉生,又号豸青山人、幽求子、焦明子。李辉祖子。尝充笔帖式,旋弃去。乾隆元年举鸿博,未中选。以岳丈大学士索额图声势煊赫,避去,隐于盘山豸峰下。诗亦脱俗,而刻意求高,不免有斧凿处。有《睫巢集》、《尚史》等。 ...

李锴朗读

古诗和答陈石闾三首 其三相关作品

百年宠辱两无惊,东去扶桑近海瀛。四百芙蓉看倚剑,白云飞断世间情。

刷马江洲意气豪,中原战罢脱征袍。柳花黄扑桃花紫,看蹴春流起怒涛。

丈夫树立期千载,志事还因造化成。多少英雄学投笔,虎头无相误平生。

一身超忽白云表,双眼低回白蘋杪。沙随风捲黄莫涯,草与天连青未了。

摩诘胸中几麋丸,诗写其真更留残。破除桑落斗升后,收入鹅溪尺寸间。

忆君无计写君诗,写尽千行说向谁。

题在阆州东寺壁,几时知是见君时。

南枝与北枝,俱发上春时。无劳问寒暖,故是一相思。

  余生足下。前日浮屠犁支自言永历中宦者,为足下道滇黔间事。余闻之,载笔往问焉。余至而犁支已去,因教足下为我书其语来,去年冬乃得读之,稍稍识其大略。而吾乡方学士有《滇黔纪闻》一编,余六七年前尝见之。及是而余购得是书,取犁支所言考之,以证其同异。盖两人之言各有详有略,而亦不无大相悬殊者,传闻之间,必有讹焉。然而学土考据颇为确核,而犁支又得于耳目之所睹记,二者将何取信哉?

  昔者宋之亡也,区区海岛一隅,仅如弹丸黑子,不逾时而又已灭亡,而史犹得以备书其事。今以弘光之帝南京,隆武之帝闽越,永历之帝西粤、帝滇黔,地方数千里,首尾十七八年,揆以《春秋》之义,岂遽不如昭烈之在蜀,帝昺之在崖州?而其事惭以灭没。近日方宽文字之禁,而天下所以避忌讳者万端,其或菰芦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而其书未出,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流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化为冷灰。至于老将退卒、故家旧臣、遗民父老,相继澌尽,而文献无征,凋残零落,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也哉!

古寺开岩腹,层层云气流。溪声过竹院,山影落僧楼。

施食玄猿接,斋钟远客投。奇峰三十六,一一画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