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朗读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译文和注释

译文

春夜宁静一切生物全都止息,不时听到隔着竹林几声犬吠。

却使我回忆起在山里的时候,有人家的地方远在山涧西边。

真羡慕你天明就要启程归去,安于采蕨生活轻视爵高官显。

注释

竹亭:用竹建造的亭子,一说指竹林中的亭子。钱少府:即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人。少府:县尉的别称。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唐人则以明府称县令……既称令为明府,尉遂曰少府。”

群动息:各种动物停止活动。晋陶潜《饮酒》诗之七:“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涧(jiàn):夹在两山间的水沟。

明发:早晨起程。晋陆机《招隐》诗之二:“明发心不夷,振衣聊踯躅。”

蕨:即蕨菜,也叫拳头菜。一种野生蕨类植物厥的嫩芽,可食用。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这里借指官位爵禄。《庄子·缮性》:“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

参考资料:

1、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84-85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是王维为赠别友人钱起而作的五言古诗。钱起也有五言古诗《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相和。

参考资料:

1、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84-85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鉴赏和赏析

  这首诗精悍短小,却神韵无穷,诗题即清晰的点名了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原委。全诗的意境,与王维的散文名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可互相印证。

  春夜的竹亭,清新而静谧,轻轻掠过的凉风,吹得竹林飒飒作响,远处偶尔传来断断续续的几声犬吠,隔着夜幕中青葱的林子,划破这夜的安宁。以动衬静,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悄然静谧的春夜图。置身于此情此景之中,诗人的思绪飘飞到了山中隐居时的场景,那山涧西边的简陋小屋,那纵情田园的悠然自得,那份清闲自在的生活情致。次日天一亮,好友钱少府就要辞官隐退、隐居山林了,可惜这一切,诗人也就徒有羡慕之情。

  这首诗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传神的画面,将诗人的心思无一保留地流露出来。此诗之妙处之一在首句,声音与环境的巧妙结合,以动衬静,细微处着手,渲染出静谧安宁的氛围与意境,让人恍若身临其境。二在末句,借用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采蕨而食的典故,表露出诗人对钱少府轻视官场、隐退而居的赞赏与歆羡,同时也传递出自己渴望早日归隐的希望。

  此诗给人以清新美好之感,意境之美油然而现,通过表达对钱少府退而归隐之举的赞赏也表达出诗人渴望归隐之意,韵味悠远。

王维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王维朗读

古诗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相关作品

出入门阑久,儿童亦有情。不忘将姓字,常说向公卿。

每许连床坐,仍容并马行。恩深转无语,怀抱甚分明。

海蚌直儱侗,不类海蠡儿。

开口便见胆,也好与一槌。

水会三川漾碧波,雕阴人唱采花歌。
旧时白翟今荒壤,苇谷凄凄风雨多。

飞龙上青天,忽听山石裂。怒驱万壑雷,散作半空雪。

脱巾弄潺湲,展席映澄澈。毛发为森立,尽洗人间热。

烟笼香径,霞舒花砌,东君绣出芳辰。蝶羽弄轻,莺声啭巧,嬉嬉舞态歌唇。纶制出严宸。曳耀春品服,荣锡绯银。向此华涂要路,颜色倍精神。

珠帘碧甃方新。有兰堂快目,水榭通津。玉斝蘸清,金暇蔼翠,轮蹄尽集簪绅。偕老指双椿。望武林咫尺,同上青云。异日重为此会,应羡凤池人。

昔日同游漳水边,如今重说恨绵绵。

天涯相见还离别,客路秋风又几年。

启册观往载,摇怀考今情。终古已寂寂,举世何营营。
悟彼众仙妙,超然含至精。凝神契冲玄,化服凌太清。
心同宇宙广,体合云霞轻。翔风吹羽盖,庆霄拂霓旌。

望去千丝碧,飞来万玉明。高低非一态,蜂蝶不相惊。

乍拟纷纷雪,宁为泛泛萍。隋堤三月莫,沾惹舞衣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