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浅谈课程改革的基础教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20-浅谈课程改革的基础教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077baf5f3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f

要求,在国家保持对中小学课程进行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自主权将进一步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可能会成为21世纪初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热点。专家和进行课程改革实验的学校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为当地经济和文化服务,应该体现学校特色、个性和办学方向,体现社会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广阔空间。校本课程要追求个性化、弘扬个体个性、培养创造力。

7、课程改革将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淄博市去年3月在全国率先实现“校校通”,周村区现代教育信息中心的建成使用,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搭建了平台。周村区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应用年活动的开展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机遇。在信息时代,教学方式的变革可能是这个时代中要发生的变化中最突出的特征,将围绕着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创新学习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