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3)苏教版(附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3)苏教版(附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081395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6

应用题

教材第47、第48页的内容。

1.使学生明确“求总数”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同时能够正确解答。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正确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进行准确地解答。

实物投影,口算卡片。

1.口算。

47+2= 53+6= 56+20= 42+6= 27+20= 47+20= 63+30= 53+5= 63+6=

42+20= 5+32=

6+41=

42+30= 53+20= 47-40= 50-40= 23+6= 3+42=

70+20= 50+20=

45-40= 84-4=

100-80= 70+30= 24+5= 2.讲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猴子最喜欢吃的就是桃,今天咱们就一起听一段关于猴子摘桃的故事。 有一天,猴妈妈带着猴宝宝到果园摘桃。猴妈妈一边摘桃,一边对旁边的猴宝宝说:“孩子,妈妈出道题考考你,怎么样?”猴宝宝胸有成竹地说:“好,你快说吧!”猴妈妈看着摘好的一篮子桃,对猴宝宝说:“我们就用这些桃来编一道题。妈妈先摘了23个,又摘了5个,一共摘了多少个桃?”猴宝宝挠着头想了想说:“我还没有想好呢。”

同学们,你们能帮助猴宝宝算出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吗?请你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来。 老师边板书边说:同学们真的很聪明,现在我把这道题稍稍改一下,请你们再动脑想一想应该怎样算。(板书:23+5=28)

老师出示主题图。

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学生观察图后用语言表述这幅图的图意。(猴妈妈已经从树上摘了23个桃,还剩5个,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老师提问:“你在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题里告诉我们已经摘了23个桃,还剩5个,所要求的问题是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要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计算?请你列出算式并解答出来。(要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也就是把已经摘走的23个桃和树上剩下的5个桃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23加5等于28)

老师板书:23+5=28

请同学们把刚才做过的这两道题比较一下,有哪些异同?

我们发现这两道算式是完全相同的,因为这两道应用题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两个部分,所求的问题都是总数,只是在语言的叙述方式上有所不同。

老师指着主题图提问:你还能怎样列算式?

1.教材第47页“想想做做”第1题。

老师请学生先看懂图意,然后用语言表达图意,最后再把算式和结果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教材第48页“想想做做”第2题。

老师请学生看懂图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把算式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3.教材第48页“想想做做”第3题。

你能帮助小明算一算,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吗?先用口头语言表述图意,再列出算式求解。

4.教材第48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自己独立看图说图意,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再列出算式并进行解答。

5.填空。

6.看图列算式。

一共有多少个?

= ( )

下面的( )里可以填什么数?

(1)30+20<( ) (2)50-30>( ) (3)26+2>( )

(4)7+32>( )+30

(5)25+( )=25-( )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21+3=24(块) 2. 34+30=64(棵) 3. 12+4=16(个)

4. (1)30+10=40 (条) (2)30-10=20(条) 5. (1)26 47 39 48 (2)62 83 75 84 6. 21+8=29(个) 思维训练

(1) 比50大的数都可以。

(2) 0~19 (3) 0~27 (4) 0~8 (5)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