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西藏林芝地区高考第四次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西藏林芝地区高考第四次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09aafb21b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4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新型电池材料结构如图,M、W、X、Y、Z是同周期主族元素,除M外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单质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B.原子半径Z>X>Y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

D.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三元弱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M、W、X、Y、Z是同周期主族元素,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W有两个电子层,次外层为2个电子,X为O元素,由盐的结构简式可知,Z可以形成四个共价键,且能与氧形成双键,因此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Z为C元素;四种元素位于同周期,且Y能形成一个共价键,Y为F元素;W能形成4个共价键,W为B元素;新型电池材料,除M外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M为Li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分析,M为Li元素,X为O元素,Y为F元素,Z为C元素,W为B元素; A.M为Li元素,M的单质密度比煤油小,不可以保存在煤油中,故A错误;

B.X为O元素,Y为F元素,Z为C元素,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增大半径减小,原子半径Z>X>Y,故B正确;

C.X为O元素,Y为F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X>Y,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故C错误;

D.W为B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3BO3,为一元弱酸,故D错误; 答案选B。

2.用“四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已知:H3PO2是一种具有强还原性的一元弱酸;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 B.工作过程中H+由阳极室向产品室移动

C.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a,导致H3PO2的产率下降 D.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室中NaOH溶液的浓度一定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阴极室中阳离子为钠离子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OH—,溶液中氢氧根浓度增大,原料室中钠离子通过阳膜向阴极室移动;H2PO2—离子通过阴膜向产品室移动;阳极室中阴离子为硫酸根离子和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阳极上氢氧根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H+通过阳膜向产品室移动,产品室中H2PO2-与H+反应生成弱酸H3PO2。 【详解】

A项、阳极中阴离子为硫酸根离子和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阳极上氢氧根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故A正确;

B项、阳极上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H通过阳膜向产品室移动,故B正确;

C项、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阳极生成的氧气会把H3PO2氧化成H3PO4,导致H3PO2的产率下降,故C正确;

D项、阴极上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溶液中氢氧根浓度增大,原料室中钠离子通过阳膜向阴极室移动,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室中NaOH溶液的浓度增大,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电解池原理的应用,注意电解池反应的原理和离子流动的方向,明确离子交换膜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3.科学家发现了在细胞层面上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药物:雷米迪维或伦地西韦(RemdeSivir,GS-5734)、氯喹 (ChloroqquinE,Sigma-C6628)、利托那韦 (Ritonavir)。其中利托那韦(Ritonavir)的结构如下图,关于利托那韦说法正确的是

+

-+

A.能与盐酸或 NaOH溶液反应 B.苯环上一氯取代物有 3种 C.结构中含有 4个甲基

D.1mol该结构可以与13molH2加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利托那韦(Ritonavir)结构中含有肽键、酯基,在酸碱条件下都能水解,A选项正确; B.由于两个苯环没有对称,一氯取代物有6种,B选项错误; C.根据结构简式可知,该结构中有5个甲基,C选项错误;

D.由于肽键、酯基的碳氧双键一般不参与氢气加成,苯环、碳碳双键、碳氮双键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 mol该结构可以与3+3+2+2=10 mol H2加成,D选项错误; 答案选A。

4.饱和二氧化硫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体系:SO2+H2O( )

A.加水,SO32﹣浓度增大

B.通入少量Cl2气体,溶液pH增大 C.加少量CaSO3粉末,HSO3﹣浓度基本不变 D.通入少量HCl气体,溶液中HSO3﹣浓度减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加水稀释,虽然平衡正向移动,但达平衡时,SO32﹣浓度仍减小,故A错误;

B.氯气与将亚硫酸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pH减小,故B错误; C.CaSO3与H+反应生成HSO3-,从而增大溶液中的HSO3﹣浓度,故C错误;

D.通入HCl气体,氢离子浓度增大,第一步电离平衡逆向移动,HSO3﹣浓度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H++HSO3﹣ HSO3﹣

H++SO32﹣,若向此溶液中

5.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二氧化锰与浓盐酸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氯气,A不正确;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应该用饱和氯化钠溶液,且气体是长口进短口出,B不正确; C、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因此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需要过滤,装置丙是过滤装置,C正确; D、锰离子水解,水解吸热,因此不能直接加热蒸发氯化锰溶液制备MnCl2·4H2O,应该在氯化氢的气氛中进行,D不正确。 答案选C。

6.NA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A B.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 NA

C.1.0 L1.0 mol/L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 NA D.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 NA 【答案】B 【解析】 【详解】

A.16.25g FeCl3的物质的量是0.1mol,Fe(OH)3胶体粒子是若干个Fe(OH)3分子的集合体,故A错误; B.氩的质子数为18,氩气是单原子分子,标准状况下,22.4L氩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质子数为18 NA,故B正确;

C.NaAlO2水溶液中不仅有NaAlO2,还有H2O,1.0L1.0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大于2NA,故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