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备课笔记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五年级下册备课笔记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0c117ee80eb6294dc886c15

课 题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课 时 2 二次备课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二、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2、用课件或挂图演示两者的真实图片,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3、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3、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4、分析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 (1)自由读,想:从哪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是“孪生兄弟”? (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似之处。 (3)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孪生”的含义,突出了文题和主题。 (4)引入: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5、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推测呢?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6、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段意落,概括大意。 三、练习设计: 1、完成钢笔习字册。 2、反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 3、这“孪生兄弟”还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读全文。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指导学生观看一组火星表面情况的图像,说出自己观察所得。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 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读句子“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逊河”。激发探究“火星上的水又哪里来”的兴趣。 17

(3)读读第3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一种猜测;读读第4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二种猜测。 (4)课件演示,指名学生作模拟介绍,说明水来源推测。 (5)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 2、学习第三段。 (1)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读句子,并把握设问句的过渡作用。 三、作业: 1、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通过前面对课文的了解,火星和地球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师适时补全板书) 2、齐读全文。 二、继续学习第三段: 1、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2、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原因。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 (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 3、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5、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的、一丝不苟的。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 三、结全板书,总结全文: 1、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2、齐读全文,对内容进行整体回顾与把握。 四、练习指导:1、抄写词语。 2、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3、课外搜集:宇宙知识知多少? 五、板书设计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有水和生命存在 努力探究科学奥秘及差异处 水没能留住 生命存在(谜) 六、教学反思 18

课 题 8、神奇的克隆 课 时 二次备课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二、重点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精读课文:[小学教学设计网-www.xxjxsj.cn]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9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作业: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五、板书设计 8、神奇的克隆 无性繁殖——植物——细菌——克隆羊——造福人类 六、教学反思 课 题 习作2 20

课 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