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备课笔记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五年级下册备课笔记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0c117ee80eb6294dc886c15

课 题 9、海伦?凯勒 课 时 2 二次备课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够区分“躁”和“燥”的不同用法。联系上下文,辨识“倾诉”、“倾注”词义的不同。 3.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二、重点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中心问题: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活动:日有所诵 1.谈话:今天,老师准备了一段文字送给大家。请推荐一个同学来读。 投影出示:我有时在丛林中漫步,有时和朋友在湖上泛舟。我喜欢同风浪搏斗,驾驭坚固的小船服从于我的意志和臂力,它轻轻地掠过那波光粼粼的湖面,水波不停地使它上下颠簸。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 2.引导交流:读(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3.多美的文字呀,让我们也身临其境,美美地读,用心去感受!(齐读) 4.设疑:如果老师告诉你这段文字出自于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一个度过了87年无光、无声孤独岁月的弱女子。此时,你又想说些什么? 5.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下这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海伦凯勒。(齐读课题) 二、体验“厄运” 1.提问:小海伦遭遇了怎样的不幸?【出示第一小节】(生交流:双目失明、又耳失聪) 2.才一岁半的小海伦就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这里用的是隔断吗?隔开吗?而是隔绝。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这对小海伦来说意味着什么?(生交流) 教师引读:她再也看不见——那绚丽多彩的世界;再也听到不见——那动听悦耳的旋律。她不能亲口喊一声——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也不能向他们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面对她的只能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只能是——死一般的沉寂。【板书:面对黑暗、沉寂】【音25

乐响起来】 3.情感体验:小海伦心情怎样?如果是你,你会怎样? 她变得—— 脾气也—— 是啊,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何况海伦还只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呀!让我们体会海伦当时的心情和处境,谁来读读这句话。 配乐指名读。(你能试着将你的心还海伦的心放在一起,读出海伦的心情,读得很好。) 4.同情海伦:补充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一段。(每次手语,别人无法理解我的意思……)带着对海伦的同情,谁再来读这句话。 三、“看”到美妙的世界。 1.过渡:命运看似无情地抛弃了她,残忍地把她禁闭在孤独的世界里。那么,小海伦是不是从此悲观消沉,向命运低头了呢?(生:不是)事实上后来的海伦却“看”到了这个世界,并用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请同学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第五节文字】 2.海伦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美丽、玫瑰园、花瓣)【板书:“看”到美妙的世界】此时的小海伦似乎完全忘记了“双目失明”“双耳失聪”,跟正常人一样正常的生活着,有时——有时——有时……(生展开想象回答)。她在想象中感受着这个世界。生继续读。 同学们,你认为,是什么让海伦看到了如此美妙的世界?(知识) 3.的确,海伦也用动人的笔调告诉我们:知识改变命运。让我们一起用动听的声音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第二课时 过渡:同学们,从面对黑暗沉寂到看到美妙的世界,海伦靠什么走过了这条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的道路呢。现在,就让我们静静地走进课文中,去认识这个孩子——海伦凯勒。 四、走进海伦 (一)感悟“坚强不屈” 1.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四小节,想想你读出了怎样的小海伦? 生交流,读出了“勤奋好学、坚强不屈”的小海伦。 ① 你能具体谈谈吗?【出示: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是啊,多么刻苦努力的小海伦啊!你从哪里看出她是个刻苦的孩子? a.不分昼夜:这个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小海伦都在读。) 是的,海伦的世界里只有无边无际的黑暗,也许,妈妈无数次地嘱咐她:“海伦,夜深了,睡吧!”但海伦——哪顾得上休息啊! 26

还有哪些字词打动了你? b.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如饥似渴:作者把海伦比作了什么?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什么?(对知识的渴求十分强烈)读着句子,我相信你眼前会浮现出海伦渴求知识的情景。(指名读) 她曾在书中这样写道:“我用身心……”再读读这句话,读出海伦想把一生都挤到一天的强烈渴求。 就这句话,还有谁来谈谈?(点击拼命、不停) c. 拼命、不停:也许这是一个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可是你看到海伦已在做什么?夜很深很深了,万物进入梦乡,海伦还是在干什么,我们正常人书写算不了什么,可是你们知道盲人是怎样书写盲文的吗?读读资料。【出示补充资料】就是这样地拼命,这样地不停,连手指头都摸出了血,血在一滴滴落在书上,她还在…… ②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由得感到——(心疼)。可这些困难能阻挡海伦学习的热情吗? ③从这些关键词语中,你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交流)为了走出这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海伦靠得是——(生齐)不屈不挠啊! 2.就是靠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数,学会了用手指“说话”,可她并不满足,当她十岁的时候,越来越强烈地想开口说话。这对于聋哑人来看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可是,海伦退缩了吗?她是怎么做的? 【出示第六小节。】 ①小海伦靠什么方法学习说话的?容易吗?从哪些词语看出海伦学习的艰辛?(学生抓住“夜以继日、反复、甚至、每天坚持”等词语体会) ②想象训练:父母是最心疼自己的孩子的。海伦的努力,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女儿练习说话的一幕幕时常活现在模糊的泪眼前: 课件出示: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海伦已经在—— 夜很深了,万物进入梦乡,海伦仍然在—— 阵阵倦意袭来,海伦打起精神,接着—— 口干舌燥,嗓子都快冒烟了,海伦忍着疼痛继续—— 无论是数九隆冬,还是盛夏三伏,海伦总是在—— ③从海伦后来的回忆,从妈妈泪眼的回忆中,你再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生回答)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让我们再读读这段文字,留住这份感动。 ④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小海伦能开口说话了。夏天放假,她回到家里,大声喊道:“——(生接读)克服了重重困难,经历了成千上万次的练习,小海伦终于能开口说话了,她大声喊道:“——(生接读)十年了,她终于能喊一声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了,她感激地大声喊道:“——(生接读)”,刹那间——生接读。 ⑤历经磨难,坚持不懈,这就是不屈不挠的海伦凯勒。让我们再读27

读这段话。 (二)渴望知识 学习的过程是艰苦的,海伦却从艰苦的学习中最终得到的是快乐,是喜悦。 【出示:海伦猛然醒悟,原来“水就是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呀!她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读这句话时,你们有疑惑吗?学习这么艰苦,怎么能获得快乐呢?相信此时的大家已经有了答案?因为知识唤醒了她,使她走出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样的沉寂。 五、回味爱心,拓展提升。 1.海伦的传奇靠的是对知识的热爱,靠着不屈不挠的精神,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原因使海伦的内心世界变得生动、明亮起来的?(其实,在海伦凯勒的成长历程中,处处都浸透这许多人的关爱,有爸爸妈妈的爱,有老师的爱,有朋友的爱,正是这些爱的浇灌,唤起了海伦对生活的热爱,从不幸中站立起来的海伦,又把自己的全部的爱倾注到其他残疾人的身上,她想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份爱。) 2.正是心中充满了“爱”,海伦才会写出那样多感动世界的文字。 我们来听一听:出示: 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冲出黑暗》 不要埋怨别人对你设下困难,只要自己努力一把,克服那些困难,即使失败了我觉得也不会太伤心,但我坚信那只是偶然,而必然则是你肯定会成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六、走出文本,内化人物形象。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你一定对海伦凯勒这个人有了很多的了解。你有哪些收获呢? 海伦:不屈不挠,内心充满爱,她的人生是精彩的人生,虽然命运对她十分的残酷,但是凭着这种坚强的毅力,顽强的生活态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她的一生,是令人敬佩的一生!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读一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相信你们一定能汲取更多的人生感悟。 六.板书设计: 9、海伦?凯勒 生病 失聪失明 奋斗 复聪复明 不屈不挠奋斗 奉献 永生留名 六、教学反思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