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危机的原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世界金融危机的原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0ca8409763231126edb1100

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

对于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原因,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解释虽然不尽一致,但大同小异,诸如金融创新过度、金融投机泛滥、政府监管不严、透支消费、政策失误等等;一些学者分析了较深层次的原因,如美国靠举债消费拉动经济和靠发行美元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不能持久,科技创新趋缓与全球化红利消失造成经济停滞等等。然而,对于其最深层的制度原因,却普遍缺乏认识,虽有少数马克思主义学者予以指出,但未引起众多经济学者和政策研究者的重视。本文所要阐明的是,引起西方经济走向萧条的真正原因不是次贷危机引起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引起经济危机;恰恰相反,是资本主义经济方式的剩余价值追求导致的经济危机必然性引起了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是当代经济金融化、证券化、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形式;金融泡沫和金融投机给经济运行带来的混乱,不能仅仅从监管疏忽或金融操作失当之中找原因,要看到当代资本主义金融体系本身已严重脱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成为制造风险的温床,不科学的金融体制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只有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方式,构建科学的社会主义金融体制而不只仅仅强调加强金融监管才能避免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停滞衰退。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根源

社会化的产品及其所包含的剩余价值为资本家个人所占有,决定了生产与消费脱节的可能和必然。在以个体经济为主体的前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者自己的产品由自己占有,自己的需求量和自己的产量基本一致,这使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保持平衡。而在社会化生产方式即大生产或共同劳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者的社会化产品被资本家个人所占有,资本家占有产品后分配给劳动者的份额比较小,资本家又不能消化这个剩余价值差额,加上资本家为获得更多剩余价值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造成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从而产生生产过剩;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交换方式是“无政府状态”的盲目竞争,竞争压力推动资本家不断提高设备技术水平,从而造成劳动过剩,压制工资上升,进一步导致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这使经济危机成为必然。与此不同,公有制经济可以根据社会需要有计划地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避免剩余价值动机造成的盲目扩张、反向收缩和消费不足,从而使再生产过程顺利运行。

学界普遍知晓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剥削造成生产盲目扩张和消费需求不足,但往往忽视甚至否定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并引起经济危机的理论,包括剩余价值追求所造成的投资不足这一重要原理。

马就是说,投资不足是资本主义经济方式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同时投资需求由热到冷,直接触发经济危机。

当代发达国家的高税收对私有制有一定削弱,社会福利和宏观调控扩大了总需求,但私有制和无计划的市场化破坏效率与公平的弊端并未消除。 二、美国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关系 在全球化的经济中,国际剥削等原因形成的世界性两极分化比一国之内两极分化更严重,因之,世界性消费不足比一国之内的消费不足更突出,全球性负债消费和世界性的扩张性金融政策就是其产物。世界性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世界性剥削的生产方式,造成和激化全球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与全球消费需求市场的有限性及地球资源有限性的矛盾。本文无需赘述世界贫富悬殊的惨状及其对于消费不足的影响,只需说明相关对策及其效果的有限性及其与国内的不同。缓和世界性消费不足及投资不足的方式,一是发达国家借款给不发达国家以提高其需求能力,二是顺差国向逆差国输出资金以保证其购买力,三是美国大量发行世界货币美元,通过逆差购买亚洲制造业国家等世界市场货物,客观上成为世界性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这些都具有不可持续性。例如一国之内只需在萧条时期实行扩张性政策,然而世界需求量与生产供应量之间差额严重,世界性扩张性货币政策在比较繁荣时期也需持续增加美元供

应。但这种供应不仅造成世界性通胀压力,而且不可能持续增加。在不景气和危机时期,消费者和企业会没有信心去借贷,商业银行也没有信心把款项贷给企业和消费者,商业银行也就因之不需要向中央银行增加贷款,美元的发行就会受到制约,其刺激需求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例如在美国,作为居民三大基本消费----吃、住、行----之一的交通工具,2008年美国汽车市场在零利率贷款的刺激下销量仍然创15年新低;汽车销售市场高达85%的按揭购车率,在金融机构惜贷时,汽车巨头汽车销量和流动资金数额直线下降。近两年,一方面出现通货膨胀,一方面出现停滞趋势,扩张性金融政策的两难境地正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避免。

总之,美国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然性的产物。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金融体制中从事金融投机的金融资本又是经济危机的引领者。 现代资本主义的一个最显著特征是金融行业坐大,金融体系充斥投机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称, 全球金融资产占全球年度产出的比例, 已从1980年的109%飙升至2005年的316%。1997 年金融投资占世界投资的85%。金融业务中易于投机的证券化交易比重日益加大,1980年, 银行存款占全部金融资产的42%,到2005年前, 这一比例已降至27%。大量复杂的金融产品从股票、债券、大宗商品和外汇中衍生出来,到2006年底, 利率互换、汇率互换和利率期权交易的票面价值约为全球GDP的6倍。惯于捣乱的新型市场参与者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本基金非常活跃,据估计,2007年第一季度对冲基金管理下的资产价值约为1.5万亿美元。[9]现在世界金融市场每天的交易额98 %以上都与商品贸易无关。天文数字般金融资本的投机化使现代资本主义表现得更为腐朽。

现代金融资本的一个主要祸害是通过对利润的有力掠夺加剧两极分化,进一步破坏消费市场。美国在1965年,金融企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百分比的5 年移动平均线是15%,而这一比例到2005年达到45%。[10]金融投机集团和金融寡头一年赚取数十亿美元,创造了垃圾金融品的金融资本代理人也赚取数十倍、数百倍于雇员工资的薪金。2006年美国企业高管的平均收入是一般工人最低工资的821倍。欧洲不少银行首席执行官在银行遭受重创时仍然拿着千万欧元或数百万英镑。这些金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最终来源于对劳动者实际收入的挤压。金融巨鳄们不仅通过对经济的主导来获利,还通过疯狂投机攫取不义之财,而当灾难来临时,大资本家可以通过各种套期保值等安排减少或避免损失而将损失转嫁给百姓投资者和发展中国家。不仅如此,与产业资本不同,金融集团不会轻易破产,他们可以要挟政府用人民群众(不是纳税人)的钱为他们买单。即便企业破产使股东发生“有限”损失,早已装满腰包的代理

人却什么也不怕,有的代理人甚至在自己的财团关门时还可以拿走数以千万计的遣散费。 现代金融资本的另一副作用是改变经济危机的轨迹和形式,通过诱导生产过量、催生经济泡沫、制造虚假繁荣,为害经济运行。近三十年来,新自由主义横行世界,通过生产国际化、市场全球化、金融自由化、资本私有化,以及货币的天量发行,金融财团得以爆发式膨胀并进一步支配投资、融资和资金运动。为了抵消劳动者实际收入的不断下降的影响和国内投资的困难,各国财团及其政府不断使用金融资本提供债务融资以刺激市场以缓解生产过剩,通过制造掩盖过剩的虚假繁荣泡沫来延缓危机爆发。

消费需求具有自行变化比较缓慢的特点,而易于波动的是投资,金融化的经济使经济周期循环主要由金融资本而不是产业资本来引领。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推动职能资本超过消费能力过度投资。美国力图攫取更多剩余价值的房产商希望建造并销售越来越多的房屋,但与商品价值相对应的货币价值却大部分掌握在资本家尤其是金融巨头手中,广大雇佣劳动者的收入与房价不相称——每7.5个房子就有一个空置过剩,大概十年也消化不了。银行便通过贷款投资以刺激消费市场,间接投资机构又大肆购买打包的次贷证券。连锁反应使世界衰退最终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