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各区期末试题分类(稳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8.1各区期末试题分类(稳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0f01c6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e

(1)以下与赤霉素具有拮抗作用的植物激素是

A.吲哚乙酸 B.萘乙酸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

(2)检测植物体内是否产生 蛋白是预测植物开花的先决条件,结合SPL蛋白的功能,描述赤霉素对植物开花的调节机制: 。 (3) 某些植物必须经过春化作用(用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才能开花结实。下表是对冬小麦进行春化处理的研究结果。

处理方式 未经低温处理 经低温处理 先低温处理后高温处理 检测结果 没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出现某些特殊蛋白质,高温处理后这些蛋白质消失 现象 不能抽穗开花 抽穗开花 不能抽穗开花 以下对研究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决定冬小麦抽穗开花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B.高温可以解除小麦的春花作用

C.春花产生的特定蛋白质是低温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D.北方春季补种的冬小麦只会长苗不会开花结果

II. (10分)矮化是作物育种上最有价值的性状之一,它能使作物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和较高的光能利用率,矮秆品种能通过塑造理想株型和合理密植,实现单产的突破。科研人员在玉米田中发现三株矮化植株。 为了探究玉米矮化的原因,研究者用赤霉素溶液进行了相关实验。

(4)将生长发育状态基本相同的突变体甲幼苗随机分成 5组,统一测量、记录每一株幼苗的苗高,将幼苗当天按照种植计划喷施相应浓度的赤霉素,20天后再分别测量、记录每一株幼苗的苗高,计算实验前后 ,并 作为该组的实验结果。突变体乙、丙幼苗做相同处理,实验结果如下图。

9

(5)喷施赤霉素后三种突变体的生长状态是 。

(6)(此小题1分)根据以上分析判断:突变体 属于 (赤霉素敏感型突变体\赤霉素不敏感型突变体)。

(7)进一步研究赤霉素作用机理,结果如图所示,请推测赤霉素不敏感型突变体形成的可能原因 。 (8)综合I、II实验,赤霉素的作用是 。 6.(房山2018.1)35.(16分) I.(6分)

(1)C (1分)

(2)SOC蛋白(1分) 赤霉素促进DEL蛋白的降解,解除DEL蛋白对SPL蛋白作用的阻 止;SPL蛋白直接激活SOC编码基因的转录翻译产生SOC蛋白,促进开花(2分) (3)C (2分) II.(10分)

(4)(此小题每空1分)苗高差(茎伸长量) 取平均值

(5)能使乙植株的茎明显伸长,但甲、丙两株植物株高无明显增高。(2分)

(6)(给分0或2分) 甲、丙 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 (或乙 激素敏感型突变体) (7)①激素受体突变,使它不能与激素结合或结合后无法活化。

②是信号传递某一个或几个关键步骤发生突变丧失功能。(2分) (8)赤霉素可以调节植物的开花和茎的生长。(2分)

内环境与稳态

1.(朝阳2018.1)下列关于生命活动变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提高 B.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C.生长素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加快 D.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2.(朝阳2018.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3. (丰台2018.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pH稳态的维持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共同参与 B.体温的动态平衡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 C.大量出汗后血浆渗透压升高会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D.各种离子的量在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之间趋于相等

4.(顺义2018.1)关于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与耗能无关

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10

神经调节

1.(朝阳2018.1)当脊椎动物的大脑发送一个神经信号来松弛血管壁的平滑肌时,由平滑肌附近的神经释放信号分子乙酰胆碱,导致附近的上皮细胞产生NO,由它来使平滑肌松弛,使血管扩张来增强血液流动。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大脑发送神经信号与神经纤维膜内外离子变化有关 B.大脑支配上皮细胞产生NO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C.接受乙酰胆碱的信号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类型有关 D.上述生理过程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2.(朝阳2018.1)在小鼠大脑海马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强刺激后几小时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强刺激处理时高2-3倍,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如下图所示,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突触后膜上N受体被激活后,Ca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胞内

2+

B.胞内Ca与钙调蛋白共同作用,改变C酶空间结构 C.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通过突触后膜受体进入胞内 D.C酶被激活后促进胞内A受体转移至细胞膜上

3.(海淀2018.1)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表示反射弧中的结构,①、②表示刺激位点。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2+

A.B将兴奋向神经(反射)中枢传递

B.在神经肌肉接点处和C处均存在突触 C.刺激②处可以在A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D.刺激①处引起E收缩的过程不是反射

4.(西城2018.1)采指血时,人会感觉疼痛但不缩手。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递质

C.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控制 D.参与该过程的神经元均兴奋 5. (通州2018.1) 下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属于效应器

11

B.完成膝跳反射的反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膝跳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兴奋的传递和传导 D.在a 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

6.(通州2018.1)下图是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2+2+

Ca通道开放,使Ca内流,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如果图中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 B.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

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2+

D.若甲神经元上的Ca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7.(东城2018.1)18. 已知图中神经元a、b与痛觉传入有关,神经元c能释放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痛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会引发神经元a释放乙酰胆碱 B.神经元c兴奋会释放脑啡肽从而引起乙酰胆碱释放量减少 C.a与脑啡肽结合的受体和b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不同

D. 两种递质均引起图中突触后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8. (丰台2018.1)下列关于人体缩手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兴奋从传人神经向神经中枢的传递是单向的 B.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经胞吞进入效应器 C.扎指血时大脑皮层可抑制缩手反射弧的活动 D.看到仙人掌后缩手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9.(昌平2018.1)在组织损伤时,局部产生和释放的致痛物质缓激肽等是引起疼痛的主要

原因,同时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加会提高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增强和延长致痛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前列腺素合成可以减轻疼痛 B.痛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产生痛觉

C.缓激肽的形成只需要核糖体参与 D.产生痛觉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

10.(顺义2018.1)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