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 - - 复习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护理心理学 - - 复习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109501db9f3f90f76c61bd7

C.思维 D.注意 E.记忆

98. 选择性和组织性 B 99. 概括性和间接性 C 100. 指向性和集中性 D 二、名词解释题: 1.感觉: 2.知觉: 3.感受性: 4.感觉的适应: 5.记忆:

6.思维: 7.想象: 8.注意:

9.情绪和情感: 10.意志: 11.个性: 12.需要: 13.动机: 14.挫折: 15.能力: 16.气质: 17.性格: 18.自我意识: 19.再认:

20.再现(回忆): 21.迁移: 22.再造想象: 23.创造想象: 24.幻想: 25.智力: 三、填空题:

1.心理是( )的功能,是( )的反映。

2.当人类产生( )和( )后,人脑与动物脑有了质的区别。 3.鲁利亚曾根据大脑皮层细胞构筑和机能特点,把大脑皮层分为( )。

4.人脑( )功能异常,可导致意识障碍,甚至出现昏迷,使正常的心理活动无法进行。

5.人类大脑两半球具有( )功能。 6.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 )和( ),心理是客观现实( )和( )的反映。

7.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一个自然人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公认的行为方式,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叫做( )。 8.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有( )、( )和( )。 9.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这属于( )社会化。 10.社会化可分为( )和( ),其中( )可分为( )和( )两类。

11.心理过程包括( )、( )和( );个性心理包括( )和( )。

12.认识过程包括( )、( )、( )、( )和( )。 13.感觉是指当前( )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在人脑的( )。 14.知觉是指当前( )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及其( )在人脑的( )。

15.知觉是以( )为基础的。

16.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敏感程度,叫做( )。它的高低是以( )大小来衡量的。

17.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 )。它与感受性的高低成( )关系。

18.感受性可由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 )。它可使感受性( )或( )。

1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属于( )适应现象。 20.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叫做( )。其一般规律是( )。 21.知觉的基本特性有( )、( )、( )和( )。 22.(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知觉。 23.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 )、( )、( )和( )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存在时,脑内出现的形象是( )。 24.识记分为( )和( )。其中( )分为( )和( )。 25.保持是一个( )的过程,一般表现在( )和( )两个方面。 26.对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这叫做( );而人们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新重现的过程,叫做( )。 27.按信息论观点,( )的形成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可分为( )、( )和( )三个阶段。

28.短时记忆的贮存量为( )个项目。 29.识记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称为( )。德国心理学家( )曾对其规律做了首创性的系统研究,提出了著名的( ),其表明了 ( )。 30.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 )、( )反映。 31.思维的过程有( )、( )、( )、( )和( )。 32.根据思维的方式分,有( )、( )和( );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分,有( )、( );根据思维的独立程度分,有( )和( )。

3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主要有( )、( )、( )、( )和( )

34.想象是人脑对已有( )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也是一种( )过程。

35.根据想象有无预定目的分,有( )和( )。其中( )又可分为( )和( )。

3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 )和( )。它具有( )、( )和( )功能。 37.注意可分为( )、( )和( )三种。 38.注意的基本品质有( )、( )、( )和( )。 39.情感过程主要包括( )和( ),它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 )在内心中所产生的( )和伴随的( )。而( )是其产生的基础。

40.与情绪状态相联系的身体外部变化称为( )。它可分为( )、( )和( )。 41. 情绪的基本形式有( )、( )、( )和( );而情绪的状态有( )、( )和( )。 42.情感是( )所独有的,它包括( )、( )和( )。 43.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这是( )。人的意志行动有三个特征,分别是( )、( )和( )。

44.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包括( )和( )。 45.意志的基本品质有( )、( )、( )和( )。 46.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 ) 的、( )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7.个性的特征有( )、( )、( )和( )。

48.个性的心理结构包括( )、( )和( )三个部分。

49.个性形成的标志是( )的确立和( )的完善。 50.反映有机体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某些要求,是( )。它也是对( )的反映。

51.按照起源,需要可分为( )和( );按照对象,需要可分为( )和( )。

52.美国心理学家( )将人类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依次有( )、( )、( )、( )和( )。 53.驱使人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的内部动力,叫做( )。( )和( )是其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而它又有三种功能,分别是( )、( )和( )。 54.人类的动机极为复杂,按起源分,有( )和( );按动机在活动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分,有( )和( );按引起动机的原因分,有( )和( )。 55.动机冲突有( )、( )和( )三种基本形式。 56.动机受阻导致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称为( )。影响其产生的因素主要有( )、( )和( )。 57.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叫做( )。通常把它分为( )和( )。

58.一般能力也叫( ),包括( )、( )、( )、( )和( )等,其核心是( )。 59.就群体来说,智力在人群中表现服从( )的规律。智力测验的结果叫( ),用( )来表示。 60.气质是( )、( )的心理活动的( )特性。 61.气质类型主要有( )、( )、( )和( )。 62.气质的生理基础主要是( )的( )学说。

63.性格是个人对客观现实( )及与之相适应的( )。 64.性格的特征有( )、( )、( )和( )。 65.个体对自己作为主体和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叫做( )。它的特性主要有( )、( )和( )。 66.自我意识是由( )、( )和( )组成的自我调节系统,调控着个体的( )和( )。 67.对人来说,第一位的需要是( )。

68.神经系统的一般类型就是气质的生理基础,( )型相当于多血质;( )理相当于胆汁质;( )型相当于粘液质;( )型相当于抑郁质。 69.巴甫洛夫认为( )和( )是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在两大过程中又有( )、( )、( )三种特性,这三种特性的不同结合就划分出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70.易兴奋难以控制的人属于( )气质类型。 71.气质主要表现个人心理活动过程的( )、( )、( )、( )。 72.心境是( )的情绪状态,具有( )特点。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2.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是什么? 3.艾宾豪斯遗忘曲线表明了什么? 4.影响记忆的因素是什么? 5.正确的复习方法有哪些?

6.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7.在心理学上情绪和情感有什么不同? 8.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有几方面? 9.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是什么? 10.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11.不同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12.简述沙赫特-辛格的情绪学说,你从这个学说里学会了哪种调整情绪的方法? 13.如何进行情绪的调节? 14.如何进行意志的培养?

15.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

1.试述人的心理的实质。

2.请谈谈你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单元 心理学基础知识 选择题:

1.C 2.C 3.E 4.A 5.C 6.B 7.E 8.C 9.B 10.E 11.D 12.E 13.C 14.A 15.B 16.E 17.D 18.B 19.D 20.D 21.D 22.C 23.D 24.C 25.E 26.C 27.E 28.B 29.B 30.B 31.A 32.D 33.E 34.D 35.A 36.A 37.C 38.D 39.E 40.C 41.A 42.D 43.E 44.D 45.E 46.A 47.D 48.D 49.D 50.A 51.E 52.B 53.C 54.E 55.C 56.C 57.D 58.C 59.E 60.D 61.A 62.A 63.D 64.B 65.B 66.E 67.E 68.B 69.C 70.A 71.B 72.B 73.B 74.E 75.B 76.B 77.A 78.D 79.E 80.A 81.C 82.C 83.D 84.C 85.C 86.E 87.E 88.B 89.A 90.C 91.A 92.E 93.C 94.A 95.C 96.B 97.D 98.B 99.C 100.D 名词解释题:

1.感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人脑的反映;或者说是机体的感觉器官对环境变化(刺激)的反应。

2.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的反映;或者说是感觉器官与脑对刺激作出解释、分析和整合。 3.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敏感程度。

4.感觉的适应:感觉性可由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发生改变的现象。 5.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回忆)。 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7.想象:它也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