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110d36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b2

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

单元计划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宇宙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并能对搜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评价

2、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计算等方法整理、加工有关的数据。 科学知识

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第一课 登月之旅)

2、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八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了解四季的成因(第二课 )太阳系大家族

3、认识四季的主要星座 (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天空中的主要星星(北斗星、北极星)(第三课 看星星)

4、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了 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恒心和毅力。 2、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2、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3、看夜空,认识星座。 4、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5、唤起学生探索外星生命的欲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

1、体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性。2、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3、利用北斗七星找北极星。4、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5、有理有据、简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时安排:

1、登月之旅 1课时 2、太阳系大家族 1课时

3、看星座 1课时 4、探索宇宙 1课时 5、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1课时

1、登月之旅

教学目标:

1、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成因。 2、了解人类对月球探索的经历。

3、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了支撑。

4、进行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沙盘、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出一个小谜语: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师: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月亮,那么同学们欣赏过我们美丽的月亮么? 2、教师课件出示有关月亮的图片。

3、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么?想不想走进我们美丽的月亮,了解月亮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走进本章的第一节——登月之旅。(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谈话:月亮上有什么呢?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劳动人们就想弄清楚,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只好编造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的故事。

直到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人们能够更仔细的观察月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科学家通过各种望远镜观察月球,发现月球表面的许多地方都布满了圆形的坑,他们把它称为环形山;除此之外,月球表面还有许多暗黑而平坦的区域,称为月海。

2、提问:你们觉得这些月球表面的阴影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300多年来,科学家一直推测这些环形山是由于火山喷发所形成的。直到发现地球上被流星撞击形成的陨石坑……

(课件出示地球的陨石坑和月球上环形山的图片)

大约50年前,科学家们通过比较得出了新的推论:认为月球上的环形山可能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成的。(教师出示嫦娥二号所拍摄的图片)

3、模拟实验:研究环形山的形成

A、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一些大小相同的石子。 研究问题: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我的假设:与陨石下落的高低有关系。 实验材料:沙盘、细沙、大小相同的石子 实验设计:(1)在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一些大小相同的石子。

实验记录:石子越高,落下时撞击的坑越深;石子离沙盘越低,落下时撞击的坑越浅。

我的结论:月球上环形山的深浅与陨石下落的高低有关系。 B、从相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大小不同的石子。 研究问题: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我的假设:与陨石的大小有关系。

实验材料:沙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石子 实验设计:(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2)从相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大小不同的石子。

实验记录:石子越大,撞击的坑大而深;石子越小,撞击的坑小而浅。 实验结论:月球上环形山坑的大小与陨石的大小有关系。

C、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研究问题: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我的假设:与陨石的大小和下落的高度有关系。 实验设计:(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一些大小相同的石子。(3)从相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大小不同的石子。

实验记录:石子越大,撞击的坑大而深;石子越小,撞击的坑小而浅。石子越高,落下时撞击的坑越深;石子离沙盘越低,落下时撞击的坑越浅。

实验结论:月球上环形山坑的大小与陨石的大小和下落的高度有关系。 注意事项:

(1)小石子要自然下落,手松时不要用力;

(2)用手取出石子时要小心,注意不要破坏“陨石坑”的形状;

(3)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石子离开盘子的高度不能超过15厘米; (4)注意观察手电筒直射或斜射“陨石坑”时的明暗变化。 4、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登月工程。

(1)科学家们还发现,月球像地球的卫士一样绕地球环形,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卫星、载人飞船的登月成功,为人类揭开了月球的神秘面纱。

简单介绍:a、美国人在1969年7月20日第一次登上了月球,留下了他们的足迹。b、介绍中国的探月工程

(3)概括月球的知识。

当月亮的神秘面纱被撩开后,人们发现,月亮其实并不美丽。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有趣的是,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 三、拓展

你想去月球旅行吗?设想一下,去月球旅行需要做哪些准备? 四、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同步测练考中的内容。 板书设计:

古代——————近代——————现代 (神话故事) (望远镜) (登月计划) 补充资料:

2004年4,中国探月关键年——“嫦娥工程”启动,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载着中国祖祖辈辈的登月希望,向月亮飞去。“嫦娥一号”发射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的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对于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火箭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把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是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与嫦娥一号卫星相比,二号卫星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将验证直接地月转移发射、近月100公里制动、环月轨道机动与定轨、X频段测控、高精度对月成像等多项关键技术,为实现成功落月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