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份合集)2020届新疆乌鲁木齐市名校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精选3份合集)2020届新疆乌鲁木齐市名校高考数学模拟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119319c89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64

为,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考查电解池的反应原理。抓住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判定电池的阴阳极。根据氧化剂和还原剂进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8.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物质转化知,OCN?中C为+4价,N为-3价,在M极上N的化合价升高,说明M极为负极,N极为正极,A项正确;

B.在处理过程中,M极附近电解质溶液正电荷增多,所以阴离子向M极迁移,膜1为阴离子交换膜,N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N极附近负电荷增多,阳离子向N极迁移,膜2为阳离子交换膜,B项正确;

C.根据电荷守恒知,迁移的阴离子、阳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等于正电荷总数,但是离子所带电荷不相同,故迁移的阴、阳离子总数不一定相等,C项错误;

D.M极发生氧化反应,水参与反应,生成了H?,D项正确; 答案选C。 9.D 【解析】 【详解】

A.阴极b极反应:2H++2e-=H2↑产生氢气发生了化学过程,氢气又被吸附在多孔石墨电极中发生了物理变化,故A正确;

B.(i)为电解池,a、b两极均产生气泡即相当于电解水,如果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则电解一段时间后c(NaNO3)不变,如果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电解一段时间后c(NaNO3)增大,故B正确;

C.取出b放到(ii)中即硫酸铜溶液中析出红色固体,说明b产生的氢气吸附在多孔石墨电极中将铜置换出来,反应为:Cu2++H2=Cu+2H+,故C正确;

D.(ii)中取出b,则b表面已经有析出的铜,所以放到(iii)中析出白色固体即Ag,可能是铜置换的、也可2Ag++Cu=Cu2++2Ag和2Ag++H2=2Ag+2H+,能是b产生的氢气吸附在多孔石墨电极中置换,则可能发生反应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0.D 【解析】 【详解】

A选项,KI 淀粉溶液中滴入氯水变蓝,再通入SO2,蓝色褪去,二氧化硫和单质碘反应生成硫酸和氢碘酸,

SO2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

B选项,配制SnCl2溶液时,先将SnCl2溶于适量稀盐酸,再用蒸馏水稀释,最后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的锡粒,加盐酸目的抑制Sn2+水解,并防止Sn2+被氧化为Sn4+,故B正确;

C选项,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中可能有亚硫酸根,因此不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故C正确;

D选项,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生成黑色沉淀,此时溶液中含有硫化钠,硫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化铜,因此不能说Ksp(CuS) < Ksp(ZnS),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

易水解的强酸弱碱盐加对应的酸防止水解,例如氯化铁;易被氧化的金属离子加对应的金属防止被氧化,例如氯化亚铁。 11.D 【解析】 【分析】

短周期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e、f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 是淡黄色粉末,d为Na2O2,m为元素Y的单质,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则m为O2,则Y为O元素,根据图示转化关系可知:a为烃,b、c分别为CO2、H2O,e、f分别为碳酸钠、NaOH,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为H,X为C,Y为O,Z为Na,据此解答。 【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四种元素分别是:W为H,X为C,Y为O,Z为Na。

A.Z、Y的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原子序数越大,其相应的离子半径就越小,所以简单离子半径:Z<Y,选项A正确;

B.过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含有阳离子钠离子和阴离子过氧根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比值为2:1,选项B正确;

C.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Y>X,所以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选项C正确;

D.上述4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NaHCO3,该物质属于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水解显碱性,选项D错误; 故符合题意的选项为D。 【点睛】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把握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是本题解答的关键,侧重于分析与推断能力的考查,注意淡黄色固体、原子序数为推断的突破口,本题为高频考点,难度不大。 12.B 【解析】

【分析】

X、Y和Z组成的化合的结构式为:,构成该物质的元素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该

物质可以消毒杀菌,该物质应为过氧乙酸:CH3COOOH, X为H、Y为C、Z为O;向W的一种钠盐水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以产生沉淀且通过量的CO2气体沉淀不溶解,则该沉淀应为H2SiO3或Al(OH)3,相应的钠盐为硅酸钠或偏铝酸钠,W为Al或Si。 【详解】

A.C元素有多种氢化物,其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一些氢化物的熔点要高于O的氢化物,故A错误; B.无论W为Al还是Si,其非金属性均小于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故B正确; C.C、H、O元素可以组成多种烃类的含氧衍生物,故C错误;

D.若W为Si,工业上常用碳还原法冶炼,但W为Al,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氧化铝制取铝,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

易错选项为D,要注意硅酸钠和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均可以产生沉淀,且沉淀不会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无法确认W具体元素,要分情况讨论。 13.C 【解析】 【分析】

反应①中S化合价变化为:-2→+4,O化合价变化为:0→-2;反应②中,Cu化合价变化为:+1→0,S化合价变化为:-2→+4。可在此认识基础上对各选项作出判断。 【详解】

A.O化合价降低,得到的还原产物为Cu2O和SO2,A选项错误;

B. 反应②中Cu2S所含Cu元素化合价降低,S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Cu2S既发生了氧化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B选项错误;

C. 将反应①、②联立可得:3Cu2S+3O2→6Cu+3SO2,可知,将1 molCu2S冶炼成 2mol Cu,需要O21mol,C选项正确;

D. 根据反应:3Cu2S+3O2→6Cu+3SO2,[ (4-(-2) ]mol=6mol,若1molCu2S完全转化为2molCu,只有S失电子,:所以,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即转移的电子数为6NA,D选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得电子总数=失电子总数。 14.B 【解析】

【详解】

①氯气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错误;②用图示装置制取少量氯化铝,为防止铝与氧气反应,反应之前需要用氯气排除装置的空气,即装置I中充满黄绿色气体后,再加热盛有A铝粉的硬质玻璃管,故正确;③氯化铝熔沸点都很低(178℃升华),装置II可以用于收集氯化铝,故正确;④装置III中盛放的物质需要能够吸收水蒸气和除去多余的氯气,因此盛放碱石灰可以达到目的,盛放无水氯化钙不能除去多余的氯气,故错误;⑤氯化铝熔沸点都很低,a处使用较粗的导气管,不容易造成堵塞,实验时更安全,故正确;正确的有②③⑤,故选B。 15.D

【解析】A. 吗替麦考酚酯的分子中含有1个N原子,H原子是个数应该为奇数,故A错误;B. 吗替麦考酚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含有酯基能够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B错误;C. 吗替麦考酚酯分子中含有亚甲基几个,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不是一定处于同一平面,故C错误;D. 1mol吗替麦考酚酯含有2mol酯基和1mol酚羟基与NaOH溶液充分反应最多消耗3mol NaOH,故D正确;故选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6.Cr2O7+H2O?CrO42-+2H+ > c(H+) 温度 溶液颜色较i明显变浅 CrO42- 酸

性 Cr3+ Cr2O72-+6e-+14H+=2Cr3++7H2O Fe-2e-=Fe2+,6Fe2++14H++ Cr2O72-=6Fe3++2Cr3++7H2O, Fe3++e-=Fe2+, Fe2+继续还原Cr2O72-,Fe2+循环利用提高了Cr2O72-的去除率 【解析】 【分析】

(1)根据实验vi的现象可知酸性条件下Cr2O72-发生水解;实验ii与实验i对比,当60℃水浴时,溶液颜色较i明显变浅,根据温度对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效果作答; (2)根据单一变量控制思想分析;

2-(3)因K2C2O7中存在平衡:Cr2O7+H2O?+

CrO42-+2H+,试管c中加入NaOH溶液,消耗H,促使平

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4)依据实验vi中现象解释;

-+

(5)①实验中Cr2O72应在阴极上放电,得电子被还原成Cr3,据此作答;

++-+

②根据图示,实验iv中阳极为铁,铁失去电子生成Fe2,Fe2与Cr2O72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Fe3,Fe3+

在阴极得电子生成Fe2+,继续还原Cr2O72-,据此分析。

【详解】

(1)根据实验vi的现象可知酸性条件下Cr2O72-发生水解,其离子方程式为:

Cr2O72-+H2O?CrO42-+2H+,实验ii与实验i对比,当60℃水浴时,溶液颜色较i明显变浅,说明平衡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