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论文(水环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环境学概论论文(水环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121de97852458fb760b56cb

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XXX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10级,北京 100044)

摘要 本文浅述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从形成与特点等方面浅析地下水资源被工农业及城市广泛利用的缘由,叙述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一些不良环境问题这一现状,最后从法律和技术等角度提出一些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特点 利用 保护

作为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水,由于其分布广泛,水质良好,便于利用等特点被人类广泛利用。地下水可以说是工业、农业和城市用水的重要水源。但随着现代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日益严峻,城市缺水现象尤为严重。地下水作为人们生存不可缺少的战略性资源,其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应引起人类社会的高度重视。

1 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与特点

在太阳的辐射作用下,海洋和江河湖泊中的水通过蒸发作用进入大气圈中成为大气水,大气水在重力作用下以大气降水(降雨和降雪)的形式落回到地球表面。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下渗到地下,进入土壤中和岩体里,形成了地下水。地下水存储和运移在地表下的土体孔隙、岩体空隙和裂隙之中,它们在重力作用下,从陆地向海洋运动。在地形低洼处,地下水会喷出成泉水、聚流成江河、汇集成湖泊,进而形成地表水。然而,绝大部分地下水,依然在地表下默默地向海洋进军,最终回归大海,完成自身的循环。

[1]

地下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水质良好,不易遭受污染,是饮用和生活用水理想的水源;流量比较稳定,在干旱季节有一定的调蓄能力;水温变化小,并可调节蓄能,冬灌夏用或夏灌冬用;就地利用,修建取水工程投资少、周期短、速度快。因而,在我国的国土开发、农林业、畜牧业及重要工业基地的兴建及城市发展中皆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2 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与利用[2]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球地下水的年开采量约为5 500亿立方米,其中美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分别约为l135亿立方米、760亿立方米、138亿立方米和27亿立方米;到了20世纪末,全球地下水年开采量已经超过7500亿立方米;近3O年中,全球地下水年开采量以印度和中国的增长量最大。

据有关资料记载,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约为767亿立方米每年,占全国水资源利用总量的16%。在干旱、半干旱的北方地区,地下水已成为主要供水水源,北方l7省地下水实际开采量达660亿立方米每年,约占全国地下水实际开采量的87%,北方地区总用水量的3O%;其中华北平原的地下水开采量为236亿立方米每年,占全区水资源利用总量的5O%以上。全国l81个大中城市中,33%的城市以地下水供水为主,22%的城市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兼用,其余城市则以地表水为主。华北27个主要城市中,地下水供水量占城市总用水量的8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压力促使人们不断加大对地下水的开发,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层在不断加深,开采范围持续扩展,甚至是超量开采。这种开采方式,在水文地质学界被称为“掠夺式开采”。近几十年来,超采地下水资源已经诱发了地面沉降、地表塌陷、地裂缝、生态退化、土壤沙漠化和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环境地质灾害。在我国西部的许多地区,由于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导致大量已成活多年的树木枯死,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在新疆,由于超采地下水,天山北坡和吐哈盆地绿洲边缘植被严重退化,一些片状的沙漠呈现合拢之势。因此,地下水的开采已经到达不得不节制的地步,国家和有关部门必须行动起来,加大管理和保护力度。

3 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应上升到法制层面上:严格立法,控制开采,完善地下水管理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调节水体的使用,以保证居民和国民经济部门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护水体免遭污染和枯竭;防治因取水引起的各种环境灾害;改善水体状况;保护企

[3]

业与公民的用水权利,加强水利关系方面的法制。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过程中,要严格划定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进一步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科学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大力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

提高用水效率是工业节水的核心,它体现了从提高用水系统的重复利用率、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济规模、生产工艺技术进步,到实行清洁生产和科学管理等所产生的全部节水效果。因此,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是一项涉及面广、科学技术性强和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总的说来,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应侧重于系统节水和管理节水,再逐步把节水工作的重点转向工艺节水。

4 结束语

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下水在水资源的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具有战略性的重要作用。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加大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力度,有助于保持地球生态平衡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要政府加大治理的力度,各级部门高度重视起来,人人都行动起来,以效率为主节约利用,以预防为主着重保护,就能更合理充分的利用我们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张元禧,施鑫源.地下水水文学[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2]国家环保局.中国环境对策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杜,1990.

[3]宋凤蕊,李坤.全面加强节水意识保护地下水资源[J].理论广角.河北: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