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1305e6639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4

D. 分封制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

材料二据元史记载,元代开始确定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行省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和调动军队,并要定期觐见皇帝及述职。

材料三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材料四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

(1)据材料一,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门官员的意见?

(2)联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当时中央还采取了哪些监督措施? (3)材料三中提到的大量奏章送达皇宫的原因是什么?明永乐帝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4)结合四则材料,简述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分别是什么? 22.清人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要增长智慧,提高修养,认识社会,学习历史是非常重要的。请回答以下问题:

(1)2015年6月25日,《西安晚报》报道,陕西省高考文科状元是来自西工大附中、考取658分的孙轶群;理科状元是来自铁一中、考取729分的霍柳蓉。材料中“状元”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的什么选官制度?截止至1905年被废除,这种制度共使用了1 300多年,它同时受到统治者和百姓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2)2012年12月18日,人民网报道,中共中央决定:胡春华同志兼任广东省委书记。这种地方领导人由中央任命的做法早在秦朝已经相当成熟了。请问:①它来源于秦朝的什么制度?②为加强中央集权,汉、宋两代分别采取过什么措施,并简要评价其影响。③你认为,在一个民富国强的现代国家,其中央与地方关系应该具备什么特征?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记录了秦统一六国后群臣进行的一场宫廷辩论: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

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了解了这场辩论的经过,请你想一想: (1)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他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五代十国战乱不已的教训是什么?

(2)北宋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藩镇割据、君弱臣强的局面的? (3)你如何评价这些措施?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下面是根据这一资料设计的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是大宗、小宗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西周在分封对象上有什么突出特点?列举出几个这样的封国。 (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

(3)你认为后世统治者能否仿效西周的宗法分封制治国?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宗,尊祖庙也”体现的是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亲情关系,而不是宗教信仰、财产制度和地域联系。 2.【答案】B

【解析】 通过材料“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不难得知,秦始皇一方面是在强调自己的世系,另一方面又在彰显其开创性,这都是在强化新生秦帝国的合法性,故B项正确。 3.【答案】B

【解析】汉初采用郡国并行制,导致了“七国之乱”。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时期,颁布了“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所以答案选B。 4.【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明宣宗时期,内阁大臣拥有处理政务的“票拟”权,但大臣的意见是否获得批准还要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明宣宗让太监读书并让司礼监的太监代笔“批红”旨在防止内阁权力过大,即牵制内阁权力。因此选B。其他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5.【答案】D

【解析】国君相对于周天子来说是小宗,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除了周天子之外,西周各等级的大小宗的地位是相对的。大小宗的关系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故选D。A、B、C项都只说了一个方面,因此是错误的。 6.【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宦官对内阁大学士的礼节越来越怠慢,体现了内阁大学士地位的下降和宦官权势的膨胀。A项材料中无法体现。B项内阁首辅在宦官面前地位下降,但不能说明其在朝臣中的权威下降。C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D项。 7.【答案】C

【解析】在“公天下”和“现代行政”的现代视角下重新审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显然可以从中挖掘和探讨这一存在了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的时代合理性。故选C。 8.【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反映了皇帝制度和世袭制度,可见“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所以C正确;A、B两项材料没体现;D项封建帝王以天下为一人的私产在夏启时期就确立了。 9.【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