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浅谈中小学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13a268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0

浅谈中小学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在环保、教育部门的重视下,各级各类学校在创建环境友好学校的过程中,更新了环保观念,提高了环保意识,创造了许多环境教育的成功经验,环境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纵观社会发展的形势,学校环境教育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 当前环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小学校尚无环境教育专业教材,课程安排无保障 目前,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教材普遍为《人口与环境》,环境教育只是其中一个主要方面,而且课程的设置为选修,在我国中小学校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这种课程的设置让环境教育一定程度上沦为了形式,这是当前环境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环境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尚无专职教师。

环境科学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的边缘科学。目前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教师,大部分缺乏专门的学科知识,活动起来有时力不从心。环境教育课的任课老师都是由班主任或二线教师兼任,几乎无一专职环保教师,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许多教师对臭氧层耗损、土壤酸化、温室效应等常见的环境污染情况都能做出一些解释,但许多教师说不出上述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3、主动接受环境教育的意识较为滞后。

当前人类普遍面临的大气污染、气候变暖、淡水资源面临枯

竭、森林锐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虽然引起师生警觉,绝大多数人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许多人未能自觉地树立起“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教育意识。不少学校也未能把环境教育摆上应有的位置,认为它与升学率不挂钩,抓不抓一个样,抓得好不好一个样,将它放在了可有可无的地位。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学生,对环境教育的认识,还是显得滞后的。 4、环境教育的活动较单一,开展环境教育途径偏少。 当前,中小学校开展的环境教育,主要是教师在教室里面的传道授业,学生参与的户外教育活动较少,通常也就是日常大扫除和植树种草等,几乎没有环境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有些学校和教师虽然有这方面的主观要求和想法,但受到教学资金、教学设备等一些客观条件限制,也就只好放弃了。 提出的对策及建议:

环境教育要以教育部门为主,环保部门为辅

环境教育虽然是环境保护的教育,但归根到底是要由教育部门来实施,只有广大的学校重视环境教育、教师热爱环境教育事业,环境教育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因此,教育部门才是真正的环境教育主体部门。环境教育若是真正蓬勃发展应该转变目前这种由环保部门主管,教育部门辅助配合的模式,这也是按照教育的规律来办事。

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环境教育技能。

首先,要提高教师环境教育认识。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学校

应该组织教师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等传播媒体,自觉地、认认真真地学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环保知识,通过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对环境教育的认识,从而自觉克服环境教育是“份外事”的可有可无思想和环境教育是“长远事”的慢慢来思想,同时增强对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的认识。

其次,要提高教师环境教育技能。学校应该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环境教育的素质。在提高教师环保认识的同时,学校要培养专职环保师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3、继续深入开展环境友好学校(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通过开展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可以看到环境教育确实得到了快速发展,事实证明绿色学校环境教育的开展情况要比不是绿色学校开展的好,因此,创建绿色学校是普及环境教育的有效手段,应该加大各级环境友好学校(绿色学校)的创建力度。 联系实际,拓宽渠道,开展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实践 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让学生懂得当前人类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只有通过课外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和总结,通过动手做、用眼看,认识和了解环境,以达到提高环境意识的目的。开展课外实践的主要方式有(1)、参加公益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美化校园、植树种草、清理公共垃圾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2)、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水资源状况调查,看看土壤、水质的变化,观察保护农业生态平衡

的青蛙、蛇数量的变化。(3)、可以从实验材料的角度考虑,让学生做水的净化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到水受污染的途径和净化的方法,从而启发学生节约用水,渗透环保教育。(4)、用数学或美术的手段记录现象和结果。作为活动成果的展示,如剪报、手抄报、摄影绘画的图片、小论文、小制作等,展示学生的环保作品,激发他们的热情等。 5、依托课题渗透,丰富环保知识。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战场,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主要来自于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现行的中小学教材中许多知识内容与环境问题的联系十分密切,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挖掘教材,归类整理,并适当拓展延伸,形成一个个知识体系。具体做法可以是: 第一,凡课本中直接讲环境保护知识的部分,则讲深讲透,不折不扣,教好教活;第二,凡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内容,则做必要的引申、拓展和补充,使之与环境保护有机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第三,凡与环境问题有联系的内容,则要讲清这种联系和关系,使学生扩大视野,善于联想到环境问题。例如:(1)在讲诉常见的动物、植物时,则可渗透一些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生物依靠环境供给的物质和能量而生活,生物的生存受到光、大气、水、温度等环境因素的限制,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地影响、改变环境,也影响人类的生存等内容。让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辩证观点。(2)在讲诉人与环境时,则有意

识的渗透人既可对环境造成危害也可改造环境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的饮食、人的呼吸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及自我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在讲诉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时,则可以渗透环境对植物的生理活动影响,以及植物的生理活动又能改变环境的内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正确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正确认识植树造林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4)在讲诉生态系统知识时,引导学生树立生态观、资源观、价值观和发展观。让学生理解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人类如何谋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建议建立学校与环保监测站、绿化站、气象站、污水处理厂、林科站及科研所等部门的工作机制,进行经常性的联系,给予学校资源及技术支持,提高学校进行环境教育的能力。 综上所述,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环境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总之,环境教育的是以中小学生作为环境教育的主体,启发他们对环境问题的思索,转变环保态度,勇于环保实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社会,努力改善我们自己居住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