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文科)(语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贵州省毕节市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文科)(语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146dd51aa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2

贵州省毕节市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文

科)(语文)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 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 汪为胜

闪烁着中国文化光辉的传统哲学在相当程度上是与中国山水画结缘的。儒家孔子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这是首次用哲学审视山水,体现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道家老子性爱山水,崇尚自然,用山水寓意道的法则和规律。在《老子》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自然景物的人格化描写,在老子的眼里,人与自然山水都是道的化生,从自然本性上来说是一样的。这一思想对后来中国山水艺术创作模式与美学思想产生了直接的重要影响。庄子学说超逸现实,他宣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的观点是,天地造物,随其剪裁,任其分合,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南北山水,自然景物皆可自由组合。他的这一思想观念将事实的表象内化为了物我合一的“精神山水”。

中国历代画论中,或多或少地渗透着以中国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的阐述,也正是这些画论运用哲学精神提出了有关山水画的要求,诸多山水画大师都善于将哲学精神运用到山水画的创作中。

五代荆浩是用老庄哲学来进行山水画创作的亲躬实践者,强调在绘画中思而取物之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致力于南方山水创作的董源,专注于江南丘陵溪流、重汀绝岸、林霏烟云的表达,其山水画作“平淡天真”,流露出了浓厚的高隐成分,这正是道家宣扬的出世隐居态度。道家之学滋养成长起来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平远、高远、深远的“三远法”。在他看来,“远”是一种飞越与延伸,有着一片化机,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只有这样才能渐入“无”的境地、“虚”的境地、“淡”的境地,使自己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达到“登高山则情满于山,临沧海则意溢于海”的创作境界。这是哲学精神影响郭熙写意性山水的结果。宋米芾认为绘画的功用是“自适其志”,不应是装点世俗的工具。他喜好南方轻墨淡岚的山水,“米氏云山”是他追寻道家“平淡天真”理想的最终选择和归宿。元四家之一的倪瓒,主张绘画就是为了“写胸中之逸气”。古代先贤很智慧的地方就是,认为人的情感、智理、知觉记忆所发出之处并不是脑,而是心得思维。老子以气入手探讨万物起源,庄子讲人之生为气,人之存为气,达到最高境界亦为气。故而,宋代苏轼提出“士人画”主张,认为绘画应“取其意气所到”。倪瓒所提到的“逸气说”,与苏轼的观点皆受道学的影响,表现出文人画家精神净化之美的审美心理建构。明董其昌受儒、道、禅思想影响很重,他的山水画论文常用古典哲学相喻,他笔下的山水,构图力求抓住“远”这一特性,总是近处坡岸丛林,中景山峦草屋,远景高峰危岩。以披麻用笔,轻松、柔和,毫无觚棱钩角刻露之痕,这是道家“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思想作用的结果。他用墨虚淡、柔和、软秀,也是道、禅提倡的“柔、弱、虚、淡、不争、处下”影响下的结果。

中国山水画的核心思想是哲学精神,这是前人用智慧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需要认真研究。倘若我们鄙之弃之,遗失殆尽,未来中国画的发展将会失去“中国精神”,成为没有核的泡沫气体,我们将为之付出代价。 (选自2013年2月28日《美术报》,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高中语文试卷第1页,共11页

A.宋代文人画家颇受道家思想影响,苏轼提出的“士人画”就是一种写实性山水画作,表现出文人画家精神净化之美的审美心理建构。

B.哲学精神是一笔宝贵财富,是山水画“中国精神”的灵魂,今天的创作如果抛弃这一传统,一味求新求变,后果难以想象。

C.中国古代山水画用笔轻松、柔和,用墨虚淡、软秀,这是道、禅提倡的“柔、弱、虚、淡、不争、处下”对创造者影响的结果。

D.老子、庄子都对“气”极为推崇,他们的主张体现了古代先贤认为心得思维产生于人的情感、智理、知觉记忆这一智慧。

2.下列关于影响中国山水画的“哲学精神”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人与自然山水都是道的化生,本性相同,这成为后世山水艺术创作模式与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B.孔子首次用哲学眼光来审视山水,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的创作主张。

C.哲学精神在古代许多山水画大师的创作中都有体现,所以历代画论都有以中国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的阐述。

D.庄子认为春夏秋冬、南北山水的景物都可以自由组合,这是一种把事实表象内化为“精神山水”的思想观念。

3.对相关画家创作特点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熙认为“远”是一种飞越与延伸,“远”才能渐入“无”“虚”“淡”的境地,精神世界方可升华,这是道家思想的体现。

B.董源深受道家出世思想影响,他笔下的江南山水,丘陵溪流、重汀绝岸、林霏烟云,风格平淡天真,有浓厚的高隐成分。

C.荆浩是用老庄哲学精神创作山水画的开创者,他的创作以山水寓意道的法则和规律,强调在绘画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D.董其昌的山水画构图强调“远”,近处坡岸丛林,中景山峦草屋,远景高峰危岩,用笔轻松、柔和,这是道家思想作用的结果。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整合文本内容、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文本语句的含义,弄清上下文语句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以及文章的内容要点,然后将选项内容与原文的信息进行比对,注意关键词语的修饰作用,注意选项的语言转换。A项,“写实性山水画作”表述不当,“……审美心理建构”是对“逸气说”的评价。C项,以偏概全,“用笔轻松、柔和,用墨虚淡、软秀”是明代董其昌的绘画特点而非全部古代山水画的特点。D项,应是“心得思维产生人的情感、智理、知觉记忆”而非“人的情感、智理、知觉记忆产生心得思维”。故选B。

此题考查把握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全局进行把握,又要结合语境体会。阅读时注意对概念本质含义介绍的文字以及对概念进行阐释和解说的文字。在论述中,作者赋予这些概念以特定的内涵, 这种内涵多数是临时的、具体的,需要我们结合语境进行比对。比对时,注意选项用语的严谨性。A项,“重要内容”无中生有,原文是指“构成了直接的重要影响”而非组成部分。B项,“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是孔子的哲学思想而非有关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主张”。C项,因果倒置,应是画论提出要求,确立创作特点。故选D。

此题考查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并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分析论述中使用的材料,从而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以及文章的内容要点,然后根据这些阅读后的收获作出正确的判断。查对选项内容时,注意内容之间的关联,注意语言表述上的转换。A、B、D三项的表述都符合原文意思;C项,“荆浩是用老庄哲学

高中语文试卷第2页,共11页

精神创作山水画的开创者”表述不当,荆浩是践行者但未必是开创者,原文未提及其是否是开创者。故选C。

王方庆,雍州成阳人也。其先自琅琊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其祖随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 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 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古指马来人)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神功元年七月,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破契丹凯还,欲以是月诣阙献俘。内史王及善以为将军入城,例有军乐,而今上孝明高皇帝忌月,请备而不奏。方庆奏曰:“臣按礼经,但有忌日,而无忌月。晋穆帝纳后,用九月九日,是康帝忌月,于时持疑不定,下太常,礼官荀讷议称:‘礼只有忌日,无忌月。若有忌月,即有忌时、忌岁,益无理据。’当时从讷所议。军乐是军容,与常不等,臣谓振作于事无嫌。”则天从之。则天尝幸万安山玉泉寺,以山径危悬,欲御腰舆而上。方庆谏曰:“今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比于楼船,安危不等。陛下万人父母,奈何践此畏涂?伏望停舆驻跸。”则天纳其言而止。

方庆博学好著述,所撰杂书凡二百余卷。尤精《三礼》,好事者多询访之。每所酬答,咸有典据,故时人编次,名曰《礼杂答问》。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B.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C.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D.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5.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庆随之 卒业 卒: 终止 B.以珍物与中国交 市 市:市场 C.旧都督路元睿 冒求其货 冒:贪污 D. 比于楼船 比:相比、比较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方庆正直敢言,武则天曾临幸万安山玉泉寺,因山路危险,她想让人用轿把她抬上山,王方庆反对,认为皇上不能畏惧险难。

B.王方庆家世显赫,其祖随王褒入关;其父王弘直,秉性耿直,敢于劝谏;王方庆年少有为,十六岁时就被任 命为越王府参军。

C.王方庆学问渊博,他议政或谏言,总能引经据典,如对在皇帝忌月上报战功时究竟能不能奏乐,他据引典籍坚持要奏军乐。 D.武则天临朝当政时,王方庆官拜广州都督,他在任数载,为官清廉,对下属要求严格,政绩卓异。得到时人的高度赞赏。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语句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虚词、句式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的切入点,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聚书甚多”是一个完整的主谓结构,意思是“藏书很多”,不可以拆分,

高中语文试卷第3页,共11页

据此可以排除A、C两项;“其业”是“守”的宾语,不可以拆分,据此可以排除B项。故选D。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就要结合语境进行辨析和推断。另外,还要注意实词的词性是否发生了变化。对于古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语,理解时要注意古今汉语的区别。A、C、D三项对词语的解释都正确;B项,根据“与中国”这个状语可以判定,“交”和“市”都是动词,应该解释为“买卖”。故选B。 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我们在阅读时注意及时总结每一段所讲的内容,关注陈述对象、具体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还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来龙去脉等,分析这些事件所表现的人物性格,同时要注意重点词语或句子的正确翻译。B、C、D三项对内容的概括和对人物特点的分析都没有问题。A项,“王方庆反对,认为皇上不能畏惧险难”与原文不符。原文为“奈何践此畏涂?伏望停舆驻跸”,意思是说,怎么能走这可怕的险道呢?伏望陛下停止这一行动。故选A。

六、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马上就要考试了,时间很紧,他只得 地翻了一遍课本,没有做细致的复习。

②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 ,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③在学习上没有恒心, ,那就什么也学不好。

A.走马观花 浅尝辄止 浮光掠影 B.浮光掠影 浅尝辄止 走马观花 C.浮光掠影 走马观花 浅尝辄止 D.走马观花 浮光掠影 浅尝辄止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辨析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对成语的意思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熟悉近义成语辨析的常见角度,比如词义重点、使用对象、语法搭配、感情色彩等,分析相近成语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差别,最后在语境中辨析成语如何使用。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①句,语境说他没有做细致的复习,只是粗略翻了一遍课本,应用表示“大略观察”的“走马观花”。②句,语境说不从实地上用功,就会随波逐流、无所适从,应用侧重于形容浮浅的“浮光掠影”。③句,语境说在学习上没有恒心,不深入钻研,就什么也学不好,应用“浅尝辄止”。故选D。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黑牡丹官网资料显示,该公司是一家集牛仔面料.服装.色织布等制造业和城市综合功能开发.创新产业投资新型业务为一体的国有控股型公司,于 2002年 6月 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B.治理雾霾,要靠完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还要靠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实现. C.与勇士冲纪录一战相比,科比的告别战的球票销售状况更为火爆.勇士平均票价为811美元,比湖人的票价低了一倍,科比告别战最便宜的球票,基本上就等于勇士比赛的平

高中语文试卷第4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