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价出口的成因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国低价出口的成因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14b277d27284b73f2425067

中国低价出口的成因分析

2008-7-25

一、要素价格低导致产品价格低廉

从中国的生产要素价格构成来看,土地要素价格、资本要素价格没有真实反映中国的资本供求关系,劳动要素价格大大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中国的生产要素价格,既没有真正反映要素的供求关系,也没有真实反映要素的稀缺性、生产性效用或边际产出,导致产品的生产成本过低,价格不能反映市场真实情况。可以说经济快速增长基本上是建立在“要素结构的扭曲”即全社会补贴工业化的基础上的。对于中国的要素价格状况而言,一方面,绝大部分生产要素 (特别是资本和土地)的产权仍然掌握在国家这个惟一的所有者手上,另一方面又没有通过产权改革真正解决国有生产要素的“真正负责任的所有者”这一核心问题。

1.低廉的土地价格

从土地要素价格来看,由于中国一直没有对现行的土地所有权制度进行实质性的改革,由于土地非市场化,地方政府掌管着土地批租,官员在政绩的诱惑下,把廉价的土地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资源。城镇土地和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造成了土地使用的无价或低价。可见,中国土地要素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根源在于中国现行的产权制度,土地资源的廉价造成投资成本低下。

2.廉价的自然资源

长期以来,我国的资源定价是基于资源无价的产品定价理论,没有包括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也没有包括使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代价,价格构成不完全,其直接后果是影响了资源开发过程中资源再生产的正常经济补偿,阻碍了这些部门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导致了有限的资源产品的滥用和浪费。

3.廉价的资本要素

从资本要素价格来看,由于绝大部分资本的所有者和使用者都是国家(政府及国有企业),因此,资本要素的价格实际上就完全可以由国家单独决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降低国有企业的要素成本,以减少国有企业的成本负担,从而增加国家作为所有者应获得的权益,国家就必然会实行低利率政策,以压低资本的要素价格。

4.低廉的劳动力价格

从劳动力的价格来看,在目前的产权制度下,由于中国公民对自己所拥有的“劳动”这种生产要素的产权掌握得还不充分、不完全,因此,劳动者还难以完全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才能和贡献大小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工资报酬。劳动力价格低廉除了劳动力的刚性供给因素外,长期以来价格扭曲是劳动力价格低廉的重要原因。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优势,这种被扭曲的低工资的存在,为厂商出口时进行价格恶性竞争留下了相当大的空间,同时也使生产厂商对技术改造与研究开发方面的投资既无压力也无动力。

二、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低廉

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两个方面,企业的内在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构建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和谐共赢的氛围,劳工权益是企业社会责任中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内容;企业外在社会责任体现在主动承担对生态环境、社会各利益相关者的义务。由于我国的法律约束不强、企业的道德水准较低等原因,大多数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还不是太好,存在着劳动环境较差以及企业忽视员工权益的现象,此外,我国的环境保护力度较弱,企业支付环境污染的费用较少,外部成本没有内在化,这从另一个侧面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缺失,实际上是减少了企业在社会责任成本方面的投入,降低了企业的产出成本,导致产品价格低廉。

三、产能过剩导致价格竞争加剧

自199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实施以扩大国内总需求为主要目的的积极财政与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政府增加投资来完成,由此造成了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较高的投资增长率

导致了一些产品产能过剩,积极的货币政策导致利率不断降低,利率的降低只是推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进一步过快增长,而国内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却增长缓慢。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加剧了国内的产能过剩,在国内消费市场难以容纳和满足的情况下,产品必然转到国际市场上寻求出路。从一定程度上说,出口的快速增长实际上是被动挤出的结果。由于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较低,外销渠道缺乏,为寻求外销渠道,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加剧,国内价格战的延伸造成了出口商品价格低廉。

四、进入壁垒较低导致市场竞争过度

进入壁垒不高,往往导致市场集中度低,市场结构不完善。由于行业进入壁垒较低,我国绝大部分行业的市场集中度都很低,在专业化协作水平低、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缺乏科学合理分工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争资源、争市场,导致了许多行业生产总量供过于求和结构性失衡,有些行业的生产能力甚至超过了全球总需求量,企业在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价格竞争在所难免。

五、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产品价格低廉

出口商品低价竞销表面上受市场因素变化的影响,深层次看则是企业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引起的。从价值链的构成以及产品竞争状况两方面来看,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必然导致价格低廉。首先,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处于全球价值链的末端环节,增值幅度最低。其次,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大多数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标准化阶段,缺乏技术创新,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再加上国际化经营能力弱,在国际市场上缺少竞争能力,必然导致中国出口产品恶性竞争。

1.科技投入低,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弱

从技术层面来看,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开发能力,中国企业都处于劣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年的报告显示,根据技术创新能力、新技术推广应用能力、传统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力、人力资源及其能力等多个方面综合测算,中国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能力在72个主要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45位。

2.缺少国际知名品牌,产品附加值低

知名品牌是产品利润的重要来源。中国本土企业出口产品当中,自主品牌比重较低,知名品牌更少,出口主要是低附加值产品的简单数量扩张。

3.企业缺乏国际化经营能力,促使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加剧

由于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较短,国内企业长期与国际市场相隔离,国际市场营销经验和能力匮乏,大多数企业没有外销渠道,主要依靠外贸公司下订单,或者通过广交会之类间接渠道出口。间接出口一方面价值链短,企业获利空间较小,销售价格偏低;另一方面,众多的企业依靠有限的外销渠道,必然造成企业间的竞相压价。这些现象实质上反映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较弱。

六、结论与建议

低价出口并没有给中国带来贸易上的利益,相反,还造成贸易条件不断恶化,陷入了比较利益的陷阱,出现了出口贫困化增长现象。在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开始出现国内不可再生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现象;国内经济对境外市场依赖性过大,因而脆弱性增加;国家利益流失,加大了不同社会阶层和地区间的贫富两极分化等问题。这说明,仅靠低价竞争的对外贸易是不可持续的。今后中国应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应该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外贸易政策的取向应该从扩大出口创汇转向提高经济效益上来;外贸增长方式应该由粗放型的增长转向集约式的经济增长。国家应该致力于建立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贸易机制和有利于,提高国民福利的相关措施,外贸增长应该与内需扩大并举。一国企业应该通过其竞争优势参与国际竞争,企业的竞争优势是由其核心竞争力所创造出来的,而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又是知识产权及国际化经营能力。因此,外贸增长方式应由原来的出口创汇型,转到依靠知识产权以及国际化经营能力来提高核心竞争力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