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重点内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重要)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重点内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1853f31cf84b9d529ea7a1d

仔细—马虎

△ 多音字:裂(liě)着怀 裂(liè)痕 处(chǔ)理 处(chù)长 △ 课文讲解

课文内容:本文通过写更赢在一次打猎时,见到一只边飞边鸣的大雁,他只拉弓不射箭,就让大雁从天空掉下来的故事,教育我们要学习更赢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正确判断、推理的思维方法。(学习更赢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精神)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分析,并能做出果断判断的人。

重点词句:

①惊弓之鸟的意思: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②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拼命)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第一个“直”是说大雁一个劲往上飞,飞得急;第二个“直”是说大雁一个劲往下掉,掉得快。两个“直”准确地描写出大雁听到弦响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

③☆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回答:更羸一共说了(4)句话。 第一句是更羸看到大雁(飞得慢),听到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

第二句是更羸根据他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大雁(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从这两句话看出更羸知道(大雁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第三、四句话写大雁(落下来的原因。)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更羸知道只需(拉弓,)不需(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a、“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的声音很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④更羸看到大雁后做出了什么判断,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做出来的? 答:(更羸看到大雁后断定这只雁受过箭伤。他首先观察到大雁飞得慢,叫声悲惨;然后分析大雁飞得慢,叫声悲惨的原因是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而且孤单失群。从而判断出不用箭就能“射”下它。)

⑤为什么他能判断出大雁受过箭伤?答:(因为更羸善于观察、关于思考分析,并能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5 / 13

⑥这篇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倒叙的写法。

☆背默第9段及惊弓之鸟意思 △ 阅读练习

1、读读填空

更羸看到大雁,作出的判断是:(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孤单失群)。更羸是根据大雁(飞得慢),判断出它(受过箭伤); 又根据大雁(悲惨的叫声),判断出它(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判断它一听到弦响,心里一定很(害怕),就会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就会(裂开),就会(掉下来)。 2、我觉得更羸是个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勤于思考的人。

第11课:画杨桃

△ 词语听写:

叮嘱、前排、排队、靠边、依靠、一幅画、准确、审视、讲台、哈哈大笑、神情、严肃、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熟能生巧、座位、角度、相似、教诲

△ 近义词 :叮嘱—叮咛(嘱咐)、教诲—教导、严肃—严厉、审视—注视 △ 反义词 :熟悉—陌生、和颜悦色—正颜厉色(言辞郑重,态度严肃)

△ 多音字:教(jiāo)书 教(jiào)师 要(yāo)挟 要(yào)点 教诲(huì) 诲(huǐ)人不倦 △ 关键生字:

叼:第五画是( ) 悔:第八画是( ) 盘:第四画是( ) 晌:读音是( ) 窟窿:的读音是( )

弓:写出笔顺( ) 肃:读音是( ),第四画是( )

△ 课文讲解

课文内容:本文写父亲教育“我”画画要看准,东西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在图画课上“我”照父亲的话画出的杨桃却遭到了同学的讥笑,可老师看过后,也说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教育我们画画如同做人,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懂得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①“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这句话是(父亲)说的,第二句话是(老师)说的。他们说的意思都是相同的,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看问题或做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6 / 13

②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1、从我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就像五角星。2、我按照爸爸的叮嘱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③“好——笑!”中的“——”表示声音的延长,表现了几个同学(嘲笑)的神态。 ④“不……像。”“像……五……五角星。”这里的三个“……”刻画了“有的同学”知道自己错了后(不好意思)的神态。

⑤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因为老师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却说“不像”,意识到同学们还不懂得画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的思想对待事物。)

⑥“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为什么课文最后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老师和父亲虽然都是在教我怎样画画,但它们的话却道出了一个真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只要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

⑦读了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想、去看,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⑧P44页: 体会“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的含义。

答:“想当然”就是凭自己推测,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走了样”就是变了样。这句话的含义是:父亲教育我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要实事求是,不要凭想象,不要凭猜测。

同步拓展阅读课文第18自然段,思考:

1、老师说的画可以分为几层?如何分? (可以分为三层。)

2、每层的意思是什么?(答:a、看到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b、当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c、要实事求是。)

理解课文

1、课文归纳: 本文写父亲教育“我”画画要看准,东西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在图画课上“我”照父亲的话画出的杨桃却遭到了同学的讥笑,可老师看过后,也说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教育我们画画如同做人,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懂得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7 / 13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是老师告诉我们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背默第1、18段,默写父亲和老师说的话及课文道理 △ 阅读练习

《画杨桃 》

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1、为什么我看到的杨桃不像平时看到的那个样子?画上“——”

2、“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是同学们的责问。】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好——笑!”中的“——”表示声音的拖长,写出了几个同学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是老师的反问】

8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