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教程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教程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18f92ac336c1eb91b375def

周 次: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讨论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1、民族的风俗、礼仪、宗教、节日等 2、民族的婚礼葬俗 3、民族的科学文化成就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新疆13个世居民族的历史演变,发展状况,风俗习惯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等。 2、能力目标:懂得民族的风俗习惯,能够分析提炼出民族风俗礼仪之中的优秀部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教学重点:各民族的风俗礼仪

教学难点:认识民族文化的精华,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1、讨论的主题:新疆13个民族文化交流 2、教师对该主题讨论的意义进行阐述

3、学生分成13个小组讨论,每组查阅一个民族四方面的内容,选出组长发言

根据所讲内容当堂打分,每组讲完后,学生补充没讲到的内容,正确的给加分(探究式学习) 4、小组代表作主要发言,交流有发言稿

5、按一下顺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汉族、满族、蒙古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锡伯族、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

6、学生根据每组的情况打分,教师打分,综合二者,得出最后成绩,组长比组员多5分 7、教师的总结 四、思考题

通过本次讨论学习,结合实际,说说我们该如何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做民族团结的典范? 五、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三:中华民族一家 共建美好家园

第十二讲: 新疆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13

周 次: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新疆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新疆先秦时期至清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帮助学生明确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同聚居与开发的地区,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能力目标:使学生懂得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民族共同开发和保卫了这片领土,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热爱伟大祖国,建设家美好家园”的情感。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教学重点:清代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教学难点:各民族在经济开发中的交流、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新课: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历史上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1、先秦时期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2、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3、唐宋元明时期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4、清朝时期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四、思考题

<一> 举例说明清代新疆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二> 清代昌吉地区的农业开发 五、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四:掌握民族理论、解析现实问题

第十三讲:民族问题的实质及特点

14

周 次: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民族问题的实质及特点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产生、发展与消亡的规律,只要民族存在就会有民族问题。

2、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和原则。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3、素质目标:正确区分民族问题,认清民族问题的实质 二、教学重点 <一> 民族的概念;民族问题的涵义。 <二> 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

教学难点:<一> 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因素。

<二> 民族问题的特点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新课:由苏联的解体和巴以争端导入 <一> 、民族的形成 1、民族的概念

2、民族形成的途径、规律、条件 <二> 、民族的发展 1、民族发展的基本因素 2、民族同化及特点 3、民族融合及特点

<三> 、民族的消亡的条件和一般规律 1、民族消亡的时间 2、民族消亡的条件

3、民族消亡的途径与一般规律 <四> 、 民族问题是一种社会现象

1、民族问题的涵义 2、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因素 <五> 、民族问题的特点及其表现 1、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

15

2、民族问题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表现

概括为6个特点:即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普遍性、敏感性、国际性特点。 四、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四:掌握民族理论,解析现实问题

第十四讲: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