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及其管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及其管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19f92fdc8d376eeaeaa31af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及其管理

一是在组织上要尽快完善县级联社的“三会”并充分发挥作用。真正建立社员(或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驾马车”并驾各驱,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内部运行机制。监事会实行垂直领导是充分发挥内部监督作用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把贷款风险解决在萌芽之前,做到事先防范。

二是认真贯彻《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尽职调查指引》要求,建立严格的授信风险垂直管理体制。设立各级授信管理部门,把授信风险管理部门与授信业务发展部门在行政的管理主线区别开来,真正从组织上达到互相制衡。将所有企业贷款 等授信业务审查都集中由信贷审查委员会集体审查,并与行长(主任)的“一票否决权”形成相互制约机制。

三是实行“三权分立”的贷款审查组织构架。按照内部管理控制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建立“信贷制度制定权”、“贷款发放执行权”和“风险贷款处置权”三权分立的贷款审查组织构架。贷审会和信贷部行使“信贷制度制定权”,负责制定、修改各项信贷政策和信贷制度,规范各项授信业务的标准和流程,并负责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信贷业务审查部行使“贷款发放执行权”,负责信贷业务的贷前调查、贷后检查、跟踪管理和贷时审查并向有权审批人做出报告。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和资产管理部门行使“风险贷款处置权”和不良贷款的清收及对形成不良贷款原因的调查和追究。 2、制度约束机制。

信用社的贷款风险管理控制要尽快实现“三个转变”,即:事后处置向事前防范转变;旧观念向新型的风险管理理念转变;人为操作向风险管理的制度化转变。制度约束机制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信贷管理及风险处置的规章制度,包括信贷工作岗位责任制、贷款的审批发放制度、贷后检查管理制度、跟踪制度、风险贷款的管理处置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建立制度的层次要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可行性。大量的实事表明,信用社更适合依靠上级管理部门制度的效应。因此,要从信用社加强行业管理的角度出发,尽快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信贷管理制度及操作程序指引,以便基层信用社和联社有章可循,可制可依。三是要尽快完善制度执行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联社监事会及监督保障部门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上级行业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保证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对违章操作的行为要采取果断措施,坚决纠正,以免事态的发展和不良后果的扩大。其次还要对管理监督不力的行为予以追究,加强各自的责任心,事业感教育,使信用社人人都有风险防范意识,促进稳健经营。 3、风险预警机制。

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水平。农村信用社应树立“内控优先”的经营思想,适当建立一套责权分明、平衡制约、规章健全、运行有序的内控机制,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要构建金融机构风险预警机制,运用科学的指标体系,量化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为各级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准确信息。为了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农村信用社和县联社的资产风险状况,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一是反映信用社信贷业务经营状况的指标体系;二是反映信用社风险状况的指标体系;三是反映信用社风险资产处置进度的指标体系。把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的事后分析,变为适时报警制度,一旦出现风险预警可以更为有效地防范和化解。 4、保险与补偿机制。

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方向是为“三农”服务,其贷款流向主要是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信贷资金。由于农业产业在我国现阶段仍是弱质行业,因而贷款的风险保障要比其他行业更低。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正推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继出现“承包大户”和“产业化基地”等新兴的市场主体,然而农业项目的生产周期较长,流动资金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特别是业主们所经营的土地属承包性质,农村房屋是临时建筑物,往往没有所有权,不能办理抵押贷款,使信贷融资成了无米之炊。虽然业主的农产品预期收益不菲,但由于农产品流动性和保管上的特殊性,也使抵押无法落实,此种情况下得不迫使农村信用社创新传统的抵押担保方式,向农业投入信贷资金,就其风险是可想而知的。为了扶植农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农村小康社会的建成,农业投入的风险由农村信用社独家承担是不尽合理的。因此,要根据农村的实际需要,适时推出农业保险的保障制度,一则保障农民的利益免受损失,二则保障农村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又有利于保护和调动信用社信贷资金真正向农业转移的积极性。

在信用社内部要充分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使信用社经营风险逐年得到化解。一是信用社经营观念必须树立以资本金为核心的业务扩张观念。按照巴赛尔协定要求,银行资本充足率需达8%以上,因而信用社信贷资产业务也不能无限制的讲求扩张,要根据资本状况适度扩张;二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按照财政部门的呆帐贷款税前扣除办法,加快核销贷款的步伐,尽快化解信贷风险。三是改呆帐准备金差额提取办法为年度法定提取呆帐准备金办法,加快风险化解进程。现行的差额提取呆帐准备金办法,具有较多的人为控制因素,多提少提的弹性较大,只要不核销呆帐,既使当年不提取准备金其呆帐准备金余额仍然足额,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信用社化解信贷风险的进程。 5、责任与奖惩机制。

信贷业务是农村信用社的主体业务,风险管理是农村信用社的立社之本,因此,要把信贷风险管理作为信用社贷款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不仅是信贷队伍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信合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了全面落实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管理责任,必须改革信用社内部分配机制,打破职工之间和信贷岗位之间分配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真正把工作业绩与奖惩挂起钩来。在信贷管理中,由于大多是可以量化的指标,因而推行绩效挂勾更具可行性。一方面要建立把贷款的发放,本息的收回和风险防范效果直接与个人收入挂勾的机制,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收入分配原则。另一方面,要建立贷款风险管理的奖励机制,对违章放款或低水平低水准放贷款造成损失的要坚决追究责任,并与决策人的经济利益直接挂勾。对抵制高风险贷款的有功人员通过核实后要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大张旗鼓地鼓励监督人员履行职责,开展工作,提高信贷资金的安全性,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