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辅导班试题笔记资料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首都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辅导班试题笔记资料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20b5bc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5

.

首都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辅导班试题笔记资料

解析

1.()是指信息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答案:短时记忆 2.认知法的语言学基础是()的转换生成理论,心理学基础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答案:乔Chomsky

3.世界上的各种语言按照其亲属关系大致分为几大语系,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和印欧语系。答案:汉藏 4.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四大环节是总体设计,教材编写,()以及测试与评估。答案:课堂教学

5.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母语会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一定的作用,这种现象叫做母语的()。答案:负迁移

6.我们通常把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语言系统称为()。中介语

7.()是驱使人们活动的动因和力量,对语言学习会产生很多影响。答案:动机

8.HSk考试的测试类别属于()测试。答案:水平 9.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的能力。答案:交际

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不变因素是指那些不被外部环境控制的音素,如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性格,语言学能等。答案:智力

..

.

五、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记忆加工可以分为信息的识记,信息的保持和信息的提取三个阶段。√

2.所谓偏误分析,就是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处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偏误产生的原因等等。X

3.首先提出“人具有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的是美国语言学家可拉申。X

4.沉默法又称“意念法”,“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在特点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运用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体系。X

5.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一般要经历理解,巩固,记忆和积累等过程。√

6.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后常常表现出积极学习的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说的“晕轮效应”。

7.僵化现象一般发生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会逐渐消失。X

8.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包括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使用的普遍方法,具体行为和技巧,以及他们的学习目的和动机。X

9.汉语作为外语教材的选用原则包括评估原则,交际性原

..

.

则,针对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X

10.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是学生,学习环境和教学内容。X

六、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过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后一样快 D.没规律 答案:A

2.人走迷宫时是通过哪种学习过程完成的()。 A.尝试—错误 B.顿语

C.形成条件作用 D.模仿 答案:A

3.研究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以揭示教育,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 B.试验法

..

.

C.观察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答案:B

4.学与教的过程从宏观上说包括5个要素,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 A.学生与教师 B.教育行政管理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答案:B

5.有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答案:A

6.下列教学模式中不属于个别化教学的是()。 A.程序教学 B.合作学习 C.适应性教学 D.独立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