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音乐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冀教版五年级音乐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2257d2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43

②随乐选择不同的方式参与律动。 ③师生随乐参与律动接龙。 3.复听全曲。

师:当你听到第一主题旋律出现时,请你做踏步拍手的律动,听到不熟悉的旋律时,请你随乐点点头。

4.听第2、3主题旋律。

① 当你听到长音或者舒展的音乐时候,请你和老师一块用一个舒展而优美的动作来表示。

② 当你听到长音或者舒展的音乐时候,请你自己用一个舒展而优美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③ 随琴哼唱第三主题旋律。 5.复听主题1旋律。

师:这段音乐与刚刚听到的哪一段音乐相同?请你用动作参与体验。 6.再听全曲。

①随图谱画一画。师:看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带劲,动作做得这么好,老师也想来表现一下,请你跟着老师画一画音乐图谱。

②请一学生随音乐在黑板上指挥音乐图谱,其余学生参与体态律动。 7.打击乐器参与随乐演奏。(三角铁、铃鼓、响板)

师:小乐器也想加入到小朋友的表演当中,请大家拿出你的乐器,看看它有几种演奏方式?老师播放音乐,请你尝试即兴随乐敲一敲。

①、随音乐即兴演奏:生评价:你觉得刚才我们演奏的效果怎样?师评价:我们应当和谐的参与演奏,要仔细聆听音乐,要随音乐进行演奏,力度要稍微弱一点。

②、组建小乐队:活动:老师当指挥,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进行短音、长音的演奏。学生随指挥的手势参与演奏。

四、介绍乐曲名。

1.师:如果要你给这首好听的音乐取个名,你会取什么名? 2.师揭示曲名,介绍演奏乐器。

《单簧管波尔卡》,因为这首音乐非常欢快好听,人们又取名为《欢乐波尔卡》。单簧管又叫黑管,是西洋木管组的一种乐器。

3.模仿演奏姿势参与表现。活动:播放音乐主题1旋律,学生随乐参与演奏姿势的模仿。 五、拓展与延伸:

师生随乐曲参与集体舞表现全曲。

33

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欢快好听的音乐波尔卡,这都是作曲家根据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些音乐元素创作出来的。由此,我们也明白了,音乐其实离我们一点也不遥远,就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去尽情的享受音乐的美妙吧!

34

《鳟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演唱,学生能够熟悉《鳟鱼》的主题旋律。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自学资料,以达到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作品。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分析,学生能够总结出歌曲的特点。

3、情感目标:学生在了解《鳟鱼》后,能够很好的把握歌曲的演唱,喜爱并有兴趣继续下节课的歌唱学习。

教学重点

1、学生学会演唱《鳟鱼》。

2、通过学习歌曲,分析音乐的调式,掌握歌曲的内容,体会音乐的情绪。 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音乐的表现手段,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 教学方法

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加大学生的参与度,运用师生交谈发、问答法、音像信号法、讨论法等,培养学生自信心,敢于表达、表现,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观察鳟鱼图片,由图片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请看图片,有没有同学知道是什么鱼?(鳟鱼,很有价值的垂钓鱼,可食用,全世界只有十多种。)

我们今天欣赏的音乐与这种鱼有关,是一首以鳟鱼来命名的音乐。有同学可能会说:“谁会去描写这种看起来并不漂亮甚至还有些凶的鱼呢?”优秀的艺术家,任何素材都可以来来创作,我们现在开始学习《鳟鱼》。

三、新课教学 1、认识舒伯特。

舒伯特(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被称为“歌曲之王”。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

35

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2、欣赏歌曲(首听)。

教师:好,下面我们请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1:小鱼太可怜了,同情那条小鱼的命运。 学生2:渔夫太可恨了,阴险、狡诈。

3、深入歌曲的内容,再次欣赏音乐的层次(第二遍聆听)。

学生1:音乐划分为两部分:第一次分明明亮,第二次声音较前者有所变化,声音边得低沉了。

学生2:音乐分为三段,第一段描写了鱼儿的自由、快乐;第二段描写了渔夫的阴险;第三段描写了渔夫把小鱼钓上钩。

教师:两位同学说的都对。《鳟鱼》这首歌曲是舒伯特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歌词取材一首浪漫诗,作者用渔夫比做当时的统治者,用小鳟鱼比作群众,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我们先来体会音乐的第一部分,请大家看画面、听音乐、谈感受。

教师:音乐听完了,请问大家对哪一乐句印象最深,能给大家哼唱出来吗?(学生哼唱) 教师:这正是音乐的主题,它的旋律明快、流畅,形象地描绘了鳟鱼在潺潺流水中遨游的情景。

反复与学生一起哼唱音乐主题并分析第一部分及两段歌词:轻松自由的音乐主题表现了天真活泼的小鳟鱼在水里快乐的嬉戏。伴奏音型活泼轻快,节奏平稳,中速,力速平和。

教师:现在我们来听音乐的第二部分,请大家注意乐曲与第一部分的区别。

在经过一个短短的低沉急促的间奏后,进入到音乐的第二部分,这段音乐表现了渔夫的冷漠与残酷。由于情绪变得暗淡、压抑,因此调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大调式转入小调式,旋律和伴奏音型紧张起来,钢琴奏出的细碎的不稳定的音符,表现了不平静的水面和作者忧心忡忡的心情。

四、学生表演

分别请两组学生上来,根据故事的情节来编排表演《鳟鱼》。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共有三个角色:渔夫、我、小鳟鱼。

表演完毕后由学生自己讨论这首歌曲的寓意,最后由教师总结。 五、小结

1、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做回顾。 2、对本节课的上课情况进行评价。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