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千人糕》教学设计 (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千人糕》教学设计 (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246bae742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3

《千人糕》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通过叙述父亲与孩子的对话,讲述了一块米糕的来历,说明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课文语言简朴浅白,家庭的对话情景亲切近人。 2.本课是二年级下学期的课文,学习语言运用的任务比相对重了,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而且,由于课文数量的减少,课文的识字写字量有所加重。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课后练习题:“借助插图,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和“我们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都经过了很多人的劳动,举个例子说一说。”都是学习表达的练习。前一个练习属于借助提示复述课文的练习,体现了“学阅读”和“学表达”的语言运用要求,需要学生经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说话表达的学习语言运用的全过程。做好学习任务分析,组织学生亲历这个学习语言运用的全过程,是达标的保障。后一个练习虽然是可以仿照课文进行说话,但学生需要具有相应的知识或了解,才能进行练习。

4.课文后“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组词的基本字是本课要学习的会认读的字,因此,可结合会认读的字的教学进行学习。 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借助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句子意思和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知道了按照要求提取文字信息、与同学交流读文后的感想体会、借

助插图和课文内容想象说话等学习要求,相关的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这些都是教学的有利条件。

2.要完成课后练习题“我们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都经过了很多人的劳动,举个例子说一说。”,学生必须具有相对应的知识或了解,这恰好是二年级学生所不知或不了解的,因此,课前进行资料的搜集是必要的。

3.“整体感知课文”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是起步学习的一个能力要求,属于难点。再加上本课用对话形式叙述,内容较难整合,故不宜要求概括到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2.默读课文,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米糕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知道一块小小的米糕来之不易。

3.能结合生活实际,如衣服、文具,仿照课文说说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4.能正确认读“糕”等15个生字新词和读记“蛋糕”等12个词语;正确认读多音字“的”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5.能正确读写“能”等9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能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能正确读写“一定”等14个词语。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糕”等15个生字新词和读记“蛋糕”等12个词语;正确认读多音字“的”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3.能正确读写“能”等9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能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能正确读写“一定”等14个词语。 教学难点:

1.默读课文,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米糕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知道一块小小的米糕来之不易。

2.能结合生活实际,如衣服、文具,仿照课文说说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教学准备:

教师:“糕”等15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词卡和词语表词语卡(字卡和词语表词语卡不注音,词卡会认读的字注音。),“能”等9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插图PPT。 学生:

1.每人一套“糕”等15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2.通过询问家人或上网搜索等方法,了解衣服或某种文具、玩具等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适当做记录。(注:在第一课时后布置。)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天吃的早餐、午餐和晚餐的东西从哪儿来的吗?(学生说)家里的家具、玩具又是从哪儿来的?(学生说)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从哪儿来的?(学生说)。同学们,我们每天吃的、用的、穿的东西,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会告诉你们了。这是一篇讲什么内容的课文?它的课题是什么呢?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1.老师板书题目:⑥千人糕(“糕”字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糕”字后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提问:同学们,你们吃过什么糕呢?(学生说)听说过千人糕吗?作者通过千人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借助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就能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和多音字“的”。 1.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