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物理复习策略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浅谈中考物理复习策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27419ffcaaedd3382c4d395

测物体的长度、物体的温度、物体的质量、压强、测大气压 测电阻、电功率、探究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探究液体的沸腾 探究冰和石蜡的熔化特点、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探究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探究物体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探究比较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等。 如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具体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① ② ③ 大头针数量/枚 10 100 200 总质量/g 一枚大头针的质量/g 此类表格可事先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设计,培养学生的表格设计能力,通过讨论和思考,掌握设计的一般规律:设计的内容包含被测对象、被测的物理量及算出的物理量,还有学会多次测量减小误差的办法。

知道这类实验的操作模式为:先测后算;知道这类实验的测量方法为间接测量法:测多算少(因为被测对象很微小,利用手边的常规测量工具是无法进行直接准确测出)。 8.应注意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学生基础差次不齐,抓基础既现实又可以产生实效。因材施教,分层次,面向全体学生。 (2)基础的强化也要以能力为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

(4)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并做好信息记录以备后用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提高能力

1. 该阶段的目的:专题复习, 精化网络;归纳迁移,强化能力 2.体现拓宽,重在提高 该阶段复习总体要求是:控制难度,体现知识的拓宽、思路的拓宽、方法的拓宽。 (1)知识拓宽

例如:电学中的滑动变阻器,探究欧姆定律;测定小灯泡的电阻;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等实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器。让同学们可以总结滑动变阻器在每个实验中的用途,深化对电学实验的理解。 例如所有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共同作用是: 保护电路;

通过改变自身电阻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而由于每个实验的不同,使滑动变阻器分别具有不同的主要作用:

◆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

◆探究欧姆定律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为了保证两端的电压不变。 ◆探究欧姆定律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从而达到多次实验探究规律的作用。 ◆测定未知电阻的大小,改变电阻两端电压,达到多次测试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的目的。

◆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而比较小灯泡亮度与电功率的关系。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关系;还可以控制电流相等,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2)思路拓宽

例:老师整理了一份器材清单,根据清单准备的器材见下图。用以下器材:(1)提出研究课题;(2)设计实验方案;(3)简述实验过程。

例如:电阻测量(课件展示) (3)方法拓宽

在复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

一题多解 一题多思 一题多变

例题:电阻R1,R2的电流强度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I--U图线如图1所示,则依图可判定R1与R2的关系 ( ) 多解:

解法1:由R=U/I可知,当I相同时,U越大,R越大,从图中也可看出R2两端电压大,即R2>R1.

解法2:由R=U/I可知,当U相同时,I越小,R越大,从图中也很容易推出. 多问

(1)若将电阻R1和R2串联后接入某电源电路,则哪个电阻两端电压大?哪个电阻消耗的功率大?

(2)若将电阻R1和R2并联后接入某电源电路,则哪个电阻 通过的电流大?相同时间内哪个电阻产生的热量多?

(3)电阻R1、R2串联后总电阻,与并联后的总电阻的图线,将分别出现在图中的哪个区域范围? 多变:

变换1:变U —I图为I—U图重新提问上述问题

变换2:变定性为定量,电阻R1、R2的I—U图线,如图所示,则当R1、R2串联时,发热功率之比为P1:P2= 。

通过改变增加题设条件,有效的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深刻性。 3 . 专题训练,全面提高

[1]以知识独立性分板块分专题复习,强化基础,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提高能力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第二阶段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物理思想的形成和物理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可进行专题复习,如“电学综合版块”、“热学综合复习”等。

例如《光》这一专题,紧紧扣住“一个热点(眼睛与 视力的矫正)、两种镜子(平面镜、凸透镜)、三类规律(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四种光路(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光路)、五个仪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这些考点,科学安排复习活动,进一步强化基础并拓展,注意物理思想的形成和物理方法的掌握

[2] 以题型为专题进行,全面强化基础,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强化提高各种能力。

通过分选择、填空、作图、实验探究、计算题专题的复习达到即强化了重点知识,又融合了知识,同时强化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并且又全面对知识的再理解记忆;还训练强化了不同题型的解题能力 [3]. 社会、物理专题

①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专题

如:烧水、做饭、炒菜等厨房问题。浴室、下河、游泳等洗澡问题。重锤线、水平仪、盐水选种、种田、机械等工农业生产问题。特别是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书包、文具、写字等学习中的问题。 ②联系社会、科技热点类专题

如航天、航空、军事科技、潜海、能量、能源、交通、环保等问题。特别是神十升空、嫦娥探月是今年热点。 ③与地理知识相关

高原反应、高山烧水、温差变化、水循环、能源分布等。 ④与体育相关的各类运动、各种防护、防阻、防滑等设计。 ⑤文学作品、谚语、广告等类专题等 4. 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2).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3)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弥补漏洞 1.要求: 纵横联系,综合补漏;

进行模拟训练,要适度适量,题型、试卷结构难度与中考相吻合。此阶段不要盲目大题量训练,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进行查漏补缺。教师要研究学生一轮、二轮复习中的易错题,寻找学生思维或知识缺陷与疏漏,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 能少,能得的分一分不能丢” (1)怎样发现漏洞

了解途径:第一、二轮复习的作业批改记录;历次测验试卷的分析;辅导答

疑过程中学生疑难问题的系统记录和整理等等

了解方法:重视采取多样化诊断方法。□学生问卷、□小纸条 、□试卷统计、 □课后、课前询问等多种方式了解缺漏情况。 (2)哪些漏洞要补 一是知识的漏洞

二是知识的综合方面的漏洞,缺少横向联系

三是学科思维能力的不足,未能真正掌握本学科独特的思维方法 四是解题规范漏洞,题目会解却不能得分、得高分 (3)高效地补上

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的精练;甚至查阅漏洞史,不惜一切代价强化 ;提醒学生及时请教老师释疑解惑

2 克服思维缺陷,培养缜密思维

中考中有一些极具迷惑性的,易做又易做错的诱人致误的物理试题,学生在解题中常犯种五错 :即看错;想错;算错;写错;抄错 。 要克服以上错误,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深刻的理解能力、严密的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

掌握解题技巧,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1)审题和解题的关系:忽略公式、规律(原理)的适用范围;忽视隐含条件(光滑、轻质);

(2)会做与得分的关系:概念不清;答案不符合实际情况(热量中水温变化); (3)求快与求准的关系:粗心大意;思维定式(熟题影响); (4)难题与易题的关系:缺乏分类讨论型 3 .应注意问题

(1)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2)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3)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4)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5)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三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6)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 第四阶段:考前调整 稳定心态

要求:自学为主,个辅为辅; 适度训练,轻装上阵 1 回归课本,重温《中考说明》

要重温错题。要题后反思。反思每一道题如何审题,怎样找切口,怎样规范答题,答案怎样形成的?达到扫清知识死角和技能补救 2 . 考前心理辅导:

注意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考试综合焦虑症或考试综合恐惧症。通常表现为焦虑、恐惧、压力感等。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