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2989e4133687e21af45a9db

35.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C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36.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 C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37.能够证明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自然科学理论是( D ) A、电磁场理论 B、原子结构学说 C、牛顿力学理论 D、相对论

38.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 D ) 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 B、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 C、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 D、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39.古诗说“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D ) A、是客观的 B、是有限的 C、是可知的 D、是相对的 4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B ) A、时间的连续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顺序性 D、时间的重复性

41.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C ) A、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B、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D、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42.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是( C ) A、历史范畴 B、经济范畴 C、物质范畴 D、阶级范畴 4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 B )

9

A、主张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44.事物的规律是( D ) A、事物之间的特殊联系 B、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C、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D、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45.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D ) 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46.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地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是说:( D ) A、时间和空间是人脑中自生的概念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47、因为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所以( C ) A、没有运动就没有物质 B、没有物质就没有运动

C、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D、运动是无限的,静止是有限的

48、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D ) 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

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 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没有宗教信仰

D、人类能生产自己必须的生活资料,动物不能 4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是( D )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B、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C、物质运动的永恒性 D、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5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C ) A、人们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政治思想工作的加强

51、客观实在性是( B ) A、运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唯一特性 C、存在的唯一特性

10

D、意识的唯一特性

52、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D ) A、相互作用构成运动 B、运动和发展引起质变 C、发展引起运动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53、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 A ) A、合乎逻辑的 B、唯心论 C、形而上学 D、诡辩论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静止是指( ADE ) A、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B、绝对不动 C、排斥运动

D、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E、事物在特定参考系中未发生位置变动

2.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实质上是( BDE )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先验论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E、贝克莱主义观点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 ABC )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运动不一定是物质的运动 E、物质不一定都在运动

4.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 ACD ) A、劳动是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B、在社会中不存在精神的现象和活动 C、物质资料的产生是社会历史的前提 D、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E、社会生活中不存在物质关系以外的其他关系 5.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ACD )

A、反映客观世界B、创造物质世界C、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D、创造理论体系 E、为自然界创造秩序

6.意识的本质是( BC )

A、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的机能C、对物质世界的反映D、观念的系统 E、人与生俱来的特性

7.下列活动属于人所独具的意识活动的有( ACE )

11

A、三思而后行B、饥不择食C、眉头一皱计上心头D、趋利避害的本能 E、预见未来

8.物体的相对静止是( ABDE )

A、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B、生命的根本条件C、物体存在与否的根本条件 D、正确理解事物多样性的条件E、正确理解绝对运动的条件 9.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需要具备的条件是指( BCE ) A、意识正确反映物质B、意识掌握群众

C、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D、是否遵循物质决定意识的原则 E、社会实践

10.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 AC E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B、客观规律不能违背,所以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D、越是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E、越是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11.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 ABCDE )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C、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

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E、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2.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的有(A、山脉河流

B、社会生产关系 C、引力场

D、城市建设规划 E、党的方针政策

1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家把原子理解为( ABCDE )A、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 B、是不变的 C、没有广延性 D、是不可分割的

E、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1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运动含义的有( BDE ) A、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 C、运动是物质位置的移动

D、运动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E、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有( BC )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运动是有条件的,静止是无条件的

12

) 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