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七章练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教育学第七章练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2a3629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b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教育学第七章习题精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德育原则是( )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3.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一做法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修养法 5.学校实现德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 ) A.思想品德课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

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6.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7.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发展的源泉是( )

A.班主任工作 B.学校教育

C.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 D.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8.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总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 )

A.共产主义接班人 B.社会主义建设者 C.好公民 D.好儿童 9德育过程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10.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向积极因素转化,教育者要提高受教育者的( )能力。 A.自我领悟能力 B.思考能力 C.思维能力 D.自我教育能力

11.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要素是( ) A.知 B.情 C.意 D.行

12.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在品德发展上施加影响,促使品德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C.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供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家长的道德水平与学生道德需求之间的矛盾

13.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种德育模式是(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4.学生对善恶美丑有了分别,说明学生具有了(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5.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体现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 B.定向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一贯性原则

16.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体现了( )

A.长善救失原则

B.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 D.疏导原则

1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8.孔子提出的“力行而近乎仁”这一观点,反映了( )的德育原则。 A.导向性 B.疏导性 C.知行统一 D.因材施教

19.“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是由( )提出来的。 A.马卡连柯 B.加里宁 C.凯洛夫 D.克鲁普斯卡娅

20.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 )原则。

A.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B.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D.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21.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22.学校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各学科教学 B.政治课 C.班主任工作 D.共青团活动

23.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运用模范人物树立典型,这是(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24.利用校园文化去影响学生,这种方法属于( ) A.榜样 B.陶冶 C.修养 D.参观 25.利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来教育学生,这属于( ) A.榜样示范性 B.说服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26.学校在走廊里挂满英雄的图片和事迹介绍,属于( ) A.陶冶法 B.榜样示范法 C.说服法 D.实际锻炼法

27.( )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A知 B.情 C.意 D.行

28.《学记》中“长善救失”体现了( ) A.循序渐进原则 B.教学相长原则

C.及时施教原则 D.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29. 当学生已懂得尊师敬学的道理但却不知该怎么做时,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是( )。

A动之以情 B 晓之以理 C导之以行 D持之以恒 30.学生对善恶美丑有了分别,说明学生具有了(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1.利用校园文化去影响学生,这种方法属于( ) A.榜样 B.陶冶 C.修养 D.参观

3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的关系是( )

A.二者之间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相互包容的关系

33.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叫做( )

A.道德行为标准 B.德育内容 C.思想教育 D.德育目标 34.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

A.社会实践 B.各科教学 C.班主任工作 D.课外活动 35.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发展的源泉是( )

A.班主任工作 B.学校教育

C.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 D.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36.德育的基础内容是( )

A.教会学生做人 B.提高学生成绩 C.热爱共产党 D.热爱祖国

37.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38.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果企图用“堵”和“压”的办法去解决,就会产生矛盾,造成反抗;用大禹治水的办法,能使学生明白事理,提高认识。这反映的基本原则是( ) A.知行统一原则

B.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C.疏导原则

D.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39.“视其所以,观其所难,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0.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思维能力,这属于( ) A.道德认知理论 B.价值体谅理论 C.社会行动理论 D.道德实践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 1.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有( )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知识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

A.学习辅导 B.生活辅导 C.择业指导 D.科技辅导 3.品德培养常用的方法有( )

A.说服 B.榜样示范 C.奖励与惩罚 D.顿悟 4.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老师问:“谁是最可爱的人呢?”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是不是最可爱的人呢?”老师说:“你热爱劳动,乐于助人,你是可爱的人,如果你能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上课积极发言,那么你也是

最可爱的人。”该老师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 ) A.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B.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D.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5.选择德育内容的基本依据有( )

A.德育目标 B.学生思想实际 C.学生身心特征 D.文化传统 6.德育教育一般包括(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法纪教育 D.道德品质教育

7.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重点具体说来应当包括或强调以下哪几方面(A.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B.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C.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D.提高人的智慧水平的教育 E.注重自主性、创造性的教育

8.运用奖励和处分应注意的要求是( )

A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B坚持严格要求 C发扬民主 D注重宣传和教育 E奖励为主,抑中带杨 9.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包括( ) 班主任工作 B社会实践活动

C课外活动 D共青团活动 E班会 10.德育教育的体谅模式的特征有( ) A坚持性善论,主张儿童是德育的主体 B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C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D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E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