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训练(五年级)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小学语文阅读训练(五年级)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2d06af4dd3383c4ba4cd208

有街可逛吗?”他兴冲冲地说:“我带你去。”

从医院走出来,他兴奋地说,他要去买件衣服,很久没有买新衣服了。这里是开发区,很荒凉,过了河才有集市。我们乘船过去,那里只有十几家商铺。他来来回回逛了好几趟,最后,他买了只烧鸡,说他弟弟最爱吃烧鸡。

准备往回走的时候;他看看手表惊呼:“下午4点了,弟弟一定醒了!”我们飞快地跑到了江边,发现一只船停在岸边。他扯开喉咙喊:“开船的呢?”旁边的老板说:“那人吃饭去了,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回来。”他很着急,我安慰他:“你弟弟醒来,护士会照顾他的。”他不听,开始脱衣服。

我惊呼:“你干吗?” “我游过去。”

“天这么冷,你会冻坏的。”

他挣脱我的手,跳进河里。那可是冬天啊! 街上的人全跑来看热闹:“有人跳河了!”

我看着河面,他把衣服、烧鸡顶在头上,一点一点地向对岸游去。直到他上岸,我才松了口气。他在对岸向我挥挥手,然后一边穿衣服一边向医院跑去。

两个小时,当我回到医院时,看到他坐在床上看着弟弟吃烧鸡。弟弟好像哭了很久,一边抽泣,一边吃烧鸡:“哥,我以为你先下车了呢。” “怎么会呢?要下车,我一定会喊你一起下的。”

弟弟点点头:“那我们什么时候下车?”他肯定地说:“明天就到了。”

我转过头,泪流满面。这路真长,火车一坐就是6年,也许,还要坐很多年??

1.“火车六年不到站”这一题目好不好?为什么?

2.文章重点描写了哥哥担心弟弟醒来,着急赶回医院的情形。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作描写,一次填写在横线上。

惊呼 → → 脱衣服 → → 向对岸游去 →

3.文中两次写到弟弟和哥哥的对话,试分析第二次对话描写的作用。

4.对本文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线索明析,情节简单。

B. 本文运用了对话、动作等描写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感人。 C. 文中的哥哥非常善良,富有责任感,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D. 本文通过刻画哥哥这个人物,赞美了不离不弃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真诚、善良等美好品

德。

22.示例:①原标题好,因为对弟弟的照顾并未完结,强调这种责任的持久性,突出了哥哥对弟弟的手足深情和高度的责任感。②改后的题好,突出了哥哥6年如一日付出的艰辛,强调“不容易”,难能可贵。(答①好,3分;答②好,2分。开放题。共3分)

23.(3分)飞快地往回跑(或“跑”,或“扯开喉咙喊”) 跳进河里(或“跳”) 一边穿衣服一边向医院跑去(或“跑”)

24.内容上表现出哥哥对弟弟的悉心呵护,不离不弃,突出人物品质,使文章主题更鲜明;结构上与前文第一次对话相呼应(或前后照应)。(答对两点即给满分;答对其中一点,理由充足,表达流畅也得满分)

25.A(第一人称,“我”是“哥哥”行为的叙述者、见证人)

(一) 重要电话

卡秋莎胆子小得不得了,晚上妈妈上医院值班,她不敢独自一人待在家里,就逃到小伙伴莲诺奇卡家去过夜。妈妈拿那她没有办法。 可是有一天晚上,妈妈却对卡秋莎说:

“今天我要值班,有一个电话要来,非常重要!你可得注意了。”

妈妈是个医生,常常接到病人的电话,卡秋莎明白这些电话的重要性。

妈妈走了,卡秋莎拿起书,边看边等,隔一会儿就望望那架电话机。她想,重要电话马上就会打来的。可是,电话铃老是不响,卡秋莎心里开始着急了。 突然,电话铃响了起来,她兴奋地拿起听筒:“喂……” “喂,你们是汽车厂吗?”听筒里说。

“不是的!”卡秋莎懊丧地回答,搁下听筒。

她心里巴望电话铃再响起来,听完重要电话,就通知妈妈,然后逃到莲诺奇卡家里去。但是,电话铃又沉默起来。

从什么地方,传来了时高时低的讲话声。她心里发毛,跑向窗口,仔细察看了窗台、窗框、窗帘架子,什么都好好的,没有什么人。

“哦,是楼上人家的收音机!”她猛然醒悟过来,暗自好笑。

忽然,似乎听到老鼠在抓东西,她吓白了脸。可仔细一听,听清楚了,是邮递员把什么投进了信箱。

过了一会儿,卡秋莎又觉得,确实有老鼠在抓什么东西。

“奇怪,老鼠怎么会跑到天花板上头去了呢?”她思索着,紧张地竖起耳朵,“哦,是华尔兹!”她听到远远传来的乐曲声,刚才的响声,原来是人家在跳舞的磨蹭声。 平静没多久,又像听到地板响了一下,她打了个冷战,屏住呼吸去听?? 卡秋莎又害怕又发愁,她想马上离开。可是不行,不能走! 重要电话还没有来啊!

她用力关上房门,锁起来,再加一条链子。

她躺在沙发上,盖上线毯,拼命想着小说里、电影里那些勇敢的人们。 想着想着,她睡着了。

梦中,电话铃声大作。卡秋莎睁开眼睛。 电话铃确实在响,天却完全亮了。 她赶紧拿起电话筒。

“卡秋莎,”是妈妈的声音,“没有逃到莲诺奇卡家去吧?” “没有,妈妈,我没有逃。” “是个勇敢的好孩子,祝贺你!” “但是重要电话一直没有来呀。”

“怎么会呢?”妈妈笑了,“我打的这个电话,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电话啊! ”

1.“完全”这个词是由“完”和“全”两个近义字组成的。下面三组词语中,由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一组是( ) A.上下 高低 醒悟 思索 B.察看 醒悟 磨蹭 独自 C.懊丧 东西 来回 思索

2.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运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因为她想出去,所以忍住了。 B.如果她想出去,就忍住了。 C.虽然她相处了,但是忍住了。 D.要是她想出去,就忍住了。

3.阅读第1、4、6、8自然段应该分别用什么语气?

4.卡秋莎害怕一个人晚上在屋中,但为什么这一晚她却没有逃到伙伴家中呢?试着用“因为??所以??”写两句话来回答。

5.文章第5自然段中卡秋莎“隔一会儿就望望那架电话机”,其真正的原因是( ) A.她今天晚上和同学约好了要通电话。

B.卡秋莎十分害怕,想快点接到电话,尽快通知妈妈,然后躲到伙伴家。 C.她想快点接到电话,才好无忧地入睡。 D.她怕电话什么时候突然响了,吓了自己。

6.重要电话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但包含着许多意义,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包含了妈妈对卡秋莎的爱。

B.知道了卡秋莎没有逃到小伙伴家。 C.证明了卡秋莎成为了一个勇敢的人。 D.证明喀秋莎遵守诺言,没有失信。

1、B 2、C

3、第一自然段应读出忧愁的语气;第4自然段应读出稳重的语气;第6自然段应读出兴奋而急切的语气;第8自然段应读出懊丧的语气。 4、卡秋莎晚上一个人在家中很害怕,但因为妈妈让她在家等一个重要电话,她知道电话的重要性,所以卡秋莎还是一个人在家中过夜。 5、B 6、AC

永不凋谢的玫瑰

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 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正在旁边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地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 小女孩害羞地说。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培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是啊,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布不正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吗?

1、读懂词语: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成语的意思。(2分)

赞不绝口:_____________ 径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梳理情节:用心读读①一⑥自然段,用一、二句话概括苏霍姆林斯基记录的故事。(2分)

3、读中品味:

(1)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要把玫瑰花送给小女孩的妈妈呢?文章第⑥自然段的横线上可以填上这样一句话:(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