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史的收获与感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中国古代经济史的收获与感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2e4e6eb856a561252d36fc0

势。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不紧急决定着人口的增长也决定着人口的流动。生产力水平提高,能够生产更多的物质产品,中国人“多子多福”的思想,则会是人口增加,尤其是清代“摊丁入亩”之后,人头税的废除,人口的增幅急剧增大;另一个方面,生产力上升,扩大了人们的种植范围,铁农具,牛耕使得耕作的范围向南移(当然产生人口南移还有其它原因,诸如政治原因等),人也向南移。自唐代中后期以后,全国的经济中心就在南方。其迁移的根本原因也就是人口的增长超过了当地的经济承载力。

中国传统农业经济方式以家庭为单位。最典型的就是“男耕女织”,即农业生产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主要依靠最简单的再生产来维持生计发展庭院经济。我认为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具有以下的几点特征:首先,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其次,中国古代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然后,古代时期耕织结合;最后兴修水利工程,减少自然灾害对于生产的影响。

(三)关于农业经济

传统农业即是自然状态下,人们依靠经验进行的以自给自足为目的的农业。现代农业指在现今的技术条件下,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从事规模化经营的商业化农业。中国传统农业在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中经历了几千年,这其中原因诸多。第一:政策的偏颇。建国以来我国的政策偏向工业生产,工业和农业发展不平衡,对农业的投入少使得农业发展滞后。第二,缺乏有力的工业的支持。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的实

践表明,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工业的现代化,工业对于农业的支持必不可少。工业反哺农业的实践过程中,农业投入在不断地提高,这无形之中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使得农业现代化地步伐变缓。第三,农民普遍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农民才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其受教育成都影响现代化进程。第四,强调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种植业使得中国传统农业的结构趋向单一,基础显得薄弱。其他还有人们对于农业的心态,看不起农业等都影响农业现代化。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在奴隶社会时期体现为“井田制”,将土地划分为井田,奴隶主驱使奴隶耕作的一种制度,此时土地具有公有性。之后,形成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国家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其主要的趋势是土地越来越集中在豪强地主的手中,中国历史上的革命很多都是由于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从而使得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而引发革命。如今我国的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具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由此,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一个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这大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目前,我国正在全方位地推进土地流转制度,在保持集体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出卖对土地的使用权以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利用,这些都需要对于中国经济思想进行总结,根据中国的实际而形成的结果。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由于生产力水平低,加上“食之者众,生之

者寡”等思想的影响,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特别是当一个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通常采取的是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来维持社会的稳定;之后便通过各种手段,征收苛捐杂税,特别是对土地和人头的征税。例如唐朝“两税法”的实行,将税种基本合为两大税,人头税和土地税,各种税使得农民农业生产收入普遍很低。直到清王朝“摊丁入亩”政策的实行,废除人头税,这也是使得清代的人口暴增的原因之一;接着,当土地过度的集中,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过于激化,引发革命;最后,在新的王朝中重新分得或开垦土地。当然,在农业发展的历史中,封建的统治者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① 政府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明君通常不误农事,不违农时。 ② 古代修筑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像都江堰“无坝引水”就是充分发挥智慧的表现。

③ 积极地推广新技术和新工具,像铁犁、曲辕犁等对于开发新的耕地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是,封建的沉重的税役负担极大地削弱了农民的积极性,再加上,封建统治者的思想的专制,八股制度的推行也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创造力,使得新工具的发明、创造,相对滞后,阻碍了农业发展。

(四)关于中国古代工商业

中国古代工商业虽然还是得到了一些发展,行会、会馆等出现,但也只是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业经济的附庸。它的发展受限制与农业

的发展,根据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当一个朝代的农业特别发达,那么它的工商业也相应的比较发达。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社会形式 大体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统一的官营手工业“工商食官”,另一类是独立的私营手工业,再一类是农工合一的家庭手工业。中国古代交换也经历从物物交换,到以金银为固定货币,再到纸币的过程。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具有其历史的特点:1.官办性,是指商业的发展离不开官府,政府对于经济的管制作用明显,一切重要的工商业都是由政府垄断,像盐铁;2.商品贸易对象具有时代性,春秋战国时期,以盐铁为主,唐朝以茶叶为主,到了明清以丝绸为主;3.生产不具有可扩大性,官办工商业的目的是为了供给更多的奢侈品和军需物品给统治阶级,而不是为了消费,不是为社会生产服务的。

当然,古代工商业发展缓慢的原因除了官办为主这个原因外,还可以从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统治的基础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层层人身依附关系为基础 ”,它排斥生产力的社会化发展,排斥手工业生产和商品交关系的发展,要清末逐渐的形成了工商业立国的经济思想;来自农业的排斥,“小农经济乃是国内市场萎缩和商品经济以及资本主义不能发展的主要原因”[3],“ 小农制经济的长期存在,是中国社会经济长期处于发展迟滞状态的一个总根源”[4]。

(五)关于古代经济结构

我国古代的经济结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为辅的经济结构。世界的人均耕地面积为4.8亩,中国人只有1.3亩,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