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宀”部字与古代居住文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宀”部字与古代居住文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2e5c0594028915f814dc27e

“宀”部字与古代居住文化

摘要:本文由记录中国古代人民建筑形式与居住方式的宀部字入手,主要通过《说文解字》等文献研究宀部字的意义与总体特征,继而结合古代社会生活习俗以及建筑特征,梳理中国古代居住文化的发展脉络,分别从古代建筑和人与居所的关系两个方面,揭开中国古代居住文化的奥秘。

关键词:宀部字、居住文化、古建筑

“宀”,俗称“宝盖头”,甲骨文写作。原是房屋的形象,上象屋盖,

旁像墙壁。许慎《说文解字》:“宀,交覆深屋也。象形。凡宀之属皆从宀”。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者屋四注,东西与南北皆交覆也。有堂有室是为深屋”。由此我们可知,从“宀”的字,一般都与房屋、居住有关。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最基本载体,“它所传达的概念及其体系并不是对客观世界摄影式的纯客观描绘,而是反映了使用这种语言文字的民族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和感受。而这种主观认识和感受又是受该民族的物质生存条件及社会文化背景制约的。”[1]因此,以宀部字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能够探索中国古代人民的建筑形式与居住方式的发展与变迁。

一、《说文解字》与宀部字

《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科学地、系统系分析字形、解释字义、考究字源的字典。它是我国第一部形成体系按照部首形体而编排的字书,它侧重于字义之间的关联性,它的核心旨要对字义的分类解说。那么在这里,我们以《说文解字》之中的宀部字为研究对象,简析宀部字的意义。

《说文解字·宀部》总共收录了71个字。 宀部:家:居也。从宀,豭省声。 宀部:宅:所托也。从宀乇声。

宀部:室:实也。从宀从至。至,所止也。 宀部:宣:天子宣室也。从宀

宀部:向:北出牖也。从宀从口。《诗》曰:“塞向墐户。” 宀部:宧:养也。室之东北隅,食所居。从宀 宀部:奥:宛也。室之西南隅。从宀

1

宀部:宛:屈草自覆也。从宀夗声。 宀部:宸:屋宇也。从宀辰声。

宀部:宇:屋边也。从宀于声。《易》曰:“上栋下宇。” 宀部:寷:大屋也。从宀丰声。《易》曰:“寷其屋。” 宀部:寏:周垣也。从宀奂声。 宀部:宏:屋深响也。从宀厷声。 宀部:宖:屋响也。从宀弘声。 宀部:寪:屋皃。从宀为声。 宀部:?:屋??也。从宀康声。 宀部:?:?也。从宀良声。音良。 宀部:宬:屋所容受也。从宀成声。

宀部:寍:安也。从宀,心在皿上。人之饮食器,所以安人。 宀部:定:安也。从宀从正。 宀部:寔:止也。从宀是声。 宀部:安:静也。从女在宀下。 宀部:宓:安也。从宀必声。 宀部:?:静也。从宀契声。 宀部:宴:安也。从宀妟声。 宀部:察:覆也。从宀、祭。 宀部:寴:至也。从宀亲声。

宀部:完:全也。从宀元声。古文以为宽字。 宀部:富:备也。一曰厚也。从宀畐声。 宀部:实:富也。从宀从贯。贯,货贝也。 宀部:容:盛也。从宀、谷。

宀部:宂:?也。从宀,人在屋下,无田事。《周书》曰:“宫中之穴食。”

宀部:宝:珍也。从宀从王从贝,缶声。 宀部:宭:羣居也。从宀君声。 宀部:宦:仕也。从宀从臣。

宀部:宰:辠人在屋下执事者。从宀从辛。辛,辠也。

宀部:守:守官也。从宀从寸。寺府之事者。从寸。寸,法度也。 宀部:宠:尊居也。从宀龙声。 宀部:宥:宽也。从宀有声。

宀部:宐:所安也。从宀之下,一之上,多省声。 宀部:写:置物也。从宀舄声。

2

宀部:宵:夜也。从宀,宀下冥也;肖声。 宀部:宿:止也。从宀 宀部:实:卧也。从宀钅声鲞。 宀部:宽:屋宽大也。从宀萈声。 宀部:寁:居之速也。从宀疌声。

宀部:寡:少也。从宀从颁。颁,分赋也,故为少。 宀部:客:寄也。从宀各声。 宀部:寄:托也。从宀奇声。 宀部:寓:寄也。从宀禺声。 宀部:寠:无礼居也。从宀娄声。

宀部:?:贫病也。从宀久声。《诗》曰:“茕茕在?。” 宀部:寒:冻也。从人在宀下,以茻荐覆之,下有仌。 宀部:害:伤也。从宀从口。宀、口,言从家起也。丯声。 宀部:宄:奸也。外为盗,内为宄。从宀九声。读若轨。 宀部:?:塞也。从宀

宀部:宕:过也。一曰洞屋。从宀,砀省声。汝南项有宕乡。 宀部:宋:居也。从宀从木。读若送。 宀部:宗:尊祖庙也。从宀从示。 宀部:宔:宗庙宔祏。从宀主声。 宀部:宙:舟舆所极覆也。从宀由声。 宀部:置:置也。从宀眞声。

宀部:寰:王者封畿内县也。从宀瞏声。 宀部:寀:同地为寀。从宀采声。

从其中可以看出,宀部字分有释“居也”、“讬也”、“静也”、“安也”四类[2]。此四类意义的汉字,皆与居住文化有关。因此,宀部字与中国古代居住文化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能够作为研究的对象。

二、宀部字与古代建筑

(一)从宀部字看古代的建筑发展历程

古籍文献中已有记载了先民的居住是从山洞到地面建筑的句子,我们也知道远古先民的生产水平低下,他们一开始只能居住在洞穴之中。《说文·宀部》中对“宕”的记载就是一个很好的解释。《说文 · 宀部》宕下云 :“宕,过也。一曰洞屋。”,“宕”的甲骨文很像一个依靠山崖的洞穴。远古时代的人类不会建造房屋,因此只能选择这种天然的山洞栖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在长时间和大自然斗争中逐渐学会了在地面上建造房屋居住。

人类走出山洞在地面上建造房屋,“宀”字就是这类居室出现的证据。“宀”

3

字甲骨文写作,像一个“人”字形屋顶的建筑。可以清楚地看到是屋子侧面

的样子。据半坡村仰韶房屋遗址复原,乃在原形基础上建墙,墙上覆圆锥形屋顶,屋顶开有通窗孔,下有门。这样设计出的房子与中国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也相适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一方面,冬季可以最大面积接受阳光照射,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夏季也有很好的通风作用 ;另一方面,便于雨雪天雨水流向地面,减少对房屋的侵蚀。当人类定居后,从事农业生产时,便有了“家”字。《说文 ·宀部》家下云 :“家,凥也。从宀,豭省声。”对这个字的理解大家说法不一,我们看家的甲骨文写作 ,宀下 的“豭”不同与“豕”字,在猪的腹部加了一短横,表示公猪,其后书写趋简,渐与“豕”相混。但为什么是豕而不是牛、羊、马呢?因为猪不同于牛、羊、马可以远距离放牧,而且猪具有生长快,成熟能力强的特点,适宜家畜,所以由这些特点派生出了“家庭”的意思。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的建筑水平也有了更高的发展,我们看寷、宖、宏在《说文 ·宀部》中的解释。“寷,大屋也。”,“宖,屋响也。”,“宏,屋也。”这些字都表示出了房屋深大,而且还产生了洪亮的声音,这也说明古人在居住上住家由起初的保温御寒基本需求上升到要求宽敞舒适的地步了。宀部下“宔”和“宗”这两个字与祭祀有关。《说文 ·宀部》:“宔,宗庙宔祏也。”,“宗,尊祖庙也。”其字本义表示供奉祖先神位的房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祖庙、宗庙。这两个字反映出了古代血缘关系和家族思想,同时也表明了先民除了追求物质上的需要,也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了。通过以上对建筑有关字的考释,大致可以对古代建筑发展勾勒出如下历程 :洞居—地面居住、家的产生—追求宽敞舒适的居住环境—宗庙祭祀房屋的出现,追求精神的需要。 (二)、从宀部字看与建筑相关的辅助部件及空间位置 1、从宀部字看与建筑相关的辅助部件

有了房屋自然也就有窗户。《说文·宀部》“:向,北出牗也。”,再看“向”甲骨文写作 ,从直观上看像一堵房屋的墙上有扇窗户,因此“向”表示房屋北墙上开的窗户。再看“宇、宸、寪”在《说文·宀部》中的解释。“宇,屋边也。”,“宸,屋宇也”,“寪,屋皃。”这三个字都表示“屋檐”的意思。上古时期部分房屋是没有屋檐的,如我们熟知的半坡方形房屋,这类房屋一般经不起风雨侵蚀。而有屋檐的房子则可以起到很好的排水作用,保证了房屋的寿命。《说文 · 宀部》:“宋,凥也。”考察“宋”的古文字体,甲骨文写作,上面像屋顶和两侧的墙壁,下面的“木”字立在屋顶下,像支撑房屋的楹柱之形。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房屋的建造还得需要栋梁的支撑,同时需要一些辅助部件才能延长其寿命。

2、从宀部字看与建筑相关的空间位置

《说文 ·宀部》中有些字表示房屋的空间位置。《说文 ·宀部》:“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