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感的实践与探究- 上海市嘉定区普通小学 http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培养小学生数感的实践与探究- 上海市嘉定区普通小学 http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2fac7d46529647d2628524a

“我与二期课改同行”征文

把教室模拟成“小小商店”,小学生推荐出“柜台经理”“收银员”“售货员”的人选,其余的学生做“顾客”。此外还让学生了解社会中有哪些促销手段,在“小小商店”中进行展示。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在每个柜台前各组成员都各自为政,“推销”自己的“商品”,有的学生还用“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口号来招揽“顾客”,学生拿出准备的纸币去争先购买,个个都显得很有经济头脑,很有经济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既加深认识了人民币,也巩固了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更可贵的是加强了综合能力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金融、商业、科技等行业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数感。

二、在数的运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标准》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复杂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结合具体的问

36

题选择恰当的算法,能增强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有21个同学到公园游玩,每条船最多可乘5人,至少需要租几条船?怎样乘船最合理?”学生通过计算21除以5等于4余1,在这个实际问题中,学生体会到商4和余1表示什么意思,从而得出必须用5条船才可以,然而这只是一种解决的方法,我们通过讨论得出:还可以3条船上各乘5个人,另外2条船上各乘3人;或1条船上乘5人,4条船上各乘4人等多种方案。学生在探索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切实了解了计算的意义和如何运用计算的结果。又如:我教“平均数应用题”时,出了一题:五年级5班的植树情况如下表:

人数 棵/人 求平均每个同学植树多少棵?

2 5 0 120 8 6 4 15

普通学报 第46期

有位同学未加思考就认为是(12+8+6+4)÷(5+20+10+5)=0.75棵。我让他们想一想,这个答案怎么样?很快有学生举手说:“不对,根据表中我们可以知道最多的5人平均每人植了12棵,最少的也要平均每人植了4棵,答案应在4—12之间,所以0.75肯定是错的。听了这位同学的分析,其他同学纷纷点头,这就是数感在起作用。这样有意识的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减少了计算过程的盲目性又增强了数感。

三、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1、通过课堂中的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背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实践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才能使学生真正感悟数学知识,建立数感。如:我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设计了以下操作活动:(1)称一称:学生动手称桔子(1千克)、盐(500克,2袋),

37

洗衣粉(250克,4袋)。(2)数一数:1千克桔子有几个?1千克盐有几袋?1千克洗衣粉有几袋?(3)掂一掂:用手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有多重,可组内交换物品,闭上眼睛体会1千克到底有多重。(4)找一找:每组学生在老师准备好的三个外形一样而重量不一样的盒子里,找出重1千克的盒子。通过以上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触摸”了数学知识,体验到1千克的实际重量,获得了亲身感受,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了1千克份量有多重,从而利用这种直接经验去测量其他物品的重量,培养了学生的数感,为将来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又如:学了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的认识后,我引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图形剪一剪、拼一拼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再和同学们一起拿出了铅画纸,大家剪一剪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并量一量算一算你剪的这些图形的面积大小是多少。

2、通过课外的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我与二期课改同行”征文

小学数学中许多知识的产生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通过提供材料、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体会已有知识的不足和新知识产生的必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在寒暑假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动手实践中培养了数感。有:“珠算的研究”,“对航空知识的研究”“F1比赛和圆周长的探,究”,“家用玻璃的小调查”,同学们不仅认真思考,还从网上搜集资料,动手测量、绘画,制作了一张张内容充实、排版美观、体现个人智慧的《探究小报》,每次活动以后,同学们都写好了“学生的体会”,“家长根据孩子所做的实践活动的点评”,还有老师的“实践活动的总结”。通过一系列实践探究活动,同学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了数学,找到了乐趣,找到了数感,体会到了“研究者”的兴奋感、成功感。

3、用好《数学成长记录本》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每位同学自己准备一本硬面抄,基本上每星期根据所学内容布置一

38

次“观察作业”,如:“一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的物品,你想到了什么?”有的同学就写道:“我们的校门拉出来就是平行四边形,我想它肯定利用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点。”又有同学写道:“我看到梯子是梯形的,它很平稳,我想人踩上去就不会变形,就不会摔下来了。”有同学写道:“我们家的晾衣架是平行四边形的,晾衣服时张开来,收衣服时就合拢,我想这很方便的。”又有同学写道:“我家里放酒的架子是菱形的,看上去很美观的,我想设计的工人叔叔真聪明啊。” 又如:请你画一画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画得越多越好。又如:请你统计下个星期的气温变化情况,统计五年级的男女生人数,统计20分钟里校门口的车流量等等。我又请同学们搜集了中外数学家的故事等。有家长反映孩子回到家转来转去数物品的个数、做登记,问他干什么,他说:“这是统计,可有用啦!”又有家长反映,以前孩子整天玩耍或看电视,现在孩子放学回来就围着我问这问那。例

普通学报 第46期

如,“太阳升起来时是几点钟?”“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怎么个数法?”“妈,量一下你的身高,看比我高多少。”有的家长说,以前的孩子一回家就埋头做作业,现在的孩子才上几天学怎么就能问那么多的问题。坚持记录好记录本,对于培养数感是很有帮助。

四、在大胆猜想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只要数学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发明过程的话,那么,就应该让合情的猜测占有适当的位置。可见,在教学中让学生大胆猜测、假设,提出一些预见性的想法,实现对事物瞬间的顿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数感。如学习“比一比”时,我准备了一袋棉花糖和一袋花生糖(花生糖多2粒),让学生猜猜哪一种糖的粒数多?有的说棉花糖,有的说花生糖,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中一个学生说:棉花糖看上去大(指体积),但不一定比花生糖多,一麻袋棉花就没有一麻袋大米重。这种联系自己生

39

活实际的猜想,确实难能可贵,也闪现了学生数感意识的光芒。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数学猜想能获得更多的数学发现的机会,有利于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引导学生猜想对于培养他们的数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在学梯形公式时,我让学生猜想求连续几个自然数的和的公式,也可猜想堆成梯形状的木条总数的公式。又如我让学生猜想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我还让学生猜想“什么是循环小数?”请试着写写看。

总之,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和重视的理念,这一理念已逐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关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究,我们班学生的数感明显增强,在估测能力和计算能力上优于其他班,对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他们能去思考、探索、争论,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向前跨了一大步,他们都越来越喜欢数学,越来越感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广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