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感的实践与探究- 上海市嘉定区普通小学 http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培养小学生数感的实践与探究- 上海市嘉定区普通小学 http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2fac7d46529647d2628524a

“我与二期课改同行”征文

然而,面临着一课时展示给我们的只有简单的一页或两页纸,几行描述性的文字而开展课堂教学。这确实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将会面临许多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努力,相信再大的困难也将会迎刃而解。

一、自然(牛津)教材实施中的困难。

相对老教材,新教材淡化了对知识的强调,更注重科学素质的培养,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注重学生自己动手,自己体验,自己感悟。因此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二期课改精神,我们的课堂实践不仅需要学生主动学习,更需要教师努力创新,根据学生的需要,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和氛围。我们在教学遇到的困难也正由此而出。

1、难以把握教材,不知从何入手。

与以前的老教材比较,新教材的教学目标、课堂组织形式等等会有很大的不同,就教学目标而言,新教材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能力的不同,分

52

层次地制定教学目标,如第一单元《你和我》的教学目标是“使大多数儿童能通过观察、比较和测量等方式分辨人与人之间外在的差异;能用口述或绘图的方式交流其认识;能指出身体主要部分的位置及名称,了解感觉器官的主要功能。某些儿童不会有这么多进步,但是他们应能发现人与人之间明显区别和找出其身体的主要部分位置。”这样,如何兼顾全体学生的教学问题就摆在眼前。再如《天气变化》,教材内容为同一地点的不同天气的情况,似乎学生翻翻课文,几分钟内就解决了,到底该怎样去组织教学,让学生既感兴趣,有能感悟并动手实践呢? 2、难以把握课堂纪律。 由于牛津教材是引进的英国教材而后改编的,虽然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加以微调,但保持了原版教材的框架、内容和基本风格。教学全面兼顾知识、能力、态度和情感;强调如何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开放性、合作性是这套教材的特色,翻开自然(牛津上海

普通学报 第46期

版)这套教材,就会发现许多课的教学都是围绕开放教学设计的,无论是第一册的《形形色色的植物》、《秋天》、《冬天》,第二册的《春天》、《夏天》、《植物的生活》,还是第三册《动植物的栖息地》,就要把学生带到校园里、田园之中。这样教师的组织工作就会很麻烦,很难把握课堂纪律。再则,合作学习与交流讨论对与一个40人左右的大班来说很难维持课堂教学的秩序。这犹如一把双刃剑,要引导学生观察与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陶冶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加深对自然事物及其现象的理解,必须通过开放教学才能较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会表达,能合作,必须要给予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那么在这段空间和时间里学生的自觉性就会成问题。如果有英国那样十几、二十几个人的小班化教学,也许就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与指导了(我总喜欢把他们的教学比作母鸡带小鸡的模式)。 3、小组学习的流于形式。 4、教学活动形式的单一。

53

5、缺乏耐心倾听,从中开展讨论的习惯。

6、缺乏形成学生探究习惯和基本能力的条件。

二、自然(牛津上海版)的教学策略

牛津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教材只不过提供了一点素材,然后需要教师付出创造性的劳动,让学生乐于探究科学,学习科学知识。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处理教材。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可以对教材内容顺序进行重新排列,或进行适当的删减、补增或者替换。学会选择核心内容探究,保证探究时间和空间。备课中要认真钻研各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尽可能多地提供丰富多彩的学具,利用直接和间接观察、体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中学习,课堂上猜谜语、讲故事、比本领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不断感到自然课新鲜有趣,提高知识的吸收率,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

“我与二期课改同行”征文

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兴趣。 2、建立有序、和谐的课堂环境,把握好学习的焦虑度。创设宽松环境,建立和谐、平等的合作关系。课堂中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因为教师永远是学生心中的一盏明灯,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关注之下,老师如果给予他们爱的信息,他们的心中便会升腾起一种特殊的感受——自信。长此以往会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力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习惯和能力。

4、创设情景,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5、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活动,探究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1)在自然中学。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认识各种动植物,了解季节的变化等,按照过去的教法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观看图片、录像,让学生有所了解就可以了。其实

54

这样是违背了自然课的本意。这部分内容就应该尽可能组织学生在室外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当然,每项内容都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是不现实的,但作为自然教师就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尽可能地利用身边的环境。如:校园里的生物资源等。 (2)室外观察和室内观察的并重。由于过去的教学基本都在课内进行,更多地则是强调如何观察好实验,随着二期课改《自然》(上海牛津版)教材的使用,如何作好室外观察应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与过去的观察实验相比较,观察的针对性更强了。在观察前让学生明确本次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达到什么目的,该让学生明确;另外,还应强调观察的细致和耐心,因为只有细致和耐心,才能注意到事物的本质,有所收获。(蜗牛、太阳花)。

6、含而不露,延时评价,适当点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足球裁判)。

对于新教材,如果教师仍然按以前的教学思路由教师自己收集信息

普通学报 第46期

组织教学,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参与教学,这样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习欲望就会受到抑制,无法实现学生的主动求知。所以,作为教师就应结合牛津教材的特点,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认知特点,引导学生主题式探究学习。即确定研究的课题,课前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去观察收集相关的信息,在课内进行交流、实验、发现,从而达到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植物)首先,“问题是教学的关键”,“探”什么,有没有兴趣“探”,就要看问题的提出了,好的问题能给学生的思维以方向和动力。通常,教学中的问题是由教师提出的,这并非不可。但问题若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则更能贴近学生的思维实际,更能激起学生探求的欲望。有了“探”的欲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会很高,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又都积极参加这种学习活动,通过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讨论,并由浅入深地做出解释让学生去学会认识事物

55

的基本方法。答,进一步加深了对物体的认识,获得了自主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其次“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讨”就是在锻炼人的思维,体现和促进人的思维活动。通过讨论能体现出课堂内主体和客体间的相互作用,主体群体各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师生

间的相互作用,中介材料

与客体和主体间的相互作用,主体个体的思维和

语言间的相互作用,内部

语言和外部语言间的相互作用等等。再则,“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教师“领进门”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却又是在不知不觉中微妙地起作用的。在一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表现在:选择和设计实物教材,记录上课时发生的情况,选择设计的实物教材须顾及下次课的概念。教师的另一个作用是去挑起矛盾,去帮助儿童发觉矛盾,并要求儿童们去解决这些矛盾,既不要去裁决儿童们的议论,也不要给予他们答案,也不给他们作解释。教师的作用是非常敏锐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