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知识点讲义:文言阅读(17份) 通用12新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知识点讲义:文言阅读(17份) 通用12新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3384a9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3d

三、【与】

(一)介词。

) .和,跟,同。后面跟宾语构成介宾短语来修饰谓语。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给,替,为。

①去时里正与裹头(《兵车行》) (二)连词。和,跟,同。表并列关系。 ①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三)动词。 ).给予,授予。

①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 ).结交,亲附。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对付。

①庞暖易与耳。[(选自《陈亮集》):翻译“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译文:诸

葛亮不敢据守渭水,这容易

对付了。] ).参加,参与。

①蹇叔之子与师。(《蹇叔哭师》) ).赞许,同意。

①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四)通假。通“欤”。句末语气助词,表示感叹或疑问的语气。 ①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 ①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与其坐着等待村庄的毁灭,哪如起来拯

救它呢?]

[巩固练习]

、秦伯说,与郑人盟。[介词“和、跟、同”]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连词“和、跟、同”。即使没有四方的忧患,但能谋善断的文臣和勇猛善战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以(供)选择。]

、相如闻,不肯与会。[介词“和、跟、同”]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动词“结交、亲附”]

、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句末语气助词,同“欤”。同别的国家结下怨仇,然后心

里才痛快吗?]

、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勾践灭吴》)[动词“给予、授予”。译文:

一胎

生了三个孩子,由官家给配备乳母;一胎生了两个孩子,由官家供给口粮。饩,音ì]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动词“赞许、同意”]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动词“结交、亲附”]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动词“给予、授予”]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句末语气助词,同“欤”。大王的最大心愿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介词“和、跟、同”]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介词“和、跟、同”。佣:被雇佣]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连词“和、跟、同”。其:代指获得

的土地。其实:获得的土地实际上的

数量。]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连词“和、跟、同”。]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通“欤”。句末语气

助词,表示感叹或疑问的语

气。]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孰与”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

哪一个……”。“少长”为偏义复词,偏“长”]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孰与”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

比较,哪一

个……”]

、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柳宗元《童区寄传》)[“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

译为:“哪如”“与其……哪

如……”]

【高考实战】

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但古人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多了一次失败,就多了一次教训;多了一次挫折,就多了一次经验。没有失败和挫折的人,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快乐学习并不是说一味的笑,而是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快乐方式把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大脑里。因为快乐学习是没有什么大的压力的,人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会表现得更好。青春的执迷和坚持会撑起你的整个世界,愿你做自己生命中的船长,在属于你的海洋中一帆风顺,珍惜生命并感受生活的真谛! 老师知道你的字可以写得更漂亮一些的,对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学习必须与实干相结合,学习,就要有灵魂,有精神和有热情,它们支持着你的全部!灵魂,认识到自我存在,认识到你该做的是什么;精神,让你不倒下,让你坚强,让你不畏困难强敌;热情,就是时刻提醒你,终点就在不远方,只要努力便会成功的声音,他是灵魂与精神的养料,它是力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