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概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民俗学概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34ef22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1

二、结婚仪礼程式

(一)相亲、定婚阶段:媒、帖、聘的含义;☆媒人、“媒官”,“下帖”,“奠雁” (二)迎娶阶段:祈求吉祥、多生贵子的祝愿;☆“添箱”礼、“上头”,花轿,“闹新房”

(三)婚礼后,姻亲关系的认可。 第五节 丧葬仪礼 一、死——人生旅途的转换

(一)初终(二)设床(三)沐浴、更衣(四)报丧(五)大殓,“做七” (六)选择墓地及落葬日,“入土为安”。 二、葬——灵魂不灭的幻想

(一)让死者回归大自然。1、土葬2、水葬3、天葬4、树葬 (二)保存尸体,以求灵魂不死。 1、墓葬 2、塔葬3、悬棺葬 (三)弃其朽肉,让灵魂脱离尸体而再生。 1、火葬2、瓮葬

第七章 民俗信仰

第一节 信仰对象 一、灵魂

二、自然神 三、图腾

四、祖先神 五、生育神六、行业神

第二节 信仰媒介 一、灵媒

二、巫的种类: 1、巫觋2、祭司3、术士

三、巫的职能:第一,预测人的命运的好坏。第二,主持祭祀活动。第三,驱疫求吉巫。第四,主持人生礼仪。第五,主持神判,处理纠纷。

第三节 信仰表现方式 一、预知

二、祭祀

三、巫术第四节 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

第一,民俗信仰有突出的功利性。第二,民俗信仰具有强烈的神秘性、保守性、封闭性第三,民俗信仰有较强的包容性。第四,民间信仰有较大的渗透性。第五节,民俗信仰的俗信化趋势。

第八章 民间语言

第一节:民间语言的性质 一、民间语言的概念

(一)作为民俗学研究对象的民间语言,指广大民众用来表达思想并承载着民间文化的

第13页,共22页

口头习用语,其主要部分是民众集体传承的俗话套语。

(二)从使用群体的角度看,民间语言是各行各业的广大民众惯用的语言,它以其鲜明的生活化和质朴性的特点区别于上层社会的语言。

(三)从语体角度看,民间语言是一种口头语言。它是在民众口头流传的活的语言,通俗明快,与文雅庄重的书面语言有显著的差别。

(四)从存在形态上,就全国范围来看,民间语言由于各地方言、民族语的差别分别呈现着丰富多彩的面貌。

(五)就汉语的情况而言,汉族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众多的方言差异显示出民间语言的多姿多彩。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千姿百态的民族语言,映射着乡风土俗的奇光异彩,承载着千态万状的民族习俗。

二、民间语言是一种民俗现象民俗学对民间语言的考察,不是把语言当作孤立的对象去分析它的语音形式、语法规律、词汇构造等,而是把民间语言看作民众习俗的一部分、民间文化的一种,将它放到民众生活的沃土中去考察。我们所认定的这种民众集体传承的俗话套语主要是社会中下层群众的惯用语,在内容、风格和功能上都有鲜明的民间性。民间语言为民众长期传承和沿用,使民间文化得以顺利传袭。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民间语言是一成不变的。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来看,民间语言的传承过程是稳固性和变异性的统一体,两方面的交互作用使民间语言的演变具有渐变性。

三、民间语言是民俗的重要载体民间语言不仅自身就是一种民俗,而且它还记载和传承着其他民俗事象。民俗的各个门类都在民间语言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首先,民间语言承载着大量的物质生活民俗。如“肥水不流外人田”

、“好狗不咬

鸡,好汉不打妻”,表现的是平原地区农民浇地种田、养狗喂鸡的农耕生活。

其次,民间语言反映着民间组织、制度层面的习俗和一些民俗活动,如“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表现了传统的苛刻的家族制度。“请神饺子送神面”是北方农村春节时请神祭祖的习俗。第三,民间语言记载着民众的经验、信仰、伦理等精神民俗。如“桃三杏四梨五年,早熟当年就还钱”表现了农民种植果树的经验。至于民间文学,更要以民间语言作为传播媒介。民间语言承载着正在流传的民俗,还滞留着大量以消亡的旧俗,如“坐轿”、“裹脚”等。

语言充当其他民俗的载体有四种承载的方式:

1、语言单位概括指称民俗事象。语言材料作为民俗事象的名称,专语专用,语、俗完全相印。

第14页,共22页

2、语言单位具体陈述民俗事象。一个词、短语,或一两句话,直接道出民俗事象的具体内容。

3、语言单位旁涉夹带民俗事象。有些定型的短语或句子,其中心意思并非交待民俗事象,但中间夹带表示民俗事象的词语,使表述更富生活气息。

4、语言单位折光反射民俗风貌。指民间语言虽不直接陈述民俗事象,但其内容与民众生活紧密相关,反映出民众的生活状况与价值观念,凝聚着民众的智慧和经验。

第二节:常用型民间熟语常用型民间熟语,指在民众中普遍流传的日常生活习用语,使用率高,流行面广,是民间语言中最基本、最丰富、最常用的部分,包括俗语、谚语、歇后语、称谓语、流行语等。

一、俗语

俗语是源起最早的民间熟语之一,是民俗语言第一大类。在历史上,

“俗语”常取

广义,别称甚多。在这里,我们所说的俗语,指民间口头上常用的短小定型的形容词短语。俗语的特点,一是在内容上没有完整的意思,只能在表达上起形容作用。二是在结构上是不成句的定型短语,是词的固定组合,在使用上常做句子的某一部分,一般不独立构成句子。三是在风格上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二、谚语谚语源起不晚于俗语,古时常与“俗语”交错混称,概念含混。当代普遍认为,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谚语内容,富有经验性、哲理性,部分谚条还有阶级性、时代性;形式,具有口语性、精炼性、艺术性,以至民族性;使用,具有实践性、俗传性、讽劝性和训诫性。

根据内容,分为三大类:(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 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

三、歇后语又称俏皮话,是由喻体、解体连缀而成的较为定型的趣味性语句。喻体近似谜面,解体近似谜底。运用时通常两体并存,也可只示喻体,而隐解体。歇后语的解体部分还常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构成谐音双关。

四、称谓语称谓语是说话人在称呼或指代某人时根据双方之间的关系以及双方的身份、职业等因素而对他使用的指称用语。一个地方的称谓语系统可以鲜明的反映此地的社会文化,而称谓语的变化,又能及时地体现社会的变革与习俗的演变。称谓语分为以下几类:1、亲属称谓。是以人们之间的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为基础形成的称谓,分为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姻系称谓。亲属称谓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时代性。2、人名称谓。民间的人名称谓有三种形式:小名、大名、绰号。小名,又叫乳名、奶名、幼名,是成年以前所用的非正式名称,成年后

第15页,共22页

2)认识社会和总

一般不再使用,但也有在长辈和同辈的口语中沿用的现象。大名又称学名,是人在社会上使用的正式名称。绰号又叫外号、诨名,指在人的本名之外,他人据其特征为之另起的名号。

五、流行语指在民间流行的反映新近世风的时尚性词语,有词、短语,也有熟语化的句子。流行语是总在急剧变化中的社会潮流和风尚的产物,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趋新性。它以方言俗语和当地风土民情为基础,其来源有多种,有的源于隐语甚至黑话,有的源于旧有的方言俗语,有的源于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剧或流行歌曲。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相应的社会现象将会消失或不再这样突出,产生于特定时期的流行语也会悄然消失。

第三节:特用型民间熟语

特用型民间熟语,指专用于某种特定的群体或场合的较为定型的词语。在适用范围上有较强的局限性,但具有特殊的功用,是民间语言中极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包括行话、黑话、暗语、吉祥语、忌讳语、咒语、绕口令等。

一、行话又叫行业语、同行语,是各行业为适应本行特需而创造的专门用语。通常行话分为两类:一是行业术语,指行业内部使用的不带保密性的行话;二是行业隐语,指行业内部使用的带有保密性质的行话。行话既是民间社会行业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反映出各行各业的其他习俗。

二、黑话与暗语二者同属隐语或秘密语,只是使用者的性质不同。

黑话是危害公众利益盗贼土匪、反动帮会、流氓团伙等黑社会集团所使用的秘密语。它在本集团或同类团伙中约定而成的,对内不对外。暗语,指某些社会群体、行业集团或秘密组织出于隐蔽行为的特需而约定的秘密交际语。它的使用者是违法犯罪团伙之外的各种群体。黑话与暗语有一个共同的别称:切口,它是过去创制秘密语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用语音的反切构成隐语。

三、吉祥语

又称“吉祥话”“口彩”,是民间在逢年过节、结婚祝寿、乔迁开张等喜庆日子或隆重场合使用的,认为能给人带来好运的词语。吉祥语的形式有语素或词,短语,句子等。吉祥语的运用,可以采取直接张贴或说出的方式,也可采用以事物或图画形式谐音的方式。民间吉祥语历史由来已久,且方兴未艾。形成原因可追溯到古代的语言灵力信仰和语言巫术。

四、忌讳语由于风习、俗信或个人缘由,某些言语被认为不吉祥或不体面,而代之以别的话语,经久成习,便成为忌讳语。包括两方面:一是禁止说出的词语,二是代替性说法,即委婉语。根据忌讳现象产生的心理原因或忌讳的内容,可把忌讳语分为三类:

1、对畏惧事物的忌讳。 2、对敬重事物的忌讳。 3、对嫌恶或不体面的事物的忌

第16页,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