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351805a77232f60ddcca146

就,对我国后世文学具有深刻的影响。首先是它的现实主义精神,不断激励着后代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努力在文学作品中去反映家国兴亡和人民生活。在历史是许多优秀的文人作家,当他们起来反对文坛上的形式主义倾向时,都是以《诗经》相号召。例如,唐初陈子昂在批判南朝以来华而不实的诗风时,就痛惜地指出“风雅不作”。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正是对《诗经》 开创的现实主义先河的肯定和倡导。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他指出,人类的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因此他号召文学艺术工作者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艺术的创作观,正是对《诗经》以来我国古代文艺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其次是《诗经》的艺术特征也值得注意。古代学者把《诗经》的艺术手法归纳为“赋”、“比”、“兴”三法。简单地说“赋”是指直接叙述和描写,以此构成诗歌的主要内容,勿使之言而无物。“比”是运用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以增强赋的艺术效果,强化主体内容的感染力;“兴”则是从意义声音等方面的类比关系来引发诗意,抒发情感,倾吐胸臆。如前边所举的《硕鼠》,从赋的角度来讲,以现实主义精神揭露统治者的贪得无厌的剥削;从“比”的角度来讲,诗人巧妙地以田鼠作比,使得统治阶级的嘴脸形象化;从“兴”的角度来讲,抒发了作者对贪得无厌的统治者的愤怒情绪。在音调上,

37

则突出了押韵,赋予了音乐感。这种艺术手法一直影响了后代。遍览古今杰出的诗作,无不在艺术手法上渗透着“赋”“比”“兴”三法(举毛主席《沁园春?雪》解说)。所以《诗经》,堪称开了现实主义和艺术创作之法的先河,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绝。

下面谈谈楚辞:

2、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的一种诗歌形式。后来逐渐推广起来。汉代也有人模仿创作。此类诗歌被汉代刘向、王逸等学者收集,编成《楚辞》一书,成为我国古代又一部著名的诗歌总集。这本书的主要作者,也是楚辞这一诗歌流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就是大家熟悉的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楚国的贵族,曾任左徒,参与楚国重大方针政策、决策的制定,后又贬为有职无权的三闾大夫。他热爱楚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主张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富国强兵,倡导政治改革,对外,则主张联齐抗秦。后来遭到诬陷,先被贬职后又遭流放。在20多年流放生活中,始终关心楚国的命运,写下了大量诗篇,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表达自己高洁的政治理想,申述自己不能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清白人格。后楚被秦国灭亡,屈原怀着悲愤的心情投入了汩罗江,辞别了他所无限热爱的土地和人民。屈原走了,却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留下了浸透爱国主义思想、高尚的人格和不断追求真理精神的优秀诗篇,这就是楚辞中最为光彩多目的《离骚》、《九歌》、《九章》与《天问》等。我们着重介绍一下《离骚》,

38

以此窥视一下楚辞的艺术风格。

《离骚》被称为古代诗歌史上最伟大的篇章。(长2400多字,《长恨歌》,120句,共840字,它只是《离骚》的三分之一。)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篇幅最长的政治抒情诗。该作品创作于屈原受到谗言,被迫流放的时候。

《离骚》首先叙述了诗人自己的身世、天赋、修养和抱负,回顾了自己辅佐楚怀王革除弊政的过程及遭诬陷被流放的遭遇,痛斥了无耻小人嫉贤妒能,败坏国家的卑鄙行径,并长吟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信念。在黑暗的现实中,他无路可走,才能无法施展,理想无法实现,于是,屈原在诗中幻想到天界求索。诗人在天上漫游,在他丰富的想象中,蛟龙鸾凤为他拉车,太阳神为他驾驭,雷公、风后、云师都听他的使唤。下面《离骚》中的一节,反映的正是诗人在天上漫游的一段情景:

《离骚》(节选)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不朽诗句,成为千古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译文:

我早上从苍梧出发,傍晚到达了县圃。

本打算在灵琐稍做逗留,但日色已渐渐晚了。 我命令羲和把太阳车赶得慢些,

39

不让它很快地迫近崦嵫落下。 前面的道路还很漫长,

我要坚持不懈地上下探求。

【注:县圃——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灵琐——神仙住的宫殿。 羲和——传说

中给太阳赶车的驭手。 崦嵫——传说中太阳降落的地方。】

诗人继续写道:他一会儿到了大地的最西边,一会儿又俯瞰昆仑山。然而天上不过是人间的象征,天帝宫廷的大门并不为他打开,其抱负依然不能实现。诗人不甘心失败,天上不成他又来到地上追寻,后又决定远离楚国去远游。但当他升腾到天上,又望见家乡的土地,心情沉痛,实在不忍心离去。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诗人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这就是《离骚》的基本内容。我们知道他最后是自杀了。屈原之死,是他崇高的理想与现实无法兼容的悲剧结局,他的死是对腐朽势力的抗议。屈原在艺术风格上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并开了浪漫主义创作的先河。另外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在当时民歌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创造出了适宜表现复杂思想内容的新型诗体—楚辞,《离骚》是其主要代表作,所以这种诗体又称“骚体”,诗人也称为“骚人”,如《岳阳楼记》中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骚人指诗人。后来,人们又将《诗经》、《楚辞》并称为“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2000多年来,一直被历代诗人视为学习的“典范”。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屈原在诗中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影响了从古到今的诗坛,毛泽东诗词就是全面继承了这一风格,并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指导下,成为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最高品位的艺术珍品(可举毛主席《蝶恋花?赠李淑一》说明之)。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