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351805a77232f60ddcca146

场了,这就是“沙场秋点兵”的意思。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激烈场面:“马作的卢飞快”,“的卢”指骏马。《三国演义》说刘备骑的马叫“的卢”,载着刘备一跃三丈,越过檀溪,摆脱了荆州之兵的追杀,因而有“好马”之称。这里借代来泛指骏马。“弓如霹雳弦惊”,是讲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耳。这里仅仅两句描绘出了全军将士追歼敌人的雄壮场景。目的是收复中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收复中原既是君王的事,也是天下黎民百姓的事,人生在世就应当生前建功立业,死后留名青史。这二句充分显示出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报国的抱负。而词的结尾来了一个转折:“可怜白发生”。前边九句慷慨激昂、壮怀激烈,而最后一句则直转急下,苍凉悲怆。惟这一句点出了前面所写的不过是作者的想象,是作者心迹的表露,同时也揭示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原因就是南宋小朝庭甘心偏安一隅,并不重视辛弃疾、陈亮这些抗金派的请战要求,因此恢复山河的壮志却不能实现,而岁月无情,人已老矣。韶华不再,两鬓斑驳,壮志难酬,理想成空,怎不令作者倍加悲愤!同样也是陈亮的悲愤。由于最后一句的感情变化,顿时全词变雄壮为悲壮了。

辛弃疾的这种悲愤之情,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也有表露: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午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65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赵国的大将。秦国军队进犯赵国,赵王派使臣看望老将军廉颇身体如何,能否领兵打仗。使臣回来受奸臣指使向赵王汇报:老将军一饭斗米、肉十斤,但一顿饭的工夫就上了三次厕所,即“三遗矢”。赵王一听,就打消了命廉颇为统帅的念头,结果赵国大败。辛弃疾在这里是说,赵王毕竟还想到了廉颇,而宋朝皇帝却想都不想我们这些主战派,所以激愤地呼喊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激愤之语与“可怜白发生”的沉痛浩叹是意脉相通的。抱有同样激愤,同样遗憾的爱国之士大有人在。如陆游: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破阵子破 阵 子

辛弃疾

——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 梦中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 官兵在军旗下分吃着烤牛肉, 乐器则把雄壮的军旅歌曲奏弹。 战场阅兵,正逢霜风劲厉的秋天。

66

骏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 箭发弦动,响声如同霹雳一般。 替君王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 自己的名声也会被人们永远留传。 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经白发斑斑。

陆游、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诗词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怀,如下面陆游的二首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时,陆游已68岁,年近古稀了。(略加阐释)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由此可见,爱国主

义成为了南宋诗坛的主旋律,这是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当然,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人历来被看作豪放词人,但他们也善于写婉约词,即使豪放词中,亦有婉约的一面。正如毛泽东同志论诗中所说的:“偏于豪放,不废婉约。”比如,苏轼有: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

67

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陆游则有: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销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辛弃疾则有: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就毛泽东的词作,绝大部分是豪放词,但也有婉约佳作。如:

虞 美 人 枕 上

一九二一年 毛泽东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贺新郎 ? 别友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