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实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分数的意义》教学实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35b7e0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b

《分数的意义》教学实录

“分数的意义”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五年级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扩展到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就是分数的意义。

在教学本节课内容时,我采用“指导—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揭示学习目标、进行学前指导、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自学效果检测、点拨、矫正、当堂训练等几个环节的教学,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复习导入,揭示学习目标。

师:(课件出示1/4)同学们,这个数还认识吗?读一读。谁能说说这个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看来同学们对于分数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出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通过复习,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及所要达到的要求。) 二.自学指导。

师:这个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靠同学们的自学和老师的指导来完成。 请看自学指导:

围绕以下4个问题,认真自学课本第60、61面,然后同桌相互交流:

(1)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第61面每幅图中的1/4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3)什么是单位“1”? (4)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4分钟后比谁能顺利闯关。

(通过自学指导,使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以及如何检测等。在这个环节,为了不让自学流于形式,提高学生自学效果,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采取读、想、议相结合的方法,逐渐理解自学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启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四.自学效果检测。 1.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师:谁能说说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生:在进行测量、计算或分物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

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师:对,比如测量一块黑板的长度,用米作单位,一米还多一些,余下的部分不足一米,就要用分数来表示。 师:(出示课件)你能任选一幅图说说1/4表示的含义吗? 生1:把一个长方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

生2:把一条线段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条线段的1/4。

生3:把一挂香蕉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挂香蕉的1/4。

师:明明是1根香蕉,为什么可以用1/4来表示? 生:把一挂香蕉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1根香蕉是这4根香蕉的1/4。(课件相机演示)

师: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这几幅图,它们分别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有的是把一个物体、一条线段看做一个整体,有的是把象4根香蕉、8个面包这样的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也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这几幅图分别把什么看作单位“1”?生活中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师小结:实际上,我们在得到分数的时候,无论把什么平均分,都可以看作是把单位“1”平均分。

(在理解1/4表示的含义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明明

是一根香蕉,为什么可以用1/4来表示?” 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是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2.学生完成自学检测题:闯三关。 (1)课件出示题目: 第一关:分数我创造

①.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涂色的部分。

4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座位上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答情况,记录典型错误。

(2)点拨、矫正。 他们做得对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刚才都是把平均分的份数作为分数的分母,表示的份数作为分数的分子。

(通过同学们的相互纠正、补充,让不会的同学在兵教兵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第二关:分数我会说。 课件出示题目:

1.六(3)班女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3/5,在这句话中,把()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份,女生人数占其中的( )份。

2.分别说说3/5、3/( )、( )/( )所表示的含义。 生1:3/5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

生2:3/(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

生3:( )/(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

师:最后这位同学归纳的就是分数的意义,读一读。 (从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第三关:游戏乐翻天。

(1)师:摸出9个球的1/3,应该摸几个?为什么? 生:把9个球平均分成3份,每份3个,应该摸3个球。 (师相机演示课件验证)

(2)师:摸出剩下6个球的1/3,应该摸几个?你是怎样想的?

生:把6个球平均分成3份,每份2个,应该摸2个球。 (师相机演示课件验证) (3)比较思考。

师:在刚才的摸球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同样是摸出球的1/3,为什么两次摸出球的个数不同?

生:因为单位“1”不同。第一次是把9个球看作单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