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单元单元计划和备课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第一~四单元单元计划和备课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366793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9

课 时 备 课

教学内容 比一比,第4--7页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课前 准备 单元课时 第1课时 总课时 第2课时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重点: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比较方法。 难点: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教学光盘、绳子、天平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并板书:比一比。 二、联系生活比一比 1.比长短。 出示主题图: (1)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讨论:观察两根跳绳,哪个小朋友用的绳子长?(说明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二次修改 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 指导学生用在□里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5

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小结并演示:比较长短时,我们可以把东西的一端对齐,(演示绳子)然后看另一端,另一端哪个长,那个东西就长。 2.比高矮。 出示题图: 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 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比高矮要站在同一地面,实际也是要有一头对齐) 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 (比轻重可以用简易天平或者掂一掂)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轻重?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交流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让学生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不同的量。)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 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6

追问:图中小朋友是怎样比的?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3、4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 (3)重点交流3、4两题,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4)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4.“想想做做”第6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6、思考题: 7

(1)说说左边两幅图是比较哪两种水果的轻重?比较的结果如何? (2)右边一幅图又是比较哪两种水果的轻重,比较的结果怎样? (3)综合两幅图比较。 (4)引导学生推理:因为1个菠萝比1个梨重,1个梨比1个桃重,所以菠萝最重,桃最轻。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怎样比较长短、高矮、轻重呢? 小结:比较长短时,我们可以把东西的一端对齐,然后看另一端,另一端哪个长,那个东西就长;比较高矮时,可以站在同一个地方这样更容易比较;比较轻重时,可以用手掂一掂,也可以借助天平称一称。 2..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五、当堂测试 1、连一连 2、长的画“√”,短的画“○” 3、高的画“√”,矮的画“○” 4、比较下面物体的重量,最重的画“○”,最轻的画“√” 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交流、检查、统计、反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