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论文定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倾城之恋》论文定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3add97e6f1aff00bfd51e61

论电视剧《倾城之恋》的改编

中文系本1101班 肖辉

指导老师:樊青美

摘要: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文学经典的再创作推进了当代主流文化的发展。由小

说《倾城之恋》改编的电视剧一经播出,从媒体到观众,反响强烈。从小说到电视剧,虽然拥有相同的人物角色和类似的情节,但因为二者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所以必然在主题造诣、色彩搭配、人物安排和剧情发展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以小说《倾城之恋》为蓝本,探讨其电视剧改编的得与失。

关键词:《倾城之恋》;小说;电视剧;改编;

引言

文学和电视剧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其形象、传播媒介和创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文学用文字和语言描述故事;电视剧是直接用镜头讲故事,它是叙事与造型相结合的产物。电视剧中“人物的一个微妙的手势,所取得的效果,小说家可能要重复二三十次才能取得”①。这说明了电视剧作家用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用镜头演绎人生故事,用色彩和音响装饰画面,收到的效果比小说更直观,更逼真。电视形象是直接感觉的体验艺术,运用画面和镜头切换构成的感官式表演艺术。不过电视剧和文学之间还存在着一些相同和可以相通的方面,首先无论是电视剧还是文学,它们都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反映。虽然它们反映生活的具体手段不同,但它们表现生活的形式却有相同之处,都是通过具体的形象反映生活。其次,电视是一门综合艺术,除融合了灯光、音响、美术等手段外,还拥有小说所独具的叙事和表现等手段。同时,文学和电视都可以用蒙太奇构思情节发展。这就是它们能够互相转化的基础。

张爱玲的小说素来有“纸上电影”之称,她的小说文体兼有中国旧小说和西方新电影的特点,把中国章回小说的结构、情节与西方电影蒙太奇的手法结合色彩搭配,从而创造出的一种新文体。迄今为止,张爱玲的作品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和歌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包括《白玫瑰与红玫瑰》、《半生缘》、《倾城之恋》等名篇。2009年由有“中国金牌编剧”之称的邹静之改编的张爱

①汪流.电影编剧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356-357.

1

玲的心爱之作《倾城之恋》在央视八套播出,获得不错的收视,轰动一时。这部从筹拍之初就备受各界人士争议的作品,再次点燃了关于名著改编争论的“火苗”。尽管对于文艺的讨论大多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但对于客观性问题的争论也有一定的标准,本文以《倾城之恋》为基准,探讨其电视剧改编的得与失。

一、电视剧改编的成功之处

“克莱·派克认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所谓忠实于原著,就是要‘忠实于叙事的总的进程,忠实于作者的中心思想,忠实于主要任务的特征,忠实于小说的环境气氛,以及或许是最重要的,忠实于原著的风格’。”①在实际的改编过程中,要想规规矩矩的改编一部文学著作,忠实于“叙事的总的进程”,这也是编剧所要注重的。影视界的改编鼻祖夏衍说:“(改编)真正好的经典著作,应尽量忠于原著。我改编《祝福》时,稍加一点也是战战兢兢的。要保持原著的主题思想、人物、语言和富有地方色彩的环境描写。”②文字和声画语言是成功的编剧必须具备的能力,若把改编名著比喻成“租人家的房子”,房子是“人家”的,但“住户”可以布局。以上两种说法都证明了在进行名著改编时,前提是尊重原著,其次才要求编剧发挥想象,在不失原著思想与精神的基础上,添填自己的理解、想法。

作为中篇小说的《倾城之恋》,编剧要想把两万多字的小说文本改编成36集的电视连续剧,是有相当难度的。但对于改编者来说,《倾城之恋》虽短却丰,头绪特别丰富,白流苏一出场就离婚多年,前夫刚刚去世,娘家人逼迫她回去奔丧守节;范柳原是一个玩世不恭、放浪不羁的花花公子,玩弄人于鼓掌,“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③——这样的开头的确为电视剧的“生长”提供了可能。电视剧《倾城之恋》对原著的创意改编体现在人物性格的转换与剧情的增添以及画面色彩的搭配上,值得艺术借鉴。 (一)人物性格的转换

张爱玲的文字基调永远是灰色的、苍凉的。虽然《倾城之恋》是她作品中难

①陈犀禾.电影改编理论问题[J].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8:164-165. ②夏衍.对改编问题答客问[A].夏衍论创造[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406. ③张爱玲.倾城之恋[A].张爱玲典藏全集[M].黑龙江:哈尔滨出版,2003,1:53.

2

得以圆满结局的作品,但其中还是充满人世的苍凉和批判人性的犀利。小说开头以胡琴意象和白公馆的“慢”生活方式,凸显白公馆历经的沧桑和人生的虚无。原文中的白流苏是一个个性复杂、外柔内刚的圆型人物形象。张爱玲曾在《写<倾城之恋)的老实话》中这样评价过白流苏:“流苏实在是一个相当厉害的人,有决断,有口才,柔弱的部分只是她的教养和阅历。”①白流苏的确不是十足的善人,说话尖酸刻薄,诅咒哥嫂断子绝孙。张爱玲多次用犀利的文字描写白流苏也多是“冷笑道”、“气得浑身乱颤”②等。白流苏揽镜自照,当她看到自己依然粉黛俱佳而笑时,作者写她的笑是“阴阴的,不怀好意的一笑”③。她自私,有心计,凭自己的美貌和出众的舞姿在妹妹的相亲会上出尽风头,抢夺宝络的相亲对象;在爱情的罗网中,白流苏与范柳原斗智、周旋,为谋取经济上的保障,在范柳原的高压威慑下,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最终获得一张长期的饭票。一座城的陷落成就一桩无爱的婚姻,一纸沧桑的文字演绎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足见作家文笔的精湛和经历的丰富。

电视剧《倾城之恋》则大改人物个性,驱散人性的阴暗面,促使人物形象趋于明朗。剧中的白流苏知书达理、明晓世故,更符合封建家庭里培养出来的深闺少女,在历经婚姻失败后遵从“初嫁从亲,再嫁从身”的原则,她认为离婚后可以自己找工作养活自己,并不急于嫁人,她曾在战地医院做志愿者,也曾和宝络在日军的眼皮底下偷运药品,她已成长为一个在革命洗礼下的独立新女性;她善良大度,不但宽恕前夫的背叛,只身前去营救被绑架的前夫唐一元,而且在唐家的小姨娘和少姨奶奶落难后施以援手。小说中这样一个“厉害、自私”的女人改编成有情有义,善良大度的完美形象。范柳原也不再是玩弄感情的花花公子,编剧为了改良范柳原的形象,在他继承父产前,历经磨难:在码头做苦工,加入黑帮,当过酒吧的招待,给印度公主开车;在感情上,洪莲的出现,填补了他爱上白流苏这一家道中落、离婚待嫁的离异女的空白。伟岸的形象更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

另外,白宝络、唐一元、邱律师及徐先生的出现,也使得剧情光彩异然。以白宝络为例分析:小说中宝络只是作为范柳原出场的引子,文字描述较少,不过我们还是能想象到,在人性沦落的白府,每个人都处在迷茫和自我迷失中,都是

①张爱玲.写<倾城之恋》的老实话[A].张看[C].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373. ②张爱玲.倾城之恋[A].张爱玲典藏全集[M].黑龙江:哈尔滨出版,2003,1:47-48. ③张爱玲.倾城之恋[A].张爱玲典藏全集[M].黑龙江:哈尔滨出版,2003,1:53.

3

个人主义者,都在为谋划自己的利益而活着,她作为白府庶出的七小姐,身份上已低人一等,更要深谋远虑,算计着如何保护自己。尤其是在被白流苏夺走相亲对象后,自知软弱,却没有实力争夺。而在电视剧中,白宝络的戏份增添不少,形象明朗,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电视剧中的白宝络,不但与白流苏情同亲姐妹,而且在白流苏被丈夫欺负后勇于做她精神上的后盾,支持她离婚。电视剧后期,白宝络坚强地走出象牙塔般的白府,在战争的洗礼和炮火的激流中,成长为新时代的独立女性。 (二)故事情节的增添

小说和电视剧这两种不同叙事艺术拥有不同的空间叙事手段,电视剧作的改编必然要经过叙事结构的调整和剧情适当的增加。对于一篇两万多字的文本,要想完成一部优秀的电视改编剧,必然要“添枝加叶”,就像邹静之所言“我的原则是,该忠实的忠实,该放大的放大,该演绎的演绎。我没将她的种子吃掉,而是让它发芽开花”①。电视剧《倾城之恋》除了增添了一系列的人物角色,也做了适当的剧情调整。

小说《倾城之恋》开头就直接写流苏离婚已有七八年之久,在前一次的婚姻中受到丈夫的虐待,对于男主范柳原的故事我们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小说开头就蕴寓着丰富的含义,容易使读者在脑中产生悬念和无限的遐想。相比小说而言,电视剧更富创造力和表现力。小说原著对于人物十几年的前史的介绍,是在当事人的追忆或旁人的叙述中透露出来的,与此同时,现在时还在继续发展下去,这种结构在文学中特别常见,透露着时间的沧桑感和故事的悲剧性。但是影像表达显然不适用这种结构,故事跳跃性太大,时间布局不合理,衔接有难度,难以被观众理解或接受。

蒙太奇是电视剧在剧情构思和情节整合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手法,是电视剧的“语言”。《倾城之恋》运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将两位主人公的前史提取,呈现出容易理解的“线性叙事时间”。平行蒙太奇具有同时性,就是指发生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场合中的事件用平行叙述的方式叙述出来的手段,而这种同时发生的平行事件,往往互相衬托和补充,使得矛盾更加激烈。比如在《倾城之恋》中,一方面是讲述白唐两家在新婚喜宴上争抢风头,谁都不愿退一步,容忍一时;另一方面,展现出范柳原在码头扛大包,因被黑帮老大看中,伙同码头掌事欺负范柳

①文化.邹静之给出答案:能[N].工人日报.2009,5: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