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 人教版新课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 人教版新课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3b8f16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e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在内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然而,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尽管广大的语文教师在教育战线上兢兢业业地工作,付出了许多辛勤的汗水,但近年来对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人员进行的各项调查表明,即便是高学历的人才,在整体语文素质方面却是呈下降趋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语文教学的误区到底在哪里?《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为迷惘的广大语文教师指明了方向:“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在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21世纪是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以计算机为主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科技产品、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越来越多地进入教育领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的体会是: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每一个学生既是一片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又是这一资源的拥有者和开发者。我们应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使学生的活动变成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发展语言。语言的运用表达是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志,在学生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用,以画面再现情境,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如在《卢沟桥的狮子》一

文的教学中,有一段描述狮子形态的文字。学生对这一段描述的内容是极其陌生的,但教师此时可以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我边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我再次运用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出现一幅幅画面:有蹲坐在石柱上的狮子,有低着头的狮子,有偎依在母狮子怀里的小狮子,有被大狮子按在地上的小狮子……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练习说话。学生在观察画面时,已有经验储备,按照课文中的“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好像……”句式进行说话练习,这样一来,既加深了理解,激发了想象,又发展了语言,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2、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挖掘潜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多媒体教学从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这一角度来看,它更具优势。它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还原”,把作者笔下的“境”再现出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情、景,也可以模拟与教材相似的情境,谋求形似和神似。我们平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讲的就是文与画之间的关系。文学作品诚然是通过语言文字传达信息的,但借助于图像把作品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年言”的效果,便于学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例如,《西湖的“绿”》是一篇阅读课文,文辞优美。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到此处的迷人风光,从而产生阅读的欲望。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给学生自主的权利,让他们画出自己最喜爱的词句,朗读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与同学相互交流,充分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从而实现语言的积累和感悟。然后抓住契机,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其他景点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讨论,合作学习,运用积累到的词句练习描述,展开丰富的想象。最后还可组织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利用大屏幕出示的画面,向大家介绍各景点的风光。这样既进行了语言和能力的训练,同时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了学生的持续发展。

3、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语文课本中有好多内容,由于学生生活空间的狭窄,知识面不宽,再加上有些语言学生不易理解而往往成为教学上的难点。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可以通过展现情景、模拟现象、叙述事实,成为突

破课文重点难点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在《捞铁牛》一文的教学中,学生对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方法在认识上有些模糊。于是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展开研究和讨论。学生一方面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进行琢磨,一方面将各自理解画出的示意图反复比较,得出结论。在学生利用展台汇报学习成果时,我发现学生的讨论确有成效,于是我抓住时机,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捞铁牛的过程,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演示结束后,教师提出疑问:“在当时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了?”学生被激起了探求的欲望,再次组成探究小组展开研究和讨论,有些同学会发现只需要四只大船,两船泥沙,就可以捞起铁牛,而有部分同学不能理解,这时教师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现场的演示,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方法,同时学会了科学地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拓宽学习领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获得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所以教师应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电影、电视、音像制品、网络等现代化教育媒体,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他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我为六年级的学生安排了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根据高年级学段在“综合性学习”中提出的目标:“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调查小组,到周围的相关部门(如居委会、环境监测局、环保局等)进行调查采访。他们除了进行调查采访、翻阅报刊等方式,还更多地利用了网上资源,进行收集、汇总、整理,有的写出了调查报告,有的办了小报,有的画了图表,还有的写了建议书,并借助多媒体的教学平台进行相互交流,展示本合作小组的调查成果。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了写作能力,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培养了创造能力。因此,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获得了语文实践能力。

三、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加强情感和美感教育。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利用典型课例,有效地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能使语文教学更具感染力。例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几个感人的片段: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英、法联军抢夺珍宝、火烧圆明园的过程……学生看后无不深受震撼。于是,满怀激情的读书声在教室里朗朗响起。从他们动情的朗读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和自主地位,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们也很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师生交流方式比较单一,个性化的学习难以真正得到落实。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则可以加大实施的力度和深度,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例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采用图文交互界面和窗口交互操作,可以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进度,进行自我调控,教师也可通过服务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如在对《太阳》这一课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时:我向同学们提供了相关网站、图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编写读书汇报材料。同学们可自行选择喜欢的、认为有价值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编写;编写过程中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字体、格式等,然后将完成的作品及时上传给老师。老师阅读后,对学生的作品又及时地进行信息的反馈,或简短的鼓励,或巧妙的提示,或适度的修改。这种尊重学生差异的个性化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