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3cbf2a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f2

上片的“春意阑珊”相呼应。

(3)在《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中,屈原感叹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借行人的神态、动作侧面烘托山峰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长亭送别》一文中,王实甫用“_________,_________”把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烘托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感伤的心境。

(6)一个品德丰厚的人,往往能够容载万物,得到众人的敬佩与支持。正如《周易》的《坤卦》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

(7)古代诗人多借山水意象状形色之美,黄庭坚《 登快阁》“________,________”句,描绘诗人登阁所览天地阔远、江水如练的胜景。

【答案】 (1). 潦倒新停浊酒杯 (2). 凭轩涕泗流 (3). 流水落花春去也 (4). 天上人间 (5). 日月忽其不淹兮 (6). 春与秋其代序 (7). 扪参历井仰胁息 (8). 以手抚膺坐长叹 (9). 晓来谁染霜林醉 (10). 总是离人泪 (11). 地势坤 (12). 君子以厚德载物 (13). 落木千山天远大 (14). 澄江一道月分明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潦倒”“涕泗”“扪参”“胁”“抚膺”“澄”的书写。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三、语言文字运用与经典阅读考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子柒的视频取材于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光影之间(甲)着烟火气和田园气息,她以现代的方式呈现了古典的气质,引来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李子柒的视频打开了一个新巧别致的窗口,和众多(乙)的窗口一起,向世界展现一个多元而美丽的当代中国。中国之美,有大漠戈壁的雄浑, ; ,也有静谧乡间的袅袅炊烟;有高铁列车的风驰电掣,也有细品香茗的悠然自得。正如汉学家寇志明所说:中国是一个很大、很复杂的国家,想找一条捷径去了解中国是不可能的。

让世界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众多力量都在(丙),以自己的方式告诉世界“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600岁“网红”故宫让文物活起来、潮起来,让世界感受中国文化的创新力;自称“滇西小哥”的云南妹子,通过拍摄自耕自种的云南美食,为世界送去“滇的味道”;年逾古稀的“网红大爷”胡昇,通过网络直播讲述改革开放40年来市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在互联网时代,文明交流互鉴有了更多载体和渠道,有了更广阔的平台,有利于(丁)差异、打破隔阂,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我们需要更多的“李子柒”,需要更多有品质、有温度的好故事,让更多的人读懂中国,爱上中国。 17. 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四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流动 五彩缤纷 各得其宜 跨越 C. 奔涌 五彩缤纷 各显其能 消除

B. 奔涌 精彩纷呈 各得其宜 消除 D. 流动 精彩纷呈 各显其能 跨越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个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时代,精彩无限,要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 B. 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这是个精彩无限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时代 C. 在这个精彩无限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 D. 这个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时代,精彩无限,塑造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

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答案】17. D 18. C

19. 也有小桥流水的恬静 有繁华都市的闪闪霓虹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组,流动:指经常变动,不固定。可以指液体或气体等不断变动的物体。奔涌:奔流涌出。根据语境“光影之间(甲)着烟火气和田园气息”,填入“流动”。

第二组,精彩纷呈: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在眼前呈现出来。五彩缤纷:表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根据语境“和众多(乙)的窗口一起”,填入“精彩纷呈”。

第三组,各显其能:指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各得其宜:指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根据语境

“众多力量都在(丙)”,填入“各显其能”。

第四组,跨越:越过地区或时期的界限。消除:使不存在;除去(不利的事物)。根据语境“有利于(丁)差异”,填入“跨越”。 故选D。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根据括号前句子“在互联网时代”,为了保持句式一致,括号内也应该是“在……时代”,即“在这个精彩无限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衔接语句的能力,做这类题目关键是要是对语言环境的把握和对关键词语的分析,通过阅读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出与所提示的词语前后呼应的内容,进而确定补写的内容使上下文相衔接。 根据句前“中国之美,有大漠戈壁的雄浑”,第一个横线上应该仿照“也有静谧乡间的袅袅炊烟”,写“也有……的……”,即“也有小桥流水的恬静”;第二个横线仿照“有大漠戈壁的雄浑”,写“有……的……”,即“有繁华都市的闪闪霓虹”。注意两个句子之间内容的对比性。

【点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2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表达准确流畅。

①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②无论汉族的秧歌和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③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④反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⑤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的情感。⑥通过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⑦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⑧但也减轻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答案】②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④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范围内。⑥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传统表演艺术的“雅化”)。⑧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这类题目需要学生阅读全文,在了解文章或句子大意的基础上,分析语言运用是否恰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地位,注意谦敬词。本题要求找出“文段中的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并作修改,使表达准确流畅”。

②句中“无论”和“和”不能搭配,应将“和”改为“还是”,改后句子为: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④句中“反而”使用不当,“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思想)相反或出乎意料。在句中起转折作用。此处分析可知,应改为“而”。⑥句“通过”这个介词多余,“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才能和第⑦句表达一致的内容。⑧句中“减轻”“内涵”搭配不当,应将“减轻”改为“弱化”。

21.叔本华的悲剧理论将悲剧分为三种:第一种,由极恶之人导致;第二种,由盲目的运命(即偶然的机缘错误)决定;第三种,由人物所处的位置或关系导致。请以《红楼梦》或《三国演义》中的某个人物为例,对其悲剧类型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准确,阐述清晰。不超过200字。

【答案】晴雯的悲剧属于第三种。在大观园里,她是公认的最俏丽的丫头,也是最不安守本分的女奴。她“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向往平等自由的性格特点与其卑微出身形成极大反差。代表封建统治势力的王夫人怕她“勾引坏了”宝玉,使宝玉偏离了封建家族为他预定好的仕途。她把宝玉自身的“叛逆”本性统统归罪于晴雯,绝不允许晴雯这样的人留在贾府。身处封建大家庭,为奴为婢、无权反抗的社会地位是造成晴雯死亡悲剧的根本原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综合语言表达能力。既要熟悉名著里的人物和情节,又要能够按照题干要求进行表述。解答此类题目,先要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从备选名著里选择一个适合的人物,概述与之有关的情节,稍作分析,回扣观点。此题要求“以《红楼梦》或《三国演义》中的某个人物为例,对叔本华的悲剧类型加以阐述”。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叔本华的悲剧理论,其次要熟悉《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的相关故事和其结局,然后结合理论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叔本华的悲剧理论将悲剧分为三种:第一种,由极恶之人导致;第二种,由盲目的运命(即偶然的机缘错误)决定;第三种,由人物所处的位置或关系导致。在文艺理论界,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人物,那就是王国维,尤其是在《红楼梦》的研究上,他吸收了叔本华的这一观点并自觉地运用这一观点来阐述《红楼梦》的悲剧性。他认为第三种悲剧才是真正的悲剧,因为这种悲剧是由于普通人因其身份地位的局限,受其阶级与时代的道德要求影响,并从自己的欲求出发对旁人施加压力从而导致的悲剧。可以说是这样的悲剧是人自己的欲求和自身的局限性造成的,是注定要发生的。王国维认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就是这第三种悲剧。两人的爱情是自然萌发的,但因其性格家世等原因其结局又是早已注定的。在这一悲剧故事中,没有绝对的“反派”角色,大家都只是依从其道德准则自我的欲求行事,“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也正因如此,最后所造成的悲剧才是真正的“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