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国法制史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3d45c7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d

中国法制史教案

绪 论

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中国法制史的概念,了解中国法制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以及中华法系的概念和基本特点;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其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各种类型主要法制的实质、基本内容、主要特点。难点在其发展规律的探索。 知识结构:中国法制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各种类型主要法制基本内容、主要特点。

创新精神的培养:掌握法制方面的中国国情与历史经验教训,从中领悟社会主义系统工程法制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概述

(一)中国法制史的概念

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法律的起源与历史上各种类型和各个阶段的法律制度的实质、特点、作用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二)中国法制史内容概述

从中国法制史发展阶段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夏商周三代时期,这一阶段属于奴隶制度的历史类型时期,是中国法制的最早雏形; 2、战国至秦汉时期,这一阶段是中国封建法制的奠基时期; 3、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阶段是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时期; 4、隋唐时期,这是中国封建法制的完备成熟阶段;

5、宋元明清时期,这是中国法制进一步发展并趋于解体的阶段;

6、近现代化法制时期,这主要包括清末的法制,中华民国的法制,以及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制。 二、中华法系及其主要特征 1、中华法系的概念

法系是指建立在同一历史传统文化以及相同法律体制基础之上具有共同特征的多国法律群体。中华法系,指一个发展于夏商至于清,以唐律为代表,以礼法结合为根本特征,其影响及于东亚诸国的法律体系。

2、中华法系的主要特征

以儒家学说作为法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引礼入法,社法结合;皇帝是最高立法者及审判官;以刑为主,诸法合体;融合了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各民族法律文化;重视成文法的制定。

3、中华法系的成因

外界因素及地理因素;经济因素;国情及政治因素。 三、中国法制史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意义 (一)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方法

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导;注意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理论知识;着重法律制度与社会土壤的关系的思索,掌握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一定的古汉语知识。

(二)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

1、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2、加深对于法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为学习部门法学提供必要的历史知识。 思考题

1、何谓中华法系?中华法系有哪些主要特征? 2、学习中国法制史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习文献

《九朝律考》程树德撰 商务印书馆 1925年版 《历代刑法志》 群众出版社 1988年版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著 中华书局 1981年版 《中国法律发展史》杨鸿烈著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75年版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王亚南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年版 《中华法系》(上)李钟声著 台湾华欣文化事业中心 1985年版 《大陆法系》[美]约翰·亨利·梅利曼著 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刑法史》蔡枢衡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古代法》[英]梅因著 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第一章 夏商的法律制度

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中国法的起源及其依据;了解夏朝与商朝法律制度的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国国家和法起源及其依据;夏商的神权法及其思想,夏商刑法的主要内容。难点主要在于中国国家和法起源的理解。

知识结构:国家与法起源的一般理论;中国国家和法起源的理论依据;中国法起源的数种观点;夏代的法律制度;商代的法律制度。

创新精神的培养:思索国家与法起源的一般规律;理解奴隶制法的共同特征,在夏商神权法知识的基础上,为认识西周法制思想的变化作准备。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辅之

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节 中国法的起源 一、国家与法起源的一般理论 二、中国国家和法起源及理论依据 三、中国法起源的数种观点 (一)法源于天说 (二)刑起于兵说 (三)法源于苗民说 (四)皋陶造律说 (五)法源于定分止争说 (六)法源于习惯说 第二节 夏朝的法律制度 一、奉“天”罚罪的神权法思想 二、《禹刑》 (一)《禹刑》的由来 (二)《禹刑》的主要内容 三、夏朝的军法 四、夏朝的监狱 第三节 商代的法律制度 一、商代法律思想的发展 (一)“率民以事神” (二)以天命、祖命宣布王命 二、《汤刑》及商朝的主要法律形式 (一)商朝的立法概况

1、《汤刑》 2、《汤之官刑》 3、“弃灰之法” (二)商代的主要法律形式 三、主要罪名及刑名 (一)主要罪名

1、不吉不迪 2、颠越不恭 3、暂遇奸究 4、不孝 5、巫风 6、弃灰于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