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实验指导用书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大学实验指导用书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3ed00d80975f46527d3e1a8

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

(2)准确度:测量结果接近真值的程度。测量结果接近真值,准确度高;反之准确度低。

(3)精确度:综合反映离散程度和准确程度。如果一组测量值离散程度小、准确度高则精确度高;反之如果一组测量值离散程度大、准确度低则精确度低。

精密度、准确度、精确度客观地评价了一组测量量,例如图1-3(a)表示射击精密度高,但准确度欠佳;图1-3(b)表示准确度高,但精密度较差;图1-3(c)则表示精密度、准确度均较高,即精确度高。

要定量地对一组测量值进行评价,给出测量的最终结果,仅仅用精确度评价还是不够的,需要结合各类误差的分布特点,估算出待测物理量的真值和误差。 三、不确定度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影响测量结果精确度的既有测量的系统误差,也有测量的随机误差, 我们需要分别估算它们的大小,然后进行误差的综合,用测量的精确度全面评价测量结果,

1981年10月第17届国际计量委员会大会通过决议,建议采用“不确定度”作为测量结果正确程度的评价。1991年8月国家计量监督局颁布的关于《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技术规范中也明确提出“对标准差以及系统误差中不可掌握的部分的估计,是测量不确定度平定的主要对象。”所谓不确定度,就是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不能肯定的程度,即具有一定置信概率的误差估值的绝对值。它是表征被测量的真值所处的量值范围的评定。不确定度u应该包含两个方面:

(1)多次重复测量中用统计方法计算的A类不确定度,uA表示。

(2)用其他非统计方法估算的B类不确定度,例如仪器误差、未定系统误差的估值等,用uB表示。

最后将A、B两类不确定度合成后,用合成不确定度作为测量值正确程度的评价。应该指出,将误差分为A类、B类不确定度与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前者着重是否用统计方法计算来划分,后者则从误差产生的原因来区分。

§1.3 直接测量中真值和测量误差的估算

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求得待测物理量的真值,有(1-1)式定义的测量误差也就无法确定。下面我们将利用不确定度的概念,通过对误差的合理估算,得出待测物理量的真值和误差,并对这种估算的可信程度做出评价。 一、真值的估算

对物理量的测量可分为单次测量和多次测量。 1.单次测量

在外界条件不允许对一个物理量多次重复测量时,或者在某些情况下随机误差对测量的总影响不大,不必进行多次测量时,往往只作单次测量。例如测量一个作变加速运动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测量气体节流膨胀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等,这时单次测量值就作为真值的最佳估值。 2.多次测量

大部分测量值的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基于正态分布的对称性,对同一物理量多次重复测量时,测量值的平均能使正负误差相互抵消。当忽略系统误差或对测量值修正后,算术平均值就趋于真值。假设测量中对物理量x测量了n次,其测量值分别为x1、x2、x3?可以证明此时算术平均值x是待测物理量真值的最佳估值(数学期望值),即

5

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

x???xi?1nin (1-2)

应该强调的是待测量的最佳估值并非就是真值a,仅仅是比测量值更加接近真值。只有修正了系统误差后无数次测量值的平均才等于真值,即

1na?lim?xi (1-3)

n??ni?1二、测量误差的估算

1.A类不确定度的估算

多次测量量往往呈现一定的离散性,A类不确定度就是对这类离散性做出评价。主要包含了随机误差、可以用统计规律估算的系统误差等。

当A类不确定度为正态分布时,测量值的离散程度可以用标准差?表示,根据标准差

的定义 ???(x?a)ii?1n2n (1-4)

由于在有限多次测量中,上式中的真值a无法确定。我们取多次测量得到的一组物理量

x1、x2、x3?为一组抽样值,在样本空间内可用算术平均值代替真值,则根据统计理论标

准差?的无偏估值s(简称标准偏差)为s??(x?x)ii?1n2n?1 (1-5)

标准偏差s是评估测量值离散程度的特征量。对一组测量值而言,标准偏差小表示该组测量值的离散程度低,测量值的精密度高;标准偏差大表示该组测量值的离散程度高,测量值的精密度低,如图1-4所示。但是应该注意,标准偏差s并不表示测量值与平均值的偏差,而只是对测量值离散程度的一种评估。从统计意义上讲,测量值落在(x?s,x?s)区间内的概率P?0.683,即测量值在算术平均值附近?s范围内的可能性为68.3%;落在(x?3s,x?3s)区间的内的概率P?0.9973,因此常常将3s称为A类极限误差。几乎所有测量值都不会超出真值最佳估值附近?3s范围。我们将标准偏差所表示的区间称为置信区间,相应的概率Pa称为置信度。

算术平均值作为真值的最佳估值依然有一定的离散

性,由于在计算待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时,各测量量的随机误差相互抵消,因而算术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要比测量值的离散程度小得多。为了研究算术平均值的离散程度,我们将算术平均值与真值的差称为残差。由于真值的不可确定,残差无法直接计算,只能根据正态分布的统计理论对残差进行估算。理论分析可以证明算术平均值残差的无偏估值sx为

6

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

sx?s?n?(x?x)ii?1n2n(n?1) (1-6)

sx又称为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算术平均值的标

准偏差是测量值标准差的1,这表明增加测量次数nn可以提高测量值的精度。如图1-5所示随着n的增大,标准偏差sx减小。当n>10时标准偏差sx的减小变得十

分缓慢,因此通常取6~10次测量次数为佳。测量次数过多,将会延长测量时间,增大环境或电源波动造成实

验误差的机会,而这时随机误差的减小已不明显。当然测量次数不同,将会得到不同的近似结果。

当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时,取A类不确定度为

uA?sx(P?0.683)

uA?3sx(P?0.997) (1-7) uA?tasx(P?Pa)

ta是与分布律和置信度相关的参数。A类不确定度并不表示测量值与真值的差,标准偏

差sx也不是测量值与平均值的偏差,它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误差,而是对算术平均值偏离真值的一种评估,是不确定的程度。

根据A类不确定度(1-7)式可将测量结果表达为

x?x?tasx (1-8)

(1-8)式中的ta与误差的分布律和置信度有关。当测量次数较多时,随机误差呈正态分布。

ta=1时的置信度P?0.683,表示待测物理量算术平均值x偏离真值的范围不超过?sx的可

能性为68.3%;ta=3时的置信度P?0.9973,表示待测物理量算术平均值x偏离真值的范围不超过?3sx的可能性为99.73%。

对于不同的置信度Pa和测量次数n,可以通过查阅附表1-1求得参数ta。

7

大学物理实验指导书

2.B类不确定度的估算

B类不确定度是指用非统计方法计算的误差分量,它通常是指仪器误差和一些特殊估测的极限误差。

所谓仪器误差是指在仪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正确使用仪器时,仪器的指示数和被测量的真值之间可能产生的最大误差,通常用

表示。它由仪表制造厂商采用精确度更高的

测量仪表检测并考虑一定的误差余量后给出,它是仪表的一个重要指标。仪器误差通常用级别表示为

仪器误差=级别×量程

仪器误差的具体计算可查阅所用仪器量具的使用说明。仪器误差既包括随机误差,又包括系统误差,其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仪器的精度。对于精度级别较低的仪表(0.5级以下),仪器误差主要表现为系统误差;对于精度级别较高的仪表(0.2级以上),仪表误差主要表现接近随机误差。仪器误差是可能出现误差的极限值,无法确定误差的真实大小与符号,仍属于B类不确定度范畴。

在实验中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或者由于没有在规定条件下使用仪器,无法保证仪器误差不大于出厂时给定的误差限值,例如弯曲的卷尺、电极的接触电势等,这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其误差限。对于一些低精度仪器无法确切地给出仪器误差,也常常取仪表量具的最小分度值或感量作为误差限。

仪器误差通常遵从的是均匀分布,如图1-6所示。对于一般的精密仪器,可以算出仪器的标准差为

?仪??仪3

图1-6

对于刻度式仪表,测量估算的不确定度Δ估常常小于仪器最小刻度的一半;对于数字式仪表,如果数字稳定,没有估算不确定度;如果数字跳动变化,记录其稳定表示的值。 三、实验中粗差的剔除

剔除测量列中异常数据的标准有几种,有3?x准则、肖维准则、格拉布斯准则等。这里我们只介绍3?x准则。

统计理论表明,一般测量的误差出现在??x内的概率为68.3%,误差出现在?2?x内的概率为95.5%,而出现在 ?3?x区间内的概率为99.7%,而一般我们的测量次数又不是很多,故测量值误差超出?3?x区间的可能性极小,测量值的偏差超过3?x的概率已小于1%。因此,可以认为偏差超过3?x的测量值是其他因素或过失造成的,为异常数据,应当剔除。剔除的方法是将多次测量所得的一系列数据,算出各测量值的偏差?xi和标准偏差?x,把其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