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7-2018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3f8d26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b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0分)

1. 在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中,运动员绕周长仅111米的短道竞

赛.运动员比赛过程中在通过弯道时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速度,将发生侧滑而摔离正常比赛路线.图中圆弧虚线Ob代表弯道,即运动正常运动路线,Oa为运动员在O点时的速度方向(研究时可将运动员看作质点).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 发生侧滑是因为运动员受到的合力方向背离圆心

B. 发生侧滑是因为运动员受到的合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 C. 若在O发生侧滑,则滑动的方向在Oa左侧

D. 若在O发生侧滑,则滑动的方向在Oa右侧与Ob之间

2. 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抛运动是匀速运动

B. 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 C.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D.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速度方向可能是竖直向下的 3.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轻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

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0 B. g C. g D. g

4. 动车组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厢(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厢(拖车)编成一组而

成的,若动车组在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个60m所用的时间是l0s,通过第二个60m 所用的时间是6s.则( )

A. 车组的加速度为0.5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78 m B. 动车组的加速度为1m/s2,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为78m C. 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 m/s2,接下来的6 s内的位移为96m D. 动车组的加速度为1m/s2,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为96m

5. 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

度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A、B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 t=4s时,A、B两物体相遇

C. 在相遇前,t=4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近 D. 在相遇前,A、B两物体的最远距离为20m

6. 一轻杆一端固定质量为m的小球,以另一端O为圆心,使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半径

为R的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页,共18页

A. 小球过最高点时,杆所受到的弹力可以等于零

B. 小球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是

C. 小球过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一定随速度增大而增大 D. 小球过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一定随速度增大而减小

7.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木块A和B,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

簧连接,最初系统静止。现用大小F=2mg、方向竖直向上的恒力拉A直到B刚好离开地面,则在此过程中( )

A. A上升的初始加速度大小为g B. A上升的速度一直增大 C. A上升的最大高度为mg/k

D. 弹簧对A和对B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8. 河岸笔直,河宽20m,河水流速为3m/s,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4m/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船过河的最短时间为4s B. 船过河的最短时间为5s C. 船可以垂直河岸过河 D. 船在河中运动速度一定为5 m/s

9. 如图甲、乙所示,乙图中斜面体固定不动.物体P、Q在力F作用下一起沿F方向

运动,关于物体P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两图中的P、Q都做匀速运动,则两图中P均受摩擦力,方向与F方向相

B. 如果两图中的P、Q都做匀速运动,则甲图中P不受摩擦力,乙图中P受摩擦

力,方向和F方向相同

C. 如果两图中的P、Q都做加速运动,则两图中P均受摩擦力,方向与F方向相同

D. 如果两图中的P、Q都做加速运动,则甲图中P受的摩擦力方向与F方向相反,乙图中P受的摩擦力方向与F方向相同

10. 如图所示,将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细线相连悬挂于

O点,用力F拉小球a,使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且悬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0°,则F的大小( )

A. 可能为mg B. 可能为mg C. 可能为mg D. 可能为mg

11. 如图所示,斜面AB与水平面BC相连,从斜面顶端A分别以初速度v0和2v0平抛

两个物体,则两 个物体在ABC面上的第一落点距A点的水平距离之比可能是( )

第2页,共18页

A. 1:3 B. 2:3 C. 1:4 D. 1:6

12. 将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球竖直向上抛出,最终回到

抛出点,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大小恒定,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该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所受重力和阻力大小之比为5:1

B. 小球上升过程与下落过程所用时间之比为2: C. 小球落回到抛出点时的速度大小为8m/s

D. 小球下落过程中,受到向上的空气阻力,处于超重状态

三、实验题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13.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

上,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两根细绳,细绳端带有绳套,先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某-位置Ο并记下该点的位置;再用一个弹簧秤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位置Ο点。

(1)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要求满足的是______。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角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要使两个弹簧秤的示数相等

(2)三位同学选用不同橡皮条进行实验,所用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均为0~5N,他们都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如图所示,用F1和F2表示拉力的方向和大小。

甲同学,F1和F2的方向互相垂直,F1=3.0N、F2=3.5N;乙同学,F1与F2方向间的夹角约为60°,F1=F2=4.0N;丙同学,F1与F2的方向间的夹角约为120°,F1=F2=4.0N. 这三位同学中操作不合适的是______同学,理由是______。

14. 某探究学习小组欲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

如图1所示的装置,图中小车的质量用M表示,钩码的质量用m表示。要顺利完成该实验,则:

第3页,共18页

(1)为使小车所受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要使细线的拉力约等于钩码的总重力,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2)某次打出的某一条纸带,A、B、C、D、E、F为相邻的6个计数点,如图2,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标出。利用图中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

(3)某位同学经过测量、计算得到如下表数据,请在图3中作出小车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图象。 组别 M/kg F/N a/m?s-2 1 0.58 0.10 0.13 2 0.58 0.15 0.17 3 0.58 0.20 0.26 4 0.58 0.25 0.34 5 0.58 0.30 0.43 6 0.58 0.35 0.51 7 0.58 0.40 0.59 (4)由图象可以看出,该实验存在着较大的误差,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15. 有甲、乙两汽车沿同-平直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

速度均为v0=l0m/s.当两车快要到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绿灯已转换成了黄灯,于是紧急刹车(反应时间忽略不计),乙车司机为避免与甲车相撞同时也紧急刹车,乙车司机反应较慢(反应时间t0=0.5s),已知甲、乙两车紧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

22

分别 为a1=4m/s,a2=6m/s,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至少应保持多大距离?

16. 传送带与平板紧靠在一起,且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内,两者长度分别为L1=2.5m、

L2=2m.传送带始终保持以速度v匀速运动.现将一滑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到传送带的左端,然后平稳地滑上平板.已知: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滑块与平板、平板与支持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3、μ2=0.1,滑块、平板的质

2

量均为m=2kg,取g=10m/s.求:

(1)若滑块恰好不从平板上掉下,求v的大小; (2)若v=6m/s,求滑块离开平板时的速度大小.

第4页,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