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池设计计算new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沉淀池设计计算new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3fd13a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a

干货!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辐流、竖流、斜板)! 沉淀池的类型

按水流方向划分,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三种,还有根据“浅层理论”发展出来的斜板(管)沉淀池。

设置沉淀池的一般要求有哪些

(1)沉淀池的个数或分格数一般不少于2个,为使每个池子的人流量均等,要在人流口处设置调节阀,以便调整流量。池子的超高不能小于0.3m,缓冲层为0.3m~0.5m。

(2)一般沉淀池的停留时间不能小于1h,有效水深多为2~4m(辐流式沉淀池指周边水深),当表面负荷一定时,有效水深与沉淀时间之比也为定值。

(3)沉淀池采用机械方式排泥时,可以间歇排泥或连续排泥。不用机械排泥时,应每日排泥,初沉池的静水头不应小于1.5m,二沉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后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后不应小于0.9m。

(4)采用多斗排泥时,每个泥斗均应没单独的排泥管和阀门,排泥管的直径不能小于200mm。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采用方斗时不能小于60°,采用圆斗时不能小于55

(5)当采用重力排泥时,污泥斗的排泥管一般采用铸铁管,其下端伸入斗内,顶端敞口伸出水面,以便于疏通,在水面以下1.5~2.0m处,由排泥管接出水平排泥管,污泥借静水压力由此管排出池外。 (6)使用穿孔排泥管排泥时,排泥管长度应在15m以内,排泥管管径150~200mm,孔径15~25mm,孔眼内流速4~5m/s,孔眼总面积与管截面积的比值为0.6~0.8,孔眼向下成45°~60°交错排列。为防止排泥管堵塞,应设压力水冲洗管,根据堵塞情况及时疏通。

(7)进水管有压力时,应设置配水井,进水管由配水井池壁接人,且应将进水管的进口弯头朝向井底。沉淀池进、出水区均应设置整流设施,同时具备刮渣设施。

(8)沉淀池的出水整流措施通常为溢流式集水槽,出水堰可用三角堰、孔眼等形式,普遍采用的是直角锯齿形三角堰,堰口齿深通常为50mm,齿距为200mm左右,正常水面应当位于齿高的1/2处。堰口设置可调式堰板上下移动机构,在必要时可以调整。

(9)沉淀池最大出水负荷,初沉池不宜大于2.9L/(s·m),二沉池不宜大于1.7 L/(s·m)。在出水堰前必须设置收集与排除浮渣的措施,如果使用机械排泥,排渣和排泥可以综合考虑。

平流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平流式沉淀池基本要求如下:

(1)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多为30~50m,池宽多为5~10m,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多为2.5~3.0m。为保证水流在池内的均匀分布,一般长宽比不小于4:1,长深比为8~12。 (2)采用机械刮泥时,在沉淀池的进水端设有污泥斗,池底的纵向污泥斗坡度不能小于0.01,一般为0.01~0.02。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不能大于1.2m/min,一般为0.6~0.9m/min。 (3)平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时,表面负荷为1~3m3/(m·h),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作为二沉池时,最大水平流速为5mm/s。 (4)人口要有整流措施,常用的人流方式有溢流堰一穿孔整流墙(板)式、底孑L人流一挡板组合式、淹没孔人流一挡板组合式和淹没孔人流一穿孔整流墙(板)组合式等四种。使用穿孔整流墙(板)式时,整流墙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孔口处流速为0.15~0.2m/s,孔口应当做成渐扩形状。

(5)在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挡板,高出水面0.1~0.15m。进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不应小于0.25m,一般为0.5~1.0m;出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进口处挡板距进水口0.5~1.0m,出口处挡板距出水堰板0.25~0.5m。

(6)平流式沉淀池容积较小时,可使用穿孔管排泥。穿孔管大多布置在集泥斗内,也可布置在水平池底上。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泥斗平面呈方形或近于方形的矩形,排数一般不能超过两排。大型平流式沉淀池一般都设置刮泥机,将池底污泥从出水端刮向进水端的污泥斗,同时将浮渣刮向出水端的集渣槽。

(7)平流式沉淀池非机械排泥时缓冲层高度为0.5m,使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例: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Q=0.2m3/s,设计人数N=10万人,沉淀时间t=1.5h。采用链带式机刮泥,求平流式沉淀池各部分尺寸。

竖流式沉淀池

竖流式沉淀池池体为圆形或方形,污水从中心管的进口进人池中,通过反射板的拦阻向四周分布于整个水平断面上,缓慢向上流动。沉降速度大于水流上升速度的悬浮颗粒下沉到污泥斗中,上清液则由池顶四周的出水堰口溢流到池外。竖流式沉淀池基本要求如下:

(1)为保证池内水流的自下而上垂直流动、防止水流呈辐流状态,圆池的直径或方池的边长与沉淀区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不大于3,池子的直径一般为4.0~7.0m,最大不超过10m。圆池直径或正方形池边长D≤7m时,沉淀出水沿周边流出;D≥7m时,应增加辐射式集水支渠。

(2)水流在竖流式沉淀池内的上升流速为0.5~1.0mm/s,沉淀时间为l~1.5h。中心管内的流速一一般应大于100mm/s,其下出口处设有喇叭口和反射板。反射板板底距泥面至少0.3m,喇叭口直径及高度均为中心管直径的1.35倍,反射板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1.3倍,反射板表面与水平面的倾角为17。

(3)喇叭口下沿距反射板表面的缝隙高度为0.25~0.50m,作为初沉池时缝隙中的水流速度应不大于30mm/s,作为二沉池时缝隙中的水流速度应不大于20mm/s。

(4)锥形贮泥斗的倾角为45~60,排泥管直径不能小于200mm,排泥管口与池底的距离小于0.2m,敞口的排泥管上端超出水面不能小于0.4m。浮渣挡板淹没深度0.3~0.4m,高出水面0.1~0.25m,距集水槽0.25~0.50m。

例:某城市人口N=6W人,Qmax=0.13m3/s,设计竖流式沉淀池。

1.中心管的面积和直径:

中心管流速0.03m/s,设池子数为4,则 qmax=Qmax/4=0.0325m3/s f1=qmax/v0=0.0325/0.03=1.08m2

2.沉淀池有效断面积

设表面负荷q=2.52m3/(m2.h) 则上升流速v=q=2.52m/h

f2=qmax/v=0.032536002.52=46.43m2

3.沉淀池直径

每座沉淀池总面积A=f1+f2=46.43+1.08=47.7m2

4.沉淀池有效水深h2 设沉淀时间t=1.5h 则h2=vt=2.521.5=3.78m

5.校核径深比

D/h2=7.8/3.78=2.06<3,符合要求 6.校核集水槽每米出水堰的过水负荷q0

7.污泥体积

设污泥清除时间间隔为tg=2d,每人每日产生的湿污泥量为S=0.5L,则

W=SNtg/1000=60m3

每池污泥体积Wt=W/n=15m3 8.池子圆锥部分的体积V

设圆锥底部直径d\\\\\\\\\\'=0.4m,截锥高度h5,截锥侧壁倾角550,,则

足够容纳2日的污泥量

9.中心管喇叭口下缘至反射板的垂直距离h3, 过缝隙污水流速vt=0.02m/s,

喇叭口直径dl=1.35d0=1.351.17=1.58m h3=qmax/v1d1=0.0325/0.021.58=0.3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