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40fbaf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f

高二《生活与哲学》导学案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自主学习

【思维磁场】

有经验的制纸工人用手一摸就知纸的准确厚度。老猎手仅凭一点蛛丝马迹就可以断定走过的野兽的种类、数量、大小、雌雄。茶叶工人可以凭嗅觉判断茶叶的质量。

[讨论]:(1)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2)上述结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提示]:(1)它体现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我们在虚心学习间接经验,认真读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从事实践,通过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真正发挥科学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自我认知

1. 实践及其特点w.w.w.k.s.5.u.c.o.m

(1)实践是人们改造_______的一切_____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_____为主体、以_____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______的活动。实践具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践的基本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_________________,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4)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意味着实践是一种________、_______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5)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________中的人的活动。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_____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_______________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_________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______的认识。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________,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_________,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_____。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_______,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_______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_____。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_____和实践中产生的______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5)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______中来,最终还要回到______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______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探究学习

精点透析 1、实践的含义及特征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对含义的掌握重在强调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2)特征: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这意味着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注意结合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加深对这些特征的理解。 学法链接 [例题分析]: 1.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解析]: “莫能知“的原因是“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没有实践,所以应选B项,其它各项与题意不符。 [点悟]:此题通过考查对苏轼分析钟声产生的原因的理解来感悟和体会实践对认识产生的重要性。因此,一定要准确掌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的四个表现。 2.辨析:认识来源于实践,正确的认识是与实践相符合的认识。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解析]:此题的关键在于把实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践和实际区分开来,题中认识来源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于实践是正确的,但正确的认识是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与实际相符合,而不是与实践相符合。最后指出认识的真理性需要实(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践来检验。 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答案:(1)人们的认识只能在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实践中产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客观事物才能成为人们的认识对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