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基础知识细节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昆虫基础知识细节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4231a63f7ec4afe05a1df12

代发育的有效积温 (K),再利用某地气象部门的资料,计算出该地有效积温的总和Kl=∑N(T—C),K1除以某虫完成一代的有效积温(K),即为其一年发生的代数。

例如小地老虎完成1个世代的有效积温(K)为504.47日度,南京地区常年有效总积温(Kl)为2220.9℃,则南京地区1年可能发生的代数为:

世代数=Kl /K=4.4代。

(3)预测害虫的发生期。知道了一种害虫或一个虫态的有效积温(K)和发育起点(C),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气温的情况(T),就可进行发生期的预测。

例如:已知槐尺蛾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5℃,卵期有效积温为84日度,卵产下当时的日平均温度为20℃,若天气情况无异常变化,则幼虫孵化的时间为:

N=K/(T-C)=84/(20-8.5)≈7.3(天) (4)控制昆虫的发育速度。 人工繁殖寄生蜂防治害虫,按释放日期的需要,可根据公式T=K/N+C计算出室内饲养寄生蜂所需要的温度。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寄生蜂的发育速度,在合适的日期释放。

例如: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赤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34℃,有效积温为161.36日度,根据放蜂时间,要求12天内释放,应在何种温度下饲养才能按时出蜂。

代入公式:T=K/N+C=161.36/12+10.34=23.8℃, 即在23.8℃的温度条件下经过12天即可出蜂释放。

(5)预测昆虫地理分布北限。如果当地全年有效总积温不能满足某种昆虫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的有效积温,则此地就不能发生这种昆虫。这种判断只对一年发生一代、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适用,多年完成一代的昆虫不能按此办法进行推算。

(6)应用于引进天敌昆虫。选择和引进天敌昆虫时,应考虑其与所控制害虫的发育始点相一致。

但应用有效积温法则推算得出的结论有时与实际情况会有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是因为:有效积温法则只考虑温度条件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而实际上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多,如食料、湿度等都对昆虫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效积温法则是以温度与昆虫的发育速度成直线关系为前提的,而事实上,这种直线关系只有在最适温区才基本符合,就整个适宜温区而言,温度与昆虫的发育速度成“S”形关系。有效积温法则的测定一般是在室内恒温条件下测得的,与室外变温条件下的昆虫生长发育情况有一定的差异。有些昆虫有滞育现象,处于滞育状态的昆虫即使是适宜的温度对其生长发育也几乎是不起作用的,因此利用有效积温法则推算其发生代数或发生期就难免有误差。 (二)湿度和降水对昆虫的影响

湿度实质上就是水的问题。水分是昆虫维持生命活动的介质,同时水也是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环境因素。不同种类的昆虫和同种昆虫的不同发育阶段,都有其一定的适湿范围,高湿或低湿对其生长发育,特别是对其繁殖和存活影响较大。同时,湿度和降水还可通过天敌和食物间接地对昆虫发生影响。 湿度对昆虫发育速度的影响远不如温度明显,只有在湿度过高或过低而且持续一定时间,其影响才比较明显。如东亚飞蝗卵在30℃时,土壤含水量在15%-18%范围内发育正常,但土壤含水量下降至4%时,不仅孵化率低,而且孵化时间大大延迟。

湿度对昆虫的繁殖影响显著。如粘虫成虫在l 6~30℃范围内,湿度愈大,产

49

卵愈多;当温度为25℃时,在相对湿度90%时的产卵量比在相对湿度60%以下的产卵量约增加1倍。干旱主要影响成虫的交配行为和使其寿命缩短,但干旱有利于蚜、叶螨的营养代谢,使之大量繁殖,造成大发生。

湿度对昆虫存活的影响也很显著。如粘虫卵在23℃下,相对湿度为18%、50%、75%、80%和95%时,其孵化率分别为0%、20%、60%、76.7%和76.73%,但相对湿度为l00%时,其孵化率又下降为73.9%,表示粘虫卵在适温范围内,其孵化率随着湿度的增加而提高。 降雨持续日期、次数以及降雨量的大小,对昆虫种类数量动态的影响更为密切。降雨对于那些与土壤直接有关的昆虫往往有很大的影响。如春季3、4月间适当降雨,对一些休眠幼虫出土有利,常为当年发生危害程度的决定因素。特别是暴雨对一些小型昆虫(如蚜、螨类等)和一些昆虫卵(如棉铃虫等)有机械冲刷和粘着于土表的作用,造成死亡,可导致其种群密度的下降。 (三)温湿度对昆虫的综合影响

在自然界中温度和湿度总是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综合起作用的。而昆虫对温度湿度的要求也是综合的,不同温湿度的组合,对昆虫的孵化、幼虫的存活、成虫羽化、产卵及发育历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害虫的预测预报中,常用温湿系数(或温雨系数)、气候图(或生物气候图)来表示温度和湿度对昆虫的综合影响。对同一种昆虫来说,适宜的温度范围,可因湿度条件而转移,反之亦然。 1、温湿系数 在说明温湿度组合对昆虫的影响时,常采用温湿度比值表示,即温湿系数。相对湿度与平均温度的比值或降雨量与平均温度的比值,称为温湿系数,即:

Q=RH/T 或 Q=M/T

式中Q为温湿度系数;T为平均温度(℃);RH为相对湿度(%);M为降水量(mm)。

温湿系数可以应用于日、候、旬、月、年不同的时间范围。但应注意不同的温湿度组合,常会得到相同的温湿系数,故应标出此期的温度。

例如,华北地区用温湿系数分析棉蚜的消长,当5日的温湿系数为2.5-3.0时,有利于棉蚜发生,可造成猖撅为害。

2、气候图 可根据一年或数年中各月温湿度,组合在坐标纸上绘制。绘制时,以纵轴代表月平均温度,以横轴代表月降雨量或平均相对湿度,找出各月的温湿度结合点,用线条按月顺序连接起来,即成气候图。

在实际应用时,首先要根据多年或多点的资料,分别绘制成气候图,从中找出昆虫不同发生程度的模式气候图。然后再根据当地中、长期或近期的气象预报,绘制成当年气候图,与模式图比较,即可进行该种昆虫发生量趋势的预测。但应注意由于气象预报有时不够准确,需分析研究。此外,气候图还可用作昆虫地理分布的预测。

比较一种害虫的分布地区和非分布地区的气候图,或猖獗发生年份和非猖獗发生年份的年份图,及发生猖獗地区和发生猖獗地区的气候图,往往可以找出该害虫生存的温湿度条件,以及有利或不利该害虫的温湿度条件在一年中出现的时期。由于气候图可以帮助了解一种害虫在地理分布上或发生上或发生程度上需要的温湿度条件,对进行害虫地理分布及发生量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四)光对昆虫的影响

在自然界,光和热是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两种热能状态。昆虫可以从太阳的辐射热中直接吸收热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供给植食性昆虫食物,昆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