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都城考古 期末考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中国古代都城考古 期末考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44560fef705cc1755270990

1. 商都殷墟的布局特点

一、殷墟的布局

目前所探明的殷墟长宽各约6公里,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洹河从中间穿过。总体布局严整,以小屯村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分布。现存遗迹主要包括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商城遗址、后冈遗址以及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手工作坊等。

1)宫殿宗庙遗址 位于洹河南岸的小屯村、花园庄一带,总面积71.5公顷,是商王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场所,也是殷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考古人员先后发现宫殿、宗庙等建筑基址80余座。这些建筑大多坐落在厚实高大的夯土台基上,以木料、黄土为主要建材,房架多以木柱支撑,墙用夯土版筑,屋顶覆盖茅草,造型庄重、质朴、典雅。主要建筑高大繁复并互相连属,整体院落左右对称,多重有序,开创了中国传统厅堂建筑规制的典范,总体风格为历代所沿袭。

在宫殿宗庙遗址的西、南两面,有一条人工挖掘而成的防御濠沟,南北长1.1公里,东西长0.65公里,宽10至20米,深5至10米。壕沟东、北两端与洹河河曲连通,将宫殿宗庙环抱其中,构成严密的防洪、防御体系,起到类似宫城的作用。

妇好墓复原陈列1976年在小屯村北面百米处,发现了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墓,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王室成员墓葬。墓室有殉人16人,出土器物1928件,包括468件青铜器,755件玉器以及564件骨器,另有将近7000枚海贝。 2)王陵遗址 王陵遗址位于洹河北岸侯家庄与武官村北的高地上,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11.3公顷。1930年代以来,在这里累计发现大墓13座,陪葬墓、祭祀坑与车马坑2000余处,并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是学术界公认的殷商王陵所在地。

在陵墓中发现有很多的殉葬人群,体现了当时的丧葬习俗。在王陵区编号1001的大墓中,殉葬了墓主生前一支不少于68人的田猎队、18匹马,殉葬的领队是贵族出身,因此这个领队自己还拥有两个殉葬者。殉葬者最多的是王室宗庙祭祀坑,有近600人殉葬。大多都是被斩首、腰斩、断肢甚至肢解后扔进来的,其中还发现有1周岁左右的婴儿也被殉葬。 另外,在王陵的东边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现今为止所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3)洹北商城遗址 洹北商城遗址位于洹河北岸花园庄,传统意义上的殷墟遗址东北部,二者略有重叠。城址大体呈方形,东西宽2.15公里,南北长2.2公里,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四周有夯筑的城墙基槽。

洹北商城遗址的年代早于传统意义上的殷墟晚商文化,略晚于郑州早商文化,很可能是商代中后期的一处都邑遗址。

课件:殷墟有两个中心点:洹河南以小屯、花园庄为中心的宗庙宫殿区和洹河北侯家庄、武官村北的王陵区。在洹河两侧分布有居住址和手工业作坊,族墓地则分布在居住区附近及外围地区。 1.宗庙宫殿区

宗庙宫殿区东、北有洹河环绕,西、南围以人工壕沟,形成相对封闭的格局,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洹北商城的宫殿宗庙区(中商时期)位于洹北商城南北中轴线的南段,其范围南北约500米,东西不少于200米。宫殿宗庙区中有宏大的夯土建筑。其中经过发掘的一号建筑基址,是一座面宽达170余米、进深约90米的四合院,也是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商代单体建筑遗址。小屯宫殿宗庙区(晚商时期)总面积70万平方米以上。其东、北两面有洹河环绕,西、南以深壕与外面相隔,通过在河或壕沟的窄处设桥与外界交通,形成一相对封闭的格局。】 2.王陵区 王陵区位于洹河以北的侯家庄、武官村北。陵区东西约450米,南北约250米。 共发掘带墓道的大墓13座,分为东西两区,祭祀坑近1500座。

3.居住址、手工作坊、族墓地 洹北商城位于安阳市北郊,与殷墟遗址相邻。城址略呈方形。四周已确认有夯土夯筑的城墙基槽,南北长2200米,东西宽2150米。商城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洹北商城范围内主体遗存的年代略晚于郑州二里冈上层偏晚阶段,早于殷墟一期。 手工业作坊·铸铜作坊

四处铸铜作坊分别分布于苗圃北地、孝民屯村西地、薛家庄和小屯村东北地。

苗圃北地铸铜作坊位于小屯宫殿宗庙区的东南约1公里许,是现已发现的殷墟最大的铸铜作坊,范围在1万平方米以上,是一处长期使用的大型铸铜作坊遗址。该遗址分为居住区与生产区两部分。生产区位置偏东,发现的遗迹和遗物皆与铸铜生产有关。包括制模、制范、浇铸用的场地或房舍遗迹,熔炉遗迹,各式陶范及制范的工具等。

2. 汉代长安城的布局

汉长安城的平面呈方形,但并不规整。由于城墙在长乐宫和未央宫建成之后才开始兴建,因此为了迁就二宫和河流的位置,形成南墙曲折如南斗六星,北墙曲折如北斗七星的形状,有“斗城”之称。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砌而成,高12米,基宽12-16米,墙外有宽8米、深3米的城壕沟。据实测,东墙长6000米,西墙长4900米,南墙长7600米,北墙长7200米,合计25700米。城内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同时期罗马城的四倍。

(1)十二城门。城墙四面各开三座城门,南墙中为安门,东西两侧为覆盎门和西安门;北墙中为厨城门,东西两侧为洛城门和横门;东墙中为清明门,南北两侧为霸城门和宣平门;西墙中为直城门,南北两侧为章城门和雍门。每座城门都有三个门道,合计十二门、三十六门道,与张衡《西京赋》所述“方轨十二”、“三涂洞开”等相吻合。门道一般宽约8米,恰好相当于当时四个车轨的距离。(2)八街九陌。街道均为三道并列,中间一条应为驰道,专为皇帝用。城内的大街都与城门相通。纵街九条横街十条。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等。贵族宅第分布在未央宫的北阙一带,称作“北阙甲第”。居民区分布在城北,由纵横交错的街道划分为160个“闾里”。(3)东西九市。著名的“长安九市”则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由横门大街相隔,分成东市三市和西市六市。东市是商贾云集之地,西市则密布着各种手工业作坊。据考证,汉长安城的布局和形制与《周礼·考工记》基本相符。它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宫殿区集中在一座城市里,后世的都城都沿用了这一体系。

3. 隋唐长安城布局

1) 唐长安城的设计是北魏以来都城布局的直接继承。全城的核心宫城和皇城最受重视,安排在全城北部正中。 2) 长安城最显著的特点是整齐划一:位于全城的北部正中为宫城,宫城内部被隔墙分为三大部分:正中为宫殿区,为皇帝正衙之所,东侧是太子居住的东宫,西侧是后宫人员居住的掖庭宫。皇城内有东西向街道七条,南北街道五条。一个城市一条中轴线,这条中轴线在城市的正中央。朱雀门-向北和宫城正门广阳门相对,又南经朱雀大街与明德门相通,形成了全城的中轴线。

3) 郭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南三面各开三门,郭城内南北向街道十一条,东西向街道十四条,有纵横街道划分出居民居住的里坊和作为贸易场所的市。城内有两市,位于皇城东南的东市和皇城西南的西市,各占两坊之地,建夯土围墙,开八门,内有井字街道和沿墙街道,街道两侧设排水沟。

课外:唐长安城的面积达83.1平方公里,按中轴对称布局,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分出110座里坊。此外还有东市、西市等大型工商业区和芙蓉园等人工园林。城市总体规划整齐,布局严整,堪称中国古代都城的典范。长安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2米,周长36.7公里。城墙宽12米左右,高5米多,全部用夯土版筑,城门处的墙段还砌有砖壁。

1. 宋汴梁城布局特点

即“开封”。(1)三层或四层城相套的布局,宫城位于中央,突出了宫城地位,是皇权至上思想在都城设计中的反映。在礼制上,开封城是当时的最高等级,主体结构三重或四重城墙相套。这是后期都城制度。一般地方的府、州城都用两重城墙,县治只用一重。(2)开放式的街巷代替了封闭式的里坊制度。城市的景观、管理市民的制度、城市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要改变。开封的行政区划是开封府辖开封县和祥符县(以中轴天街-宫城为界,东开封西祥符)。县下有箱,内城四箱,外城四箱,城外九箱。箱下为坊。共有121坊,97750户,50万人口。但坊已不是隋唐时期那种封闭性的坊了。宋代由于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里坊制度崩溃,民宅形式是在大街之间等距离排列着东西向的胡同,民宅当街开门,出入自由方便。这在《清明上河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居民区与商业区连成一片。(3)商贸活动分散于全城各地,还出现早市与夜市,商业繁荣。? 这与唐代长安城商贸集中于东西两市,完全不同。唐中期以后东、西市附近的一些街道开始成为交换的场所,并且出现了夜市,但这些变化都处于萌芽状态,市还是主要的交易场所。? 北宋东京则出现了多处贸易中心和多种形式的贸易场所。出现 “ 街市 ” ,沿河岸的行市、 瓦子(文艺娱乐场)。(4)四大河流进出京城,东京对河流槽运进行了充分利用,这是古代都城所罕见的。? 汴河 “ 江淮扁舟,四时上下,昼夜不绝 ” 。对河流槽运利用奠定东京经济能 “ 富甲天下 ” 的基础。? 这些变化,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繁荣的结果。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轨迹到北宋达到发展的高峰。宋代两个突出社会现象, 军事上的软弱,不断失利, 经济上的飞速发展。私营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使旧有的城市管理制度,格局被陶汰,发展起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制度。

课外: 北宋开封城是四大运河金水河(亦名天源河)、五丈河(亦名广济河)、汴河、蔡河(亦名惠民河)通过的地方,不仅航运发达,而且水源极其丰富,在城郊形成许多著名的风景区。城西顺天门外有金明池(路北)、琼林苑(路南),殿楼台亭与古松怪柏、奇石异桥交相辉映,金明池“周围约九里三十步”,一泓荡漾,别有情趣。宜春苑在城西金耀门(固子门)外,玉津园在城南南薰门外,与金明池、琼林苑号称皇家四大园。除此之外,私家园林也很兴盛,“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到处“粉墙细柳”,“芳草如茵”,“红妆按乐于宝榭层楼,白面行歌近画桥流水”,景色如画,升平欢乐至极。开封公、私园林之盛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显然是地形有利、水源丰富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开封平面布局的特点和地形平坦,水源丰富,交通方便密切相关。

2. 课程收获建议感受 用考古复原岁月遗痕

在考古学诞生之初,其一举一动都曾经备受全社会的注目,比如,谢里曼发掘特洛伊、中国学者发掘安阳的殷墟等等。在这些考古发掘中,考古学家每刨下去一锄头,都意味着一个文化的根源或者一个民族千百年来所凭信的精神支柱,要么被证实,要么被改写。考古学的知识是当代人文知识的重要构成部分,特别是,它是关于人类的起源与任何有关文化的根源问题的主要知识来源。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考古学家远离都市,风尘仆仆,似乎连走路都喜欢寻找幽僻曲径、残沟断垣。考古报告或论文犹如一部部天书,充满着晦涩的职业语汇和让人无法琢磨的跳跃性逻辑,一般人太难以走进这个封闭、自律的王国了。至多是考古发现的珠光宝气和令人咋舌的久远年代,在一瞬间碰撞了时代的眼睛和耳朵,使人为之心头一震。但很快就如过眼烟云,无影无踪,只是在博物馆的库房里又增加了一排贴满封条、大锁守门的柜子。考古报告和论文一样,仍然是另一形式的“天书”;要么更加糟糕,仅仅是一种人为的变质的文字快餐,不但可能会曲解考古的真正旨趣,而且可能会吃坏读者的肚子。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考古史意见很神秘而有趣的事情。之所谓神秘是由于考古发掘面对未知事物的敬畏和揭示未知事物面目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激动,这是源于人类内心的探索未知和求知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很多人在日常的生活中接触不到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属于过去,属于历史,属于我们的祖先。我们有理由去认识祖先的生活足迹,但是我们没有理由去妄加揣测,颠倒黑白的区向世人解释一些事情。虽然考古发现证实了很多的历史记载的正确性和错误。但是,考古发现的部分毕竟是很小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窥见历史的一些现象,但是不能展示社会完整的面目。如果考古学家这样认为的话,那么他就犹如井底之蛙,他的世界和视野只有巴掌那么一小块。

4. 团队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