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二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学案:第三单元 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Word版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9版高二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学案:第三单元 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Word版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487c37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25

之中张口大笑”;他讲《桃花扇》时“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 ③“热心肠”还指梁先生是一个怀有炽热的爱国心的人。他用他的学术、用他的演讲、用他的人格魅力感动了困惑中的学生,指明了他们的学路,以至于文中说道“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可见,文中所说的“热心肠”并非是指帮助别人,而是指他用一腔热血、 一腔爱国热情和他身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对优秀文学作品的理解来感染人、教育人、熏陶人。

3.请结合全文回答:为什么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使之常常想起并笔而记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先是因为梁任公的演讲非常有特点: ①开场白非常独特而有个性。 ②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洪亮而激亢。③演讲的内容在笔写的讲稿之外能大段背诵,而且对他所讲的古诗或戏曲非常投入,几成戏剧表演。 ④先生的表情,酣畅淋漓,变化之至。其次是因为梁任公这个人非常有特点:身材短小精悍, 步履稳健,气质潇洒,眼神犀利,以至于“光芒四射”。 再次是演讲时一点也不刻板,而是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这样的演讲怎能不引人入胜、令人难忘呢?

4.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任公的情感有敬仰之情、欣赏之情、赞美之情。本文的情感表达有如下特点:一是直接的表达。如开篇“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说的是当时青年学生对先生的景仰之情,其实也是代表作者的心情。二是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如开篇“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中的“幸运”“欢喜”都是表达心情之词,也就是说文章既叙事又写心情,表达了一个听课学生对讲课老师的崇拜之心。三是完全含蓄的表达。如“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没有表露作者心情,但读者仍能从这样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心情、一种感情。

5.有人认为尽管文章开头交代“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但在文章中,作者也暗示了梁任公先生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感情,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一:我不同意。因为从文章里看不出晚年的梁任公先生有什么政治热情,通篇讲的

都是他的学术成就。

观点二:我同意。从演讲中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已经将自己当做作品中的人物,这不仅是因为他授课生动投入,更是因为他的爱憎不自觉地流露了出来!此次演讲写于民国十年左右,当时的中华大地生灵涂炭。所以,我认为梁任公先生在讲演中流露出了爱国主义和民族感情。

二、归纳总结

图解文章

主旨探微

本文以一千字的篇幅,生动而饱含深情地记述了梁任公的一次演讲,通过对梁任公先生的外貌、神情、语言等描写,成功刻画了一位学术界的风云人物,表现出梁任公先生是一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先生的崇敬之情。

一、百变素材 1.学识与胸怀

梁任公先生以他的渊博的学识和宽广的胸怀折服了听众,也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后人。学识会让一个人厚重深刻、谈吐不凡、出口成章。有学识者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人如坐春风;如黄钟大吕,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会增长你的见识,净化你的心灵,陶冶你的情操,提高你的人生境界。学识与胸怀往往是孪生姐妹,学识会开阔你的视野和胸怀,让你纵观古今,放眼中外,以天下为己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做一个博览群书、修养身心的人吧!

2.追求真理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梁启超在这一点上堪称后学者的榜样。梁在戊戌变法期间,基本上还是康有为思想的鼓吹者。但流亡日本,特别是接触孙中山之后,他逐渐由保皇变为激进,成为改良主义知识分子中最有号召力的领导者。1917年5月张勋复辟时,梁当即发表通电反对,指出:“此次首造成逆谋之人,非贪渎无厌之武夫,即大言不惭之书生。”所指书生即他的老师康有为。老师固然应敬爱,但老师逆

潮流而动之时,就应该捍卫真理,批判老师的错误。康有为参与张勋复辟事败,杜门忏悔,也显示了梁启超所为的正确性。不盲从,辨是非,“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每一个有为青年都应如此。

二、技法学习

白描手法

本文突出梁任公的学识、神采、气质,不是抓住他的整个人生来写,而是写片段的记忆与印象,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奇特的开场白、激情的表演、风趣的演说。运用极其俭省的白描手法,生动传神地点染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

白描手法就是不用华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也不精雕细刻、大事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运用白描要注意:①要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特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②要用简练的笔触对所描写之物的特征、状貌做真实的勾画。③使用白描手法绘景时,要求作者用简笔做粗线勾画,组成生动的画面。

迁移运用

请运用白描手法,写一个片段,描写你熟悉的一个人物, 要求突出人物的特征, 70 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

我喜出望外,抬头一看,一位约 30 岁的年轻人,身着雨衣,脚穿皮鞋,长长的脸上,有许多小疙瘩,眼睛显得过小,皮肤十分粗糙。

【示例二】

修鞋匠是一位四十开外的中年人,他黧黑的面孔,两道浓眉,一对大眼睛凹进眼眶,嘴里一口结实的牙齿,好像能把嘴里的鞋钉咬断。他身上老是穿着一件很旧的中山装,一双又黑又粗的手上长满了老茧。

三、考点链接

分析人物形象

在本文中,作者不仅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梁任公先生的形象、动作和神态,以此正面描写刻画出梁任公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更用听者的感觉和背景等侧面描写来刻画先生的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文学类文本的关键。文学类文本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描写,这一切都是为了刻画、塑造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我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积淀的爱憎之情,这是准确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我们在阅读文学类文本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文学类文本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

1.重视文学类文本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

3.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 4.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概括人物形象万能公式: 1.总体所处的社会阶层。 2.具体性格特点。

3.文中哪些信息体现这一特点。(举例) 4.阐析。(文中信息与人物性格建立联系)

【对点训练】 请你根据本处的提示,解答 [同步演练]中第8题。 四、悦读心赏

痴于学问,热在心肠

——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写他的文章可谓不计其数。他的文章文采斐然,思想独到;他的人品刚正不阿、清高自守;他的经历坎坷波折、一言难尽。要写好他,谈何容易!但是梁实秋做到了,他为我们活画出了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让人读其文,如观其人,听其声,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写人,首先要确定写他哪些方面的内容。

写梁任公,就可以写经历,写外貌,写文才,写人品,写思想,写琐事……试想梁实秋都用大量笔墨写出,则不但浪费笔墨,也会让读者读得困乏了。梁实秋抓住梁任公是一名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