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三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049534f10242a8956bece4c4

八上语文《三峡》知识点 一、作家作品

本文作者 ,字 , 朝时期 的 、 。本文选自《 》。“三峡”是 、 、 。的总称。 二、词语解释 夜分 略无阙处 叠嶂 曦 自非 亭午 ..

襄陵 御 沿溯(sù)阻绝 或王命急宣 ....虽乘奔御风 绝巘(yǎn) 飞漱(shù)其间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三、翻译句子

1、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素湍绿潭(tuān),回清倒影

5、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8、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原文填空

1、第一段中正面表现山高山连的句子:

侧面衬托山高的句子:

2、第二段概括三峡水势险恶的句子: 3、第二段中表现三峡水流湍急的句子: 4、第三段的中心句为:

5写三峡景色中秋天一般特征的句子: 6、“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由这句话联想到李白的诗: 五、简答

1、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按江水分流的方向描写了三峡的山势和四时之景。 2、中心思想

答:通过描写四季景色,赞美了祖国山水的壮美,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答:山:连绵不断,高峻挺拔。水:水流湍急,水势险恶。 4、从全文看,文章最后一段引用渔者歌谣,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进一步说明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三峡秋季凄清、悲凉、肃杀的气氛。用渔者歌谣融景入情,以忧伤的渔歌做结,表现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 5、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写三峡的?

答:先大而小,先总后分,按季节分层来写,先总写三峡的山势,然后写水,按不同季节分别写。

6、文中写岸边山间景色,描写声音的句子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答:句子: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用:以“凄异”、“ 哀转”的猿声突出三峡之秋,凄清、悲凉气氛与作者的哀思、悲秋之感融为一体。

7、作者写“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作用是什么? 答:衬托江水水势湍急,流速快。 8、文中第三段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请结合该段内容说说趣味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江水清澈,树木繁茂,高山险峻,草木茂盛,动静相杂,高低成趣,色彩清新,形状各异,实在有很多趣味。

9、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与三峡游联系的诗,你还记得吗?请默写出这首诗,并结合选文加以分析。 答:《早发白帝城》:照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分析:这首诗是李白起复委用之时所写的,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路之远,突出江水流速快,江水湍急的特点;诗的后两句写了诗人在三峡特有的猿鸣中,驾一轻舟,飞跃了万重山峦。更突出了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这与《三峡》写夏季江水湍急相映衬。 10、“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异同之处?

答: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都写了三峡,都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

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语言风格不同:李白的诗是书面语,渔歌更口语化,通俗化。 11、在描绘景色时,《三峡》《与朱元思书》中都写到了人,《三峡》中的“渔者”,《与朱元思书》中的“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谈谈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三峡》中“渔者”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与朱元思书》中的“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表现了作者对留恋官场的人的批判和消极避世的思想。

12、本文在描写三峡的四季景物时,先写夏季,再写春冬,最后写秋季,而不依四季的顺序,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写作顺序?

答:先写夏季,是为了突出夏季江水浩荡,水流湍急的特点,而三峡的春冬景色特点相似,所以合写春冬,最后写秋,这样安排更有利于突出三峡景物的特点。 13、《三峡》《与朱元思书》两文在描写山间景色时都从听觉角度来写,请默写出相应的句子并分析句子的作用。 答:《三峡》从听觉角度写景的句子是: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用:以“凄异”“哀转”的猿声突出三峡之秋凄清,悲凉的氛围,与作者哀思,悲秋之感融为一体。

《与朱元思书》从听觉角度写景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作用:从听觉角度展现山间优美景色,突出大自然的和谐天成。 15、文章第一自然段先写三峡的山,对下文写三峡的水起什么作用?

答: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大流速的原因,有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 六、《三峡》译文

在三峡全长七百里当中,两岸山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还是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段了,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极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他快。

在春冬的两个季节,雪白的的急流,碧绿的深谭,回旋着清波,倒影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许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记承天寺夜游 ?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记 承 天 寺 夜 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入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 文学常识

这篇文章选自《 》。作者是( )代的( )。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 二. 解词

欲: 户: 欣然: 遂: 于: 念: 相与: 中庭: 空明:

藻、荇: 但少闲人: 但: 闲人: 三. 翻译句子。

1.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 庭下入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四、理解性默写题

1. 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 文中用高度凝练的笔触,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的语句是:庭下……影也。

3. 文中的点睛之笔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 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 表现月光澄澈的词语是:空明 6、欣然起行的原因是:月色入户

7、描写庭下月夜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影也。

8、张怀民与作者具有同样的愁思表现在:怀民亦未寝。 六、问答题

1、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哪句?其主要内容可用哪四个字概括?(月色空明) 2、文中写月夜之美,抓住了什么特点?(空明澄澈) 3、文中的写景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比喻,点染出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为下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做铺垫。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三个方面的内容。

(1)夜游的原因;(2)描写月夜美景; (3)抒发夜游的感受 5、文中的“闲人”有哪些含义? 闲人的含义:“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消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具体指:1、具有闲情雅致的人。2、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6、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我们学过的其它古文,说说你对古代人这种情怀的认识。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提示:古代人常常以物喜,以己悲。

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1)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理由:只有张怀民可以同乐 ;

(2)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 (3)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密切;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被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等复杂难言的感情。 9、“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如何理解这句话?

理解探究